您好,欢迎您

SGO 2025丨中国原研PD-1/CTLA-4 双抗卡度尼利单抗闪耀国际舞台,妇科肿瘤多项获益

03月2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第56届美国妇科肿瘤学年会(SGO 2025)于2025年3月14-17日在西雅图举办。卡度尼利单抗是全球首创的靶向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肿瘤免疫治疗新药,同时靶向两个“诺奖”靶点PD-1和CTLA-4,发挥协同抗肿瘤的作用,在妇科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了积极的临床获益。本次会议中入选多项卡度尼利单抗相关研究成果展示,小编特整理入选研究数据简讯,邀您共飨。

【宫颈癌】

摘要号:851273

1.卡度尼利单抗联合TP方案诱导序贯顺铂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一项前瞻性、单臂II期临床试验[1]

Cadonilimab combined with TP regimen-induced cisplatin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A Prospective, Single-Arm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主要研究者:李铭仪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内容摘要:目前,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期-ⅣA期的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为同步放化疗。然而,对于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影响患者生存预后。因此,在同步放化疗之前进行新辅助化疗,有望降低肿瘤负荷、减少淋巴血管侵犯,并增强放疗的敏感性。近年来,多个临床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疗效,其客观缓解率(ORR)约为70%,3年总生存率(OS)达68%,3年无病生存率(DFS)为67%。
 
基于这些临床证据和研究进展,我们希望进一步探索如何优化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策略。目前,免疫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特别是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单抗,
有临床研究表明卡度尼利单抗在治疗复发性宫颈癌患者方面疗效显著。本研究旨在探究卡度尼利单抗联合TP方案诱导序贯顺铂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这是一项前瞻性、单臂II期临床研究(ChiCTR2400083624)。研究纳入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FIGO 2018分期中IB3、IIA2-IVA期,且肿瘤短径≥5cm,或伴有淋巴结融合且淋巴结短径≥1.5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每3周接受1次诱导化疗,共2个周期,方案为卡度尼利单抗6mg/kg、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00mg/m²和顺铂75mg/m²;诱导化疗结束4周后进行同步放化疗(顺铂40mg/m²,4 - 6个疗程,每周1次)。主要终点为新辅助化疗(NACT)后的ORR,关键次要终点包括3年无进展生存率(3年PFS)、NACT后的中位肿瘤缓解率(TRR)、CCRT后的ORR、OS和安全性。
 
2023年11月至2024年7月,共入组13例患者,其中9例患者纳入初步分析。患者中位年龄为52岁,7例患者(77.8%)为FIGOIIIC期。所有患者均为鳞状细胞癌(100%)。9例患者完成了2个疗程的诱导治疗,7例完成了计划的放疗,2例患者正在接受CCRT。诱导治疗结束时,平均TRR为82.84%,ORR为100%,其中1例CR,8例PR。外照射放疗(EBRT)结束时,在可评估的7名患者中,平均TRR为95.12%,ORR为100%,1例患者达到CR,6例达到PR。CCRT结束1个月后,6例患者达到CR,1例达到PR,平均TRR为99.89%。不良事件为多为轻度至中度,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AEs)为血液学毒性,包括白细胞减少(22.2%)、贫血(22.2%)和血小板减少(11.1%)。
 
短期临床结果显示,卡度尼利单抗联合TP方案诱导序贯顺铂同步放疗在治疗初诊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安全性良好且耐受性较好,长期生存结果需进一步随访评估。

摘要号:873424

2.卡度尼利单抗用于复发/转移性宫颈癌免疫再挑战一项回顾性研究[2]

Immunotherapy Rechallenge with Cadonilimab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 A Retrospective Study

主要研究者:孙阳教授 福建省肿瘤医院

内容摘要:对于免疫治疗耐药的复发/转移性宫颈癌(R/M CC)患者而言,其后续治疗选择有限。本研究旨在探究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卡度尼利单抗在患者出现免疫耐药后,能否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2022年8月至2024年4月,研究共计纳入29例免疫单药治疗失败后接受卡度尼利单抗免疫再挑战治疗的R/M CC患者。本研究评估了ORR、DCR、使用卡度尼利单抗之前其他免疫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1)、卡度尼利单抗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2)以及安全性特征。

