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搜索"乳腺癌"的结果如下
井明晰教授
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专业委员会青委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青年委员会常委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个体化诊疗及MDT专委会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脑转移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肿瘤心脏病与细胞学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辽宁省免疫学会乳腺癌与免疫分会常委 《JCO乳腺肿瘤中文版》编委
0篇文章
宋艳秋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吉林省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吉林省乳腺癌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常委 吉林省医师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吉林省乳腺疾病培训专家委员会常委 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委 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暨医联盟常委 吉林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专业方向是乳腺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0篇文章
张国强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整形病区主任。学术地位: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共计30余篇,其中SCI收录18篇,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癌委员、黑龙江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黑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乳腺病杂志》编委。专业特长:乳腺癌预防普查、乳腺癌精确诊断、乳腺癌保乳手术和肿瘤整形技术、乳房重建(移植物或自体组织)、各种根治性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不可触及病灶的定位活检、乳头溢液的精准诊断和精准手术、乳房肿瘤微创旋切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等。
0篇文章
陈美婷博士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治医师 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医学博士 专业方向:擅长处理各种肿瘤内科治疗不良反应、乳腺癌、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患者的诊疗常规与并发症管理 参与国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具有丰富的乳腺癌、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临床经验,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0篇文章
龙健婷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专科主任,肿瘤中心行政副主任 细胞免疫治疗中心常务副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密歇根大学癌症中心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胃肠肿瘤分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第三届青委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胰腺疾病专委会副主委 国际肝胆协会中国分会肝胆胰MDT专业委员会委员
0篇文章
胡泓教授
深圳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 科室负责人 外科学博士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青年学组 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乳腺癌防治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委员会 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个体化诊疗及MDT专委会 常务委员 深圳市医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 学术秘书 深圳市医学会乳腺病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Clinical Breast Cancer 》编委 美国西北大学纪念医院Lynn Sage乳腺中心 访问学者 日本东京癌研有明病院 乳腺整形外科 访问学者
0篇文章
邓超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肿瘤学博士 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精准医学与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部肿瘤临床协作组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癌症康复及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分子靶向学组秘书 湖南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临床肿瘤学与MDT专委会常委 湖南省老年医学学会食管癌专委会常委 湘雅二医院乳腺癌MDT专家成员 湘雅二医院免疫不良反应管理MDT专家成员 参与临床药物研究50余项,参与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主持多项湖南省科技厅项目,发表科研论文多篇
0篇文章
范志民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乳腺外科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培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委员 吉林省医师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吉林省乳腺癌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0篇文章
宋东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乳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加拿大LAVAL大学博士后。在加拿大(2000年,2005年)和美国(2010年) 全面进修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乳房重建及术后综合治疗。擅长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及微创规范化、个体化综合治疗。是全国麦默通微创中心的主讲及手术示教指导。研究方向:乳腺癌信号传导通路间的交联。近三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省科技厅及市科 技局科研课题3项,并有SCI文章发表。社会兼职:《中国肿瘤临床》特约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特约编委。吉林省医 师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会员(AACR)等。
0篇文章
吕铮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肿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2010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擅长乳腺癌的诊治。 主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及省科技厅课题5项,发表SCI及中华核心系列文章十五篇!参与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三十余项。 社会兼职: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肿瘤免疫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委员会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原发灶不明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六届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青年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乳腺癌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暨医联盟委员 第一届吉林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获中国抗癌协会“2019临床化疗规范化管理巡讲-百城行特邀讲者” 获2018骨髓抑制安全管理巡讲-百城行最佳中青年讲者
