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盘点精要】2022年甲状腺癌年终盘点:聚焦病理、核医学、外科、靶向4大版块,汇总甲状腺癌年度进展

2023年01月10日
来源:肿瘤资讯

1673242960654156.jpg

为汇总2022年甲状腺癌年度研究进展,分析甲状腺癌治疗发展趋势,2022年12月17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甲状腺癌年终盘点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甲状腺髓样癌诊疗指南2022》巡讲上海站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甲状腺癌患者教育手册》首发仪式盛大举行。多位甲状腺癌领域专家学者围绕甲状腺癌病理及分子诊断、核医学、外科、靶向治疗等专题进行盘点,梳理2022年度甲状腺癌诊疗领域重大研究进展和成果。

盘点精要

病理诊断和分子检测年终盘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刘志艳教授对病理诊断和分子检测进行盘点。甲状腺癌的诊断路径包括术前诊断,术中快速冰冻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内容包括细胞病理诊断,组织病理诊断,以及分子病理诊断。

新版WHO甲状腺肿瘤分类及其分子分型

随着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WHO)甲状腺肿瘤分类发布,迎来新的诊断标准。增加非肿瘤性病变,将交界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和分子特征进行修订,提出浸润性包裹性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分类,并强调分化。
分子分型方面,将乳头状癌分为BRAF样肿瘤和RAS样肿瘤。WHO更新分类指出特异性分子可以标定生物学行为,如TERT启动子突变,染色体拷贝数变化,肿瘤突变负荷增加等。RAS样分子异常包括BRAFK601E,DICER1,EZH1、E1F1AX突变和PPARG、THADA融合等;BRAF样分子异常包括BRAF V600E突变,ALK融合,RET融合,NTRK融合和MET融合,并提出高风险分子异常和中风险分子异常。

甲状腺癌细针穿刺细胞学Bethesda诊断系统新进展

Bethesda诊断系统更新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十分吻合,将根据WHO新分类进行调整,主要集中于分子改变,新增儿童肿瘤分类,将概念进行简化。

细胞+分子病理联合诊断新进展

诊断方面,细胞形态和起源、组织结构、分子特征和生物学行为4要素需要贯穿病理诊断全程,细胞+分子病理联合诊断成为新标准,需要根据分子异常指导治疗。临床需要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分子检测。不同亚型肿瘤具有不同分子特征。分子检测正在进入DNA、RNA、蛋白和表观遗传学水平研究时代。因此,应与时俱进将细胞、组织、分子病理相结合,术前术后传统病理联合分子检测可达到准确诊断。

图片1.png

甲状腺癌核医学年终盘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罗全勇教授对131碘(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争论和进展做出探讨。SNMMI/EANM实践指南和ETA专家共识颁布, 二者在在诊断性131I扫描,低危甲状腺癌131I的应用,低碘饮食等推荐意见具有分歧,SNMMI/EANM实践指南整体推荐意见更为积极。

131I治疗清除残留腺叶对比补充甲状腺切除

对于有意向行131I治疗患者,应行甲状腺全切。和补充甲状腺切除相比,131I治疗清除残留腺叶有效,但是生化反应不全发生率稍高。一项研究显示补充甲状腺腺叶切除后再进行131I治疗和直接131I治疗的无复发生存无差异,131I治疗安全有效无创,可作为残留甲状腺无肉眼可见恶性肿瘤低危患者补充切除的替代方案。

中低危DTC的131I治疗

中低危患者的131I治疗争议巨大。有研究显示30 mCi和100 mCi疗效类似,而不进行131I治疗同样不劣于30 mCi治疗。但是研究本身存在缺陷,需要批判性思考,因此应快慢结合。有回顾性研究显示中低危DTC患者接受131I治疗依旧有获益,清甲治疗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去除残留甲状腺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131I治疗和第二原发肿瘤风险

131I和第二原发肿瘤风险的相关性同样存在争议。多项研究显示131I增加第二肿瘤发生风险较小,考虑到患者获益,不应夸大131I清甲治疗的副作用而低估其临床价值。可以使用协作网络数据结束关于131I和第二原发肿瘤的争论。131I整体不良反应轻微。

难治性DTC相关问题

难治性DCT靶向治疗前应考虑3个因素:有无症状,进展情况和肿瘤负荷。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再进行131I治疗获益小。而是否必须使用131I扫描判定患者属于难治性甲状腺癌需要思考,难治性DTC的定义有待进一步明确。

图片7.png

甲状腺癌外科治疗年终盘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卓颖教授对DTC外科治疗进展进行梳理。

