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冲坚毁锐、开拓创新”—2024年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学术年会暨第三届秦淮肺部肿瘤诊治进展学习班 肺癌精准治疗专场 大会报道

2024年06月2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4年6月21-22日,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学术年会暨第十届 KEEP-G 肿瘤学术会议暨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运动康复学习班暨第三届秦淮肺部肿瘤诊治进展学习班在江苏省南京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围绕多个学科的肿瘤诊治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6月22日下午各位肺癌领域专家齐聚肺癌精准治疗专场,通过会前会、学术主题演讲和专家讨论的方式共同探讨肺癌诊治发展历程与尖端方向,进一步促进肺癌学科的发展。

首先由江苏省人民医院赵欣教授担任主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刘军教授开展专题报告《突破历史,成就传奇—ALK+晚期NSCLC迈向“临床治愈”新纪元》。刘军教授介绍洛拉替尼成为唯一5年随访中位PFS突破60个月的ALK+TKI。超长PFS是因为洛拉替尼具有特大环结构能够带来超长机制、二是其在颅内渗透性强,逆转/阻遏脑转移,三是其作为强效泛ALK抑制剂,一线使用可预防并延缓耐药发生。此外,刘军教授指出在ALK+NSCLC领域,更长的PFS患者拥有更好的QoL和更长OS,给抗癌治疗带来积极影响。洛拉替尼一线治疗的mPFS远超后线治疗,应提倡“好药先用”。最后,刘军教授希望ALK+NSCLC未来创新途径不断探索,考虑联合局部、纳米机器人等新手段彻底根除肿瘤,实现治愈目标。

开场致辞

江苏省人民医院郭人花教授主持开场,海市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和江苏省人民医院陈亮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进行开场致辞。
 3744e750ccea722f9ef2c59c24a6f5d.png上海市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首先感谢来参加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学术年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周教授回顾了肺癌精准治疗的历史和进程,强调每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离不开严谨的研究。周教授希望通过本次大会的交流,和各位专家学者一起对肺癌领域的专业发展和新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进一步推动我国肺癌诊疗的精准治疗和技术推广。
图片 4.png 
江苏省人民医院陈亮教授首先肯定了肺癌精准治疗研究的迅速发展以及各位同道为向前推进肺癌精准治疗的发展所付出的努力。陈教授表示这是在肺癌领域举办的一次难得的学术盛会,希望本次会议的学术交流助力专业肺癌交流平台的搭建,为肺癌精准诊治贡献力量。最后,陈教授热烈感谢来参加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学术年会的各位专家学者,预祝分会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 5.png

学术环节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宋启斌教授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开展专题报告《小细胞肺癌分子分型与精准诊治》。王洁教授首先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治疗现状进行展示,并解读了2023年国内外SCLC研究进展及指南更新要点。对SCLC免疫治疗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发现与安慰剂相比,度伐利尤单抗作为LS-SCLC患者cCRT后的巩固治疗,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和临床意义OS和PFS的改善。cCRT后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最长2年的耐受性良好,安全性结果与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已知安全性谱一致。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将成为cCRT后未进展的LS-SCLC患者新的标准治疗。王教授指出基于转录因子的小细胞肺癌分型给SCLC的精准治疗带来希望,并总结了SCLC基于关键转录因子分型面临的挑战。

江苏省人民医院陈亮教授邀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樊旼教授开展专题报告《NSCLC放疗与免疫治疗结合应用-新模式探索与挑战》。樊旼教授指出在接受SBBR的I期和部分II期患者中,随机研究提示立体定向放疗结合短疗程免疫治疗明显提高了4年EFS且安全性较好。目前对于已经发展为局晚无法完整切除患者的标准治疗需要进一步优化,新的方案正在涌现。

江苏省人民医院高雯教授邀请江苏省人民医院朱全教授开展专题报告《围术期NSCLC靶向治疗的精准医疗时代:机遇与挑战》。在辅助治疗中,朱全教授介绍了三代EGFR-TKI辅助靶向治疗突破了一代的局限性,但辅助靶向治疗仍需要更多的探索来解决目前面临的临床问题。在新辅助治疗中,朱教授回顾了多项用于早期肺癌治疗的新辅助靶向研究,其目的是提高完全性手术切除并改善临床结局;其中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初见疗效,期待后续NeoADAURA研究结果。朱教授以外科视角指出过度清扫淋巴结可降低免疫治疗疗效,术前精准评估淋巴结状态成为新的重要课题。