卡度尼利单抗免疫再挑战治疗后的ORR为24.1%(7/29),其中CR率为3.4%,PR率为20.7%。DCR率为55.2%(16/29)。中位PFS1为9个月,令人欣喜的是中位PFS2可达5.4个月。安全性方面,9例(31.0%)患者出现3-4级不良事件,其中只有1例(3.4%)患者因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停止治疗。最常见的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为贫血(8例[27.6%])、白细胞计数降低(4例[13.8%])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4例[13.8%])。2例(6.9%)患者发生了3级免疫相关性心肌炎。

整体而言,对于免疫单药治疗耐药的R/M CC患者,卡度尼利单抗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且安全性可控。 

摘要号:826959

3.卡度尼利单抗治疗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真实世界研究[3]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adonilimab in advanced,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real-world study

主要研究者:程淑霞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

内容摘要:复发/转移性宫颈癌(R/M CC)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COMPASSION-03研究显示,卡度尼利单抗在R/M CC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肿瘤缓解率。本研究旨在评估卡度尼利单抗在真实临床环境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23年11月至2024年7月,该研究纳入了34例既往接受或未接受标准治疗的晚期、R/M CC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一剂卡度尼利单抗治疗,联合或不联合化疗/贝伐单抗/放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毒性。截至2024年9月,对26例患者的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进行评估。26例患者中24例为R/M CC宫颈癌患者,2例为新诊断的晚期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IIIC2r、IVB)。卡度尼利单抗作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及以上治疗的患者分别为12例(46.1%)、7例(26.9%)和7例(26.9%)。中位随访时间为5个月(IQR 1.5 - 14.0),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在疗效可评估人群(n=26)中,ORR为61.5%(16/26),其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5例,疾病稳定(SD)5例;DCR为80.8%(21/26)。值得注意的是在9例既往接受过免疫治疗的患者中,仍有6例达到PR。此外,11例PD-L1阳性表达患者的ORR为72.7%(8/11)。26例患者中,8例(30.8%)出现任何级别的irAEs,主要包括皮疹(4例)、肝功能异常(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发热(1例)和免疫介导性肺炎(1例)。经研究者评估,上述irAEs均为1-2级,无毒性死亡报告。结果显示,卡度尼利单抗在晚期、R/M CC患者的真实世界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仍可能从卡度尼利单抗治疗中获益。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仍需进一步随访。

【卵巢癌】

摘要号:838826

4.卡度尼利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开放标签、前瞻性II期研究(CANECT/AK104-IIT-003)[4]

An open-label, prospective phase II study of cadonilimab in combination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CANECT/AK104-IIT-003)
 
主要研究者:唐洁教授 湖南省肿瘤医院  

内容摘要:在卵巢癌(OC)治疗中,加强新辅助化疗(NAC)以降低术后残留病灶(目前R0切除率为50%)并改善预后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有报道称,NAC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后的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的R0切除率和组织病理学反应令人鼓舞。卡度尼利单抗是一种靶向PD-1和CTLA-4的四价双特异性抗体。本研究(NCT05430906)旨在评估卡度尼利单抗联合NAC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是一项开放标签、前瞻性、单臂、II期研究,评估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作为晚期卵巢癌新辅助治疗的效果。患者接受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新辅助治疗(3 - 4个周期),之后接受手术,手术在新辅助治疗完成后30天内进行。主要终点为R0切除率,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病理完全缓解(pCR)、PFS和安全性。
 
2022年12月12日至2024年9月12日,研究共纳入 42 例患者,最终 39 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患者中位年龄54岁(范围45 - 70岁),大多数患者为高级别浆液性癌(94.9%),FIGO分期为IVa期(12.8%)、IVb期(56.4%)。数据截止至 2025 年 1 月 24 日,中位随访时间为 8.47 个月(95% CI:5.33 - 11.03),R0切除率为79.3%。ORR为97.0%,其中CR占9.1%,PR占87.9%。17.2%的患者达到pCR,10.3%的患者化疗反应评分(CRS)为3分。中位PFS为17.5 个月(95% CI:14.77 - NE),6个月和1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90.3%和70.6%。本研究的R0切除率显著优于单纯新辅助化疗的历史数据。截至数据截止日期,OS数据尚未成熟。安全性方面新辅助治疗后18例(46.2%)患者出现了任何级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3例(7.7%)患者出现≥3级TRAEs。最常见的TRAEs为甲状腺功能障碍(10.3%)、皮疹(7.7%)、骨髓抑制(7.7%)和输液反应(7.7%)。1例(2.6%)患者出现≥3级ir-AE(免疫性肠炎)。所有TRAEs均可控,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也没有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仅1例患者在接受贝伐单抗治疗后3个月出现肠瘘,研究期间无手术相关死亡。
 