0篇文章
赵艳霞教授
赵艳霞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乳腺肿瘤内科支部书记/副主任、病区主任 武汉市区人大代表 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放射肿瘤科 博士后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乳腺专委会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乳腺癌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异质性和个体化治疗专委会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康复与姑息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0篇文章
张鑫丰教授
乳腺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哈佛大学附属医疗中心访问学者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及Cedars Sinai医疗中心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乳腺肿瘤学组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分会沈阳学组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乳腺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青委会委员 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乳腺疾病微创诊断及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乳腺疾病微创诊断及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专业委员会理事 辽宁省乳房修复与再造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沈阳市医学会乳腺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0篇文章
中国抗癌协会
中国抗癌协会是民政部注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肿瘤学科的国家一级学会。协会成立于1984年4月28日,创始人为金显宅教授,历任理事长分别为吴桓兴教授、张天泽教授、徐光炜教授、郝希山院士、樊代明院士。协会秘书处设在天津,支撑单位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在31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地方抗癌协会,现有172个单位会员,个人会员82万余人。   中国抗癌协会是我国肿瘤医学领域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科技社团。自成立以来,协会积极开展肿瘤学科的临床与基础性研究,举办国内外肿瘤学术会议,创办多种形式的肿瘤学习培训班,积极推广新成果、新技术。自2000年举办中国肿瘤学大会(CCO),自2023年更名为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以综合、交叉、高端、前沿为特色,成为我国最高层次的肿瘤领域学术会议。2022-2023年,协会组织13000余位专家编写,300余位院士评审,研制成功首部《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简称CACA指南),覆盖53个瘤种和60个诊疗技术,共计113个指南,组织开展100场“CACA指南发布暨精读巡讲”,直播观看总量累计超26亿人次,掀起全国“学指南、用指南、遵规范”的热潮。每年组织编写发布《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肿瘤诊疗规范指南等学术专著。对基层医生开展学术帮扶,组织实施全国性继教培训,带动各地区学术水平的普遍提升,推动我国肿瘤诊治水平均衡发展。建设“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期刊”,37种系列期刊中,5种英文期刊被SCI收录,逐步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肿瘤领域期刊矩阵。   中国抗癌协会不断扩大国际交流,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学术地位。1997年成为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正式会员单位,2009年在天津建立国际抗癌联盟中国联络处,并于2010年在我国首次承办由国际抗癌联盟(UICC)主办的世界抗癌大会。协会是亚洲肿瘤协会(AOS)常务理事单位,2013年在天津承办第22届亚太抗癌大会。协会与美国、欧洲、亚太地区等国际肿瘤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秉承“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持续开展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肿瘤医学领域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与国际抗癌联盟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项目,推荐优秀专家到国际组织任职,培养中青年国际化领军人才,显著提升我国肿瘤行业国际影响力。2022年创办Holistic Integrative Oncology(HIO)英文旗舰期刊,向全世界推广中国原创研究成果和肿瘤防治临床经验。HIO中标中国科协卓越期刊高起点新刊项目,为协会加快培育世界一流学术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创造有利条件。   推动科普品牌建设,助力全民科学抗癌。自1995年发起创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30届,成为我国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肿瘤科普品牌活动,每年组织2.4世界癌症日、世界无烟日、国际乳腺癌关注月、国际肺癌关注月等主题活动;在中国科协指导下,组建多学科的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每年组织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科普专场和全国肿瘤科普能力大赛;在全国创建肺癌、乳腺癌、淋巴瘤、胃癌等科普教育基地,搭建肿瘤精准科普教育的平台;组织编写国内最具权威性、系统性的《中国癌症患者指南》,聚焦预防、早筛、临床、康复的全程管理,助力科学抗癌;启动中国肿瘤防治健康科普工程,组织出版《癌症知多少》品牌科普丛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每年出版《逢生》患者故事等品牌科普作品;创建国内第一个肿瘤科普能力提升全国继教项目“肿瘤科普训练营”,助力公众建立科学抗癌理念,推动预防为主的癌症防控策略。   每年组织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和青年科学家奖评选,激励肿瘤领域的青年科技人才锐意创新,勇攀高峰;建立人才智库,开展建言献策,承接民政部癌症救助试点项目,每年组织贫困地区癌症救助活动,帮扶基层提高肿瘤防治水平;加强党组织建设,建立理事会党委和分支机构党的工作小组,每年开展中国抗癌协会党建特色活动和党建调研项目,以党建促会建。2012-2017年,连续两次入选中国科协能力提升专项,2018-2020成功入选中国科协“世界一流学会建设项目”,2021-2023年再次入选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建设项目一类学会。
26篇文章
袁芃教授-袁来乳此
医学博士,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 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与交流分会 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学分会 乳腺癌学组 主任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 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评审专家。 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课题、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的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被广大患者评选为“心中的医生”及“胡润中国好医生”。专业特长:擅长乳腺癌、肺癌、软组织肉瘤等的内科治疗,尤其在耐药性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有独到经验。
76篇文章
王树森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乳腺癌单病种首席专家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癌症中心乳腺癌诊疗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副主委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4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