流行病学、病理和影像学进展

甲状腺癌发病率总体平稳,缓慢增长,死亡率同样趋于平稳。和美国SEER数据库数据相比,中国患者年龄较轻,肿瘤体积较小,单侧腺叶切除率更高。病理方面去掉了微小癌分类,并强调RAS样肿瘤和BRAF样肿瘤的分子分型,强调组织细胞学和分子检测结果的结合。影像学进展集中于机器人学习,淋巴结或者腺外侵犯预测,放射核素显像和辅助检查成分效益分析。

外科进展

手术主要进展集中于修复,需根据气管、食管、咽和软组织缺损程度确定分期,再决定手术修复方式。我国学者的迷走神经喉返神经分支直接吻合喉返神经断端修复声带麻痹术式开创了治疗新思路。腔镜手术中,新报道我国学者经颈-颏角单抗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和韩国经口、耳后联合入路机器人颈清扫新术式。术中功能保护方面,米托蒽醌注射对于甲状旁腺保护和神经监护保护喉返神经随机研究均来自于中国学者,成绩斐然。手术方式管理倾向于更“小”的术式,研究显示单侧腺叶切除后,多发、肌肉淋巴血管侵犯、5个以上淋巴结微转移患者可能不需要立即完成全甲切除,低危甲状腺癌预防性中央颈部淋巴结清扫不降低复发率,T1/T2高细胞亚型乳头状癌患者单侧腺叶切除具有满意疗效。国内影响因子最高文章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伟明教授团队发表的对比腺叶切除和全甲切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全甲切除对长期生活质量没有显著影响。

随访和预后进展

2022年CSCO更新了CSCO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并首次发布CSCO髓样癌诊疗指南。同时发布多部专家共识。多项关于随访的研究显示手术可增加患者焦虑,推荐密切随访,肿瘤增大再考虑手术切除。预后方面,和<2 cm肿瘤相比,>2 cm T3b乳头癌(PTC)是预后不良因素。对于高危PTC患者,手术+131I+甲状腺刺激素(TSH)抑制治疗预后优于单纯手术。镜下甲状腺包膜外侵犯和血管侵犯是独立的预后因素。不同类型甲状腺癌具有不同倾向转移部位,骨转移预后较好。

靶向治疗进展

靶向治疗方面,ASTRA研究显示司美替尼联合辅助放射碘治疗(RAI)未能改善初治治疗失败高风险DTC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联合治疗BRAF突变碘难治DTC疗效不优于达拉非尼单药治疗。

甲状腺癌靶向治疗年终盘点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对靶向治疗进展进行归纳。目前甲状腺癌已经获批了多种药物,包括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和RET、NTRK、BRAF等特异性抑制剂。

多激酶抑制剂(MKI)

DIRECTION研究中,碘难治DTC患者接受多纳非尼治疗较安慰剂具有无进展生存期(PFS)的显著改善,PFS HR达到0.39。REALITY研究显示碘难治DTC患者接受阿帕替尼较安慰剂具有PFS的显著改善和总生存(OS)的改善趋势。COSMIC-311研究则显示经过索拉非尼或仑伐替尼治疗失败后,卡博替尼可较安慰剂改善PFS。4期研究显示卡博替尼60 mg对比140 mg标准剂量治疗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MTC)未达到非劣效。

单靶点靶向药物

MEK抑制剂可逆转部分晚期碘难治患者耐药,然而ASTRA研究未能证实司美替尼联合RAI辅助治疗可改善CR率。针对BRAF突变肿瘤,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较达拉非尼单药治疗疗效未显示出显著改善。RIFTOS MKI研究显示对于无症状碘难治DTC患者,MKI的提前干预没有改善至进展时间,是否启动靶向治疗仍无定论。LIBRETTO-001研究结果更新显示长期随访下,赛普替尼治疗RET变异MTC具有持续获益,其中未经治疗患者客观反应率(ORR)更高。ARROW研究中,普拉替尼同样在RET变异甲状腺癌中显示出良好疗效,初治患者疗效更佳,安全性可控。

未分化甲状腺癌(ATC)靶向治疗

2期ROAR篮子研究更新分析显示达拉非尼+曲美替尼治疗BRAF V600E突变未分化甲状腺癌(ATC)具有显著而持久的获益,不同亚组ORR均超过50%,2年缓解持续时间(DOR)为50%左右,毒性可控。目前双靶治疗适应证已经拓展至泛瘤种,可用于BRAF V600E突变肿瘤治疗。因此ATC应进行BRAF V600E突变检测。

图片8.pn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nn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Daisy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