本研究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持久的临床缓解,支持卡度尼利单抗联合NAC用于晚期卵巢癌的潜力。同时,长期OS数据仍需持续评估。

子宫内膜癌

摘要号:864114

5.卡度尼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一项多中心、单臂、II期研究[5]

Cadonilimab plus lenva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endometrial cancer: a multicenter, single-arm, phase II trial

主要研究者:黄欣教授、蓝春燕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内容摘要: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是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在铂类化疗后疾病进展的标准治疗方案,尤其适用于错配修复功能正常(pMMR)的患者。本研究旨在探究在该治疗场景下,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是否能提供与PD-1抗体相当的临床获益。为此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单臂、II期试验(NCT05824481),以评估卡度尼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作为晚期子宫内膜癌二线及以后治疗的效果。研究的主要入组标准为经组织学证实的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且既往铂类化疗后疾病进展,有根据RECIST 1.1标准可测量的病灶。采用3+3剂量递减设计确定仑伐替尼的II期推荐剂量(RP2D),试验中患者接受仑伐替尼(16mg或12mg,每日1次)联合卡度尼利单抗(10mg/kg,每3周静脉注射1次)治疗。主要终点为ORR,次要终点包括DCR、DOR、PFS、OS和安全性,探索性终点为探寻与疗效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023年5月8日至2024年3月4日共入组32例患者,其中4例不可评估,被排除在疗效评估集之外,全分析集(FAS)为32例,安全性分析集为32例,疗效评估集为28例。入组患者中位年龄56岁(39 - 76岁),组织学亚型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62.5%),多数患者(75.0%)既往接受过1线系统治疗,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0或1的患者分别占28.1%和71.9%,分子分型中dMMR/MSI-H占9.4%、NSMP占37.5%、p53异常占37.5%、未知占15.6%。
 
数据截止日期为2024年7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7.6个月(范围3.0 - 14.5个月)。疗效方面,FAS中ORR为37.5%(95% CI: 21.3–56.3),疗效评估集中ORR为42.9%(95% CI:24.5 - 62.8%);FAS中DCR为81.3%(95%CI: 63.6–92.8),疗效评估集中DCR为92.9%(95% CI:76.5 - 99.1%),中位PFS未达到。不同分子亚型中,dMMR/MSI-H患者ORR为33.3%,NSMP患者ORR为50.0%,p53异常患者ORR为16.7%。安全性方面,3-4级TRAEs发生率为21.9%(7/32),常见的3 - 4级TRAEs包括肠梗阻(6.3%)、谷丙转氨酶升高(6.3%)、谷草转氨酶升高(3.1%)和高血压(3.1%) 。研究表明,卡度尼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在既往接受铂类化疗后疾病进展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显示出有潜力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良好、可控。
 
期待未来卡度尼利单抗有更多循证证据公布,造福更多妇科肿瘤患者!

参考文献

[1] Mingyi Li, Ying Zhao, Weiyan Liang, Yunyu Wu, Zhouyu Li, Xinglong Yang, Qiuyan Wu, Yiqian Zhang. Cadonilimab combined with TP regimen-induced cisplatin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A Prospective, Single-Arm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2025 SGO. 271
[2] Yang Sun, et al.Immunotherapy Rechallenge with Cadonilimab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 A Retrospective Study. 2025 SGO.
[3]Shuxia Cheng,et al.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adonilimab in advanced,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real-world study.2025 SGO. 270
[4]Jie Tang, Wenfang Tian, Si Huang, Jun Yang, Chenge Zhang, Hongying Yang.An open-label, prospective phase II study of cadonilimab in combination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CANECT/AK104-IIT-003).2025 SGO.
[5]Chunyan Lan, Xielan Yang, Jing Zhao,  Min Zheng, Fan Yang, Zhiwen Xie, Xiaoliu Wu, Hongying Yang, Wenyan Wang, Xin Huang.Cadonilimab plus lenva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endometrial cancer: a multicenter, single-arm, phase II trial.2025 SGO.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v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L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3月26日
周捷波
海安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期待未来卡度尼利单抗有更多循证证据公布,造福更多妇科肿瘤患者!
03月26日
张晓妮
荣成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 获益良多
03月26日
龙桂华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 药剂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