南京医科大学汪强虎教授邀请江苏省人民医院李俊教授开展专题报告《肺癌MRD临床应用进展》。李俊教授从MRD的概念及技术策略的选择的角度展开介绍,提出基于“ctDNA生物标志物”测序技术的MRD检测方法已经成为实体瘤临床应用的首选。此外,李教授分享了MRD其独立预后因素的价值在早期、局晚期、晚期肺癌领域中已得到证实的数据。现有多项大队列已明确:手术/根治性放、化疗后:MRD阳性患者预后和生存较差。未来可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开展前瞻性、干预性研究。临床医生可结合临床经验,将不同节点下的MRD检测结果与患者疾病特性相结合,从而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第一部分专家视角(讨论)由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茆勇教授主持,南京市第一医院方苏榕教授、徐州市肿瘤医院姜海英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于丹丹教授围绕NSCLC、SCLC的治疗策略进行学术讨论。方苏榕教授指出目前免疫联合双铂化疗基本上成为SCLC的标准一线治疗,并分享了2024 ASCO对SCLC的研究,尤其是局限期SCLC的免疫、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希望未来相关研究可以呈现更多阳性结果。姜海英教授对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的“去化疗”还是“加化疗”发表了个人见解。于丹丹教授着重分享了NSCLC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的临床经验和应对措施。

图片 14.png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部肿瘤》编辑部刘谦教授邀请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开展专题报告《晚期肺癌少见突变研究进展》。范云教授指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少见突变靶向研究的热度很高,就NSCLC的5个少见突变包括KRAS G12C、ALK、ROS1、HER2、MET、EGFR20ins的治疗和联合治疗策略、相关新药研发、安全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详细的解读。同时,范云教授分析了晚期肺癌少见突变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江苏省人民医院刘怡茜教授邀请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吕相征教授开展专题报告《医学科技论文常见问题剖析及解决方案》。吕相征教授针对医学科技论文从题目、摘要、方法和结果等部分所面临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吕教授以多篇文章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文章的具体问题和编辑部的具体要求,介绍了摘要要素、研究对象表述要素、统计方法描述要素和结果等内容。最后,吕教授欢迎各位专家向期刊投稿。

南京医科大学林凡教授邀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储天晴教授开展专题报告《开拓引领-肺癌ADC治疗研究进展》。储天晴教授介绍ADC是独立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第三种治疗方法,已经成为晚期肺癌治疗的新选择。储教授回顾了目前热门靶点包括:HER2、TROP2、 HER3、C-MET、B7-H3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HER2 ADC有望今年在中国获批;TROP2靶点或成为最具潜力的靶点,研究布局全面。最后,储教授指出ADC结构创新和治疗优化的策略将进一步拓宽ADC应用场景。


第二部分专家视角(讨论)由南京医科大学张二宝教授主持,南京市胸科医院张海涛教授、淮安市肿瘤医院赵坤教授、高邮市中医医院王晓庆教授、宝应县人民医院张智教授围绕肺癌罕见靶点治疗策略及安全性等问题开展学术探讨。张海涛教授对目前罕见靶点研究面临的挑战及ADC药物的前景分享了个人见解,张教授表示目标人群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赵坤教授重点对医学科技论文投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享。王晓庆教授、张智教授从基层肿瘤医生角度出发,表达了肺癌罕见靶点最新研究结果和实际临床应用的思考。

大会总结

江苏省人民医院陈亮教授对支持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由衷地感谢。本次会议邀请到国内肺癌诊疗领域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专家进行发言,围绕肺癌的精准治疗进行了主题报告。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和所思所想予人启发。本场会议圆满落幕,希望各位同仁继续努力,进一步促进肺癌精准治疗的发展,为更多肺癌患者带去曙光。

图片 23.pn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云初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X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