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9.20每日资讯:《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2)》——前列腺癌未来展望篇;哈佛医学院最新发文:克服实体瘤多种障碍,加速CAR-T组合疗法临床转化

2023年09月20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今日要点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魏强/曹德宏/柳良仁教授团队:靶向和免疫治疗时代减瘤手术在转移性肾癌中的作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2.《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2)》——前列腺癌未来展望篇

3.哈佛医学院最新发文:克服实体瘤多种障碍 加速CAR-T组合疗法临床转化

4.浙江医药IL-2创新疗法获批临床

5. Nature子刊 | 浙江大学陈鸣宇/蔡秀军/顾臻等开发新的纳米颗粒,用于胆囊癌的深层肿瘤光动力治疗

6. BCR作为前列腺癌试验的总生存期替代终点存在争议

7. 浮针疗法治疗癌痛的探究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魏强/曹德宏/柳良仁教授团队:靶向和免疫治疗时代减瘤手术在转移性肾癌中的作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魏强教授/曹德宏教授/柳良仁教授团队于今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影响因子15.3,JCR学科类别“SURGERY”212种期刊中排名第2位)发表文章“The role of cytoreductive nephrectomy in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in the targeted therapy and immunological therapy er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 

点击查看原文


2. 《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2)》——前列腺癌未来展望篇

前列腺癌的预后差异很大,有惰性和进展性之分。我国的PC新发病例在确诊时仅30%为临床局限型患者,余者均为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患者,这些患者无法接受根治性治疗,预后较差。

针对我国的疾病特点,本学科发展报告除了将一部分篇幅用于局限性PC的诊疗以外,将更多篇幅用于晚期、去势抵抗期的诊疗,包括新型内分泌治疗、化疗、靶向治疗、核素治疗等。在未来发展方向上,也关注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PSMA诊疗前景和新兴靶点的药物治疗应用。可以说,多学科会诊模式下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方式指明了未来PC治疗的方向。

点击查看原文


3. 哈佛医学院最新发文:克服实体瘤多种障碍 加速CAR-T组合疗法临床转化

9月15日,哈佛医学院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Stressed target cancer cells drive nongenetic reprogramming of CAR T cells and solid tumor microenvironment”的研究论文,描述了一种广泛适用的非遗传方法,该方法同时解决了CAR T作为实体瘤疗法的多重挑战。

研究通过将CAR-T细胞暴露于已暴露于细胞应激诱导剂双硫仑(DSF)和铜(Cu)(DSF / Cu)加上电离照射(IR)的应激靶癌细胞中来重新编程CAR-T细胞。重新编程的CAR-T细胞获得早期记忆样特征,强大的细胞毒性,增强的体内扩增,持久性和减少的疲惫。DSF / Cu和IR应激的肿瘤也在人源化小鼠中重新编程和逆转免疫抑制TME。

重新编程的CAR-T细胞来源于健康供体或转移性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多种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诱导稳健,持续的记忆和治愈性的抗实体瘤反应,通过强调肿瘤作为实体瘤的有前途的治疗方法,为增强CAR T的能力建立了概念证明。(来源:转化医学网)


4. 浙江医药IL-2创新疗法获批临床

9月18日,浙江医药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新码生物的在研药物注射用NCB003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CDE批准,用于晚期实体瘤。注射用NCB003是新码生物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定点偶联长效人白介素-2(IL-2)药物,拟用于经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恶性实体瘤,属于创新生物技术药物。(来源:医药魔方info)

截屏2023-09-19 15.12.09.png


5. Nature子刊 | 浙江大学陈鸣宇/蔡秀军/顾臻等开发新的纳米颗粒,用于胆囊癌的深层肿瘤光动力治

2023年9月14日,浙江大学陈鸣宇、蔡秀军、顾臻及Win Topatana共同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题为“Pre-activated nanoparticles with persistent luminescence for deep tumor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gallbladder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具有持续发光的刺激敏感肿瘤靶向光动力纳米颗粒(STPNs)用于治疗深部肿瘤。紫红素18(Pu18)是一种卟啉衍生物,可作为光敏剂在stpn中产生持久发光,而镧系掺杂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具有生物成像特性和高光稳定性,可增强光敏剂的效果。(来源:iNature)


6. BCR作为前列腺癌试验的总生存期替代终点存在争议

近日,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The David Geffen School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医学博士阿马尔•基山(Amar Kishan)主导的一项荟萃分析研究,成果发表于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Th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

这项研究评估了治疗对BCR和总生存期的影响,分析了包括来自11个随机临床试验的10,74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9.2年。干预措施包括放射疗法剂量递增,比较高剂量放射疗法与传统放射疗法(n = 3639);短期雄激素剥夺疗法(ADT),比较了放射疗法加短期ADT与仅放射疗法(n = 3930);以及ADT延长,比较了放射疗法加长期ADT与放射疗法加短期ADT(n = 3772)。

结果表明,在剔除非癌症相关死亡后,BCR时间与总生存之间的患者级相关性较低。BCR无生存相关生存与总生存之间的相关性从低到中等不等。基于BCR的终点不应该是局限性前列腺癌随机试验的主要终点,无转移生存才是更适当的测量指标。(来源:嘉议肿瘤)


7. 浮针疗法治疗癌痛的探究

癌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引起临床实践的高度重视,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将癌痛上升为一种疾病。3/4以上的患者经历中重度 [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 4 分] 以上的癌痛,癌痛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疼痛的强度医生主要向癌症患者提供阿片类药物或非阿片类药物,然而,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不良反会影响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症疼痛的使用。药物治疗方案可能不足以治疗与癌痛相关的症状。因此,人们提出了包括针灸及其相关疗法在内的肿瘤综合疗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其中,浮针针刺疗法(FSN)被用于癌症疼痛治疗,且具有确切疗效。浮针是一种创新的针灸方法,由符仲华教授于1996年首创,它以传统针灸学术实践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治疗,可减少常规疗法的副作用,减轻与癌症相关的伴随症状并改善整体生活质量,从而为癌症的支持和姑息治疗带来益处。

点击查看原文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tcz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tcz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