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张曦教授:造血干细胞移植发展已进入“快车道”,联合新型治疗手段前景无限

2023年04月28日
来源:肿瘤资讯

春和景明,万象更新。2023年4月14日~16日,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淋巴细胞疾病学术大会在天津隆重召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可以治愈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一种较为成熟的方法,在本次大会上也有许多相关内容分享。期间,【肿瘤资讯】特邀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张曦教授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关键、与CAR-T疗法的联合应用等话题进行了观点分享,特将内容整理如下。

专家简介

张曦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主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血液病中心(军队临床重点专科)主任
主要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国家干细胞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军队课题重点项目、973课题子课题、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等42项;发表SCI论文111篇,最高影响因子50.7,主编专著3部,副主编2部;执笔行业指南6项,参编2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科技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重庆市高等院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44项。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血液病专委会主任委员(第五、六届)。The Lancet,JHO,Leukemia,The Lancet Haematology ,Science Bulletin、CMJ、中华血液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

谋定后动,环环相扣,确保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

张曦教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个持续过程,其间有几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需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确保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从而助益患者生存:首先,对患者适应证的把握。随着新药靶向药物,包括CAR-T等新型治疗方案的出现,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证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在这一环节,应根据现行治疗条件及患者个体化差异、疾病类型来适当、精准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其次,做好充分的患者准备,并对造血干细胞来源进行合理选择。目前移植术式较多,包括全相合移植、骨髓库来源骨髓移植、单倍型相合移植等,哪种移植术式能够最大化患者获益,兼顾获益和安全性,这是需要重点考虑的环节。

第三,预处理方案设定。经典预处理方案包括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BUCY)或环磷酰胺联合全身照射(CYTBI)等,但随着新药的出现,预处理方案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如何为患者制定合理的个体化预处理方案,对移植成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样意义重大。

第四,对患者并发症的全程管理。从对并发症的预防,比如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肝静脉闭塞症(VOD)和感染,到对本病复发的预防,都非常重要。同时,对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干预也将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生存的威胁。总的来说,第四个环节已日益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否能够成功,患者是否能够获益的最重要一环。目前仍需继续提高临床规范化治疗水平,在移植后3年内密切关注患者并发症防控,最大化患者生存获益。

新型治疗手段CAR-T疗法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景无限

张曦教授:目前治疗手段日益丰富,难治/复发(R/R)B淋巴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取得了更佳生存获益。CAR-T疗法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以下两方面都具有一定前景:第一,CAR-T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结合。目前,CD19 CAR-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R/R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多循证医学证据。在R/R CD19阳性B-ALL患者中,应用CAR-T治疗达到缓解后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能使患者取得更佳生存获益,血液领域对此已基本达成共识。
 
新桥医院血液病学中心开展了一项探索性研究,创新性地将CAR-T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进行结合用于R/R B-ALL的挽救性移植。R/R B-ALL患者即便进行清髓性预处理,复发率也较高,因此当挽救化疗无法达CR时,将CAR-T应用于预处理,通过CAR-T联合细胞毒药物使R/R B-ALL患者达到更深缓解值得探索。目前该方案在5例患者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未来深入研究。
 
最近,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后桥接CAR-T治疗也有许多循证医学证据。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B-ALL患者,既往除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化疗和二次移植外没有更多更好的方法,DLI、化疗的效果较差,二次移植效果相较更好,但风险和经济效益成本都非常高。新桥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有两篇发表于Leukemia的临床研究显示在B-ALL患者移植复发后用供者来源CD19 CAR-T细胞能够达到较高缓解率。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约50%。这一结果为B-ALL复发地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并且此方案细胞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进一步研究。
 
第二,CAR-T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结合。这一方案主要用于R/R B细胞淋巴瘤或高危B细胞淋巴瘤中,目前积累循证医学证据较多的是R/R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应用CAR-T达到CR后,再进行自体移植以巩固疗效,从而降低复发风险。
 
武汉同济医院开展的一项探索对高危复发或预后不良的患者,如双打击淋巴瘤、TP53基因突变的患者,在病情缓解时应用CAR-T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了良好效果,2年无事件生存率(EFS)达80%左右。因此,CAR-T联合自体移植也能取得“1+1>2”的效果。但该联合方案仍应对适应证进行把握,对患者疾病危险程度、预后风险及复发风险进行充分评估。
 
此外,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报道了十几例自体移植桥接CAR-T以减少复发的淋巴瘤患者案例,这类淋巴瘤患者具有移植后高复发风险,应用CAR-T进行预防性输注取得了很好的远期生存。但此方案较为激进,需要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撑。
 
总体来说,在ALL和淋巴瘤治疗中,CAR-T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令人欣喜的数据。希望未来有更多临床研究数据支持该联合方案,同时如何对患者进行合理选择也亟待深入探究。


责任编辑:Chell
排版编辑:qin.hu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