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A Talk 云端漫谈 | 2024 POST-ASCO 肺癌靶向热点追踪

2024年06月2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SalYjNg8D5T1EIeExs7OpeaEUoWMwMWQ.jpg

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美国芝加哥正式落下帷幕,本届年会的主题为“癌症诊疗的科学与艺术:从关怀到治愈”。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临床肿瘤学会议之一,来自国内外的顶尖学者报告了多项肺癌靶向治疗最新前沿动态。
6月19日,“A Talk 云端漫谈:NSCLC诊疗前沿学术云端研讨会” 于线上顺利举办,作为2024 ASCO会后会,此次会议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范云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常建华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跃银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葛红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领衔多位全国肺癌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肺癌靶向治疗前沿进展,旨在通过学术讲演、专家讨论等多种形式,第一时间传递最新临床动态,推动规范化诊疗进展。【肿瘤资讯】特别整理大会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开幕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范云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常建华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跃银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葛红教授作开幕致辞。他们对过去一年中肿瘤学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此次会议旨在集合国内外肿瘤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经验,加强专家间的合作与对话,会议将重点讨论关于肿瘤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这些研究成果如何转化为临床实践,以及对患者治疗策略的影响。通过此类会议的持续举办,可以促进国内肿瘤学领域的发展,提高研究与治疗水平,最终惠及广大肿瘤患者。

第一篇章——追寻前沿,书写新篇章

篇章主持:范云教授、常建华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姜战胜教授进行了题为“2024 ASCO前沿荟萃: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研究进展”的精彩报告。姜教授分享了关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在液体活检、耐药机制及新兴靶向药物方面的研究成果。此次ASCO大会上,LAURA研究对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策略产生了重要影响,填补了EGFR突变靶向治疗的空白。该研究探索了接受根治性放化疗后未出现疾病进展的EGFR敏感突变III期不可切除NSCLC患者使用三代EGFR TKI巩固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三代EGFR TKI显著延长了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试验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39.1个月 vs 5.6个月(HR 0.16;P < 0.001),并在EGFR突变类型、疾病分期、放化疗方式以及放化疗疗效等关键亚组中显示出与总人群一致的PFS获益。

晚期EGFR突变NSCLC的靶向治疗生存获益也不断取得新进展,ACHIEVE研究显示高剂量阿美替尼一线治疗CNS转移的EGFR突变NSCLC疗效显著,12个月PFS率达61.9%。安全性方面,三代TKI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二代TKI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此外。在非经典突变人群中,三代TKI已被证实疗效优于一、二代TKI,长期疗效值得在未来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探索。

在联合治疗方面,埃万妥单抗联合拉泽替尼在非经典突变及具有高危特征的NSCLC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生存获益。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晚期EGFR突变NSCLC的治疗中,靶向单药仍然是中流砥柱,但联合治疗策略的发展正在不断提高治疗效果。这些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图片5.png

云端漫谈1

随后的云端漫谈环节由常建华教授主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卜庆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谷安鑫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韩福军教授、湖北省肿瘤医院韩光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敬勋教授参与了讨论。专家们普遍认同,靶向单药治疗依然是治疗的基石,新的联合疗法如免疫治疗与TKIs的结合展现出在处理耐药和进展中的潜力。特别是在处理脑转移和其他复杂情况时,新的治疗组合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治疗耐药,专家们强调了基于耐药机制的个性化治疗的必要性,指出了继续探索和验证新药物组合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耐药后的治疗选择中。此外,有专家提出了持续监测和预测治疗缓解的方法,如MRD监测,可能对未来的治疗决策提供更精确的导向。

第二篇章——靶握精准,共议新突破

篇章主持:潘跃银教授、葛红教授

山东省立医院冯虹教授进行了题为“EGFR突变阳性脑转移优化策略” 的学术讲演。冯教授探讨了NSCLC患者中脑转移的治疗策略,指出EGFR突变和ALK融合突变患者群体中脑转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野生型,且随着生存期的延长,脑转移的累积风险持续增加。EGFRm+ NSCLC治疗已进入靶向时代,但一/二代EGFR-TKI血脑屏障通过率较低,对脑转移的治疗仍有其局限性。

三代EGFR-TKI阿美替尼增加血脑屏障渗透率,AENEAS研究中阿美替尼在脑转患者展现卓越的疗效,其中脑转移亚组的PFS获益尤为突出,为15.3个月;CNS PFS为29.0个月。目前阿美替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治疗颅内寡转移、阿美替尼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一线脑转移治疗均显示了初步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期待进一步探索和数据公布。

冯教授还介绍了靶向药物与放射治疗结合的策略,脑转移治疗仍面临TKI与放疗治疗最佳模式探索、脑转移病灶与原发病灶异质性探索等挑战。她提出,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地关注如何通过精准的分子诊断和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EGFR突变阳性脑转移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

图片11.png

云端漫谈2

云端漫谈环节由河南省肿瘤医院葛红教授主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甲初教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王燕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周进教授共同参与了讨论。专家们强调,高剂量阿美替尼在脑转移治疗中展示出的显著临床效益,强调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此外,在治疗策略的选择上,多数专家建议在使用常规剂量基础上,根据病情进展调整剂量,并在适当时机考虑与放疗结合的方案。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建议优先考虑靶向治疗以控制病情,随后根据病灶反应情况采用局部放疗以强化治疗效果。此外,治疗过程中应用生物标记物的重要性也被提出,用以更精确地监测治疗响应和疾病进展,从而指导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专家们还指出,随着治疗策略的进步,脑膜转移和神经侵犯等复杂病例的识别与治疗变得尤为重要。这些复杂情况往往需要更精细化的治疗策略和跨学科合作,以实现对患者症状的有效管理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未来的治疗挑战将包括如何更有效地综合各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生物标记物技术,精准定位治疗需求,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大会总结

临近尾声,在大会主席范云教授、常建华教授、潘跃银教授、葛红教授的总结致辞中,大会正式落下帷幕。各位主席感谢了所有专家的积极参与和深入讨论,并强调了本次会议对于理解当前治疗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性。他们特别提出,联合使用多种治疗方式,特别是在处理复杂脑转移情况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临床试验和科学研究,以验证不同治疗组合的效果和安全性,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un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Wend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