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后报道】粤港澳大湾区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论坛圆满落幕

2022年04月23日
来源:肿瘤资讯

1.jpg

2022年3月26日~27日,由广东省抗癌协会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血液肿瘤科承办的“粤港澳大湾区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论坛”在线上顺利召开。

来自国内外的30多位著名血液病专家针对血液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做了专题报告,近两百名血液病专家进行热烈的讨论,促进了学术交流。

开幕致辞

会议由大会主席梁洋教授主持,梁洋教授宣读了中国红十字会给本次会议发来的贺电,预祝大会成功并期待中国造血干细胞库为我国干细胞移植做更多的贡献;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瑞华院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前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主任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前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教授给大会发来热情洋溢的致辞,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侯任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授也分别发来精彩的讲话,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Session-01

徐瑞华教授和史荣研究员的主持了詹启敏院士的报告。詹启敏院士用三个词高度概括了我国肿瘤精准医学的发展和成绩:成效显著、风雨兼程和前景辉煌。高屋建瓴地介绍了肿瘤精准医学的发展,并为肿瘤精准医学指明前进方向。他指出,血液肿瘤领域在我国起着引领作用,相关研究具有“中国特色”,而未来的一大重点则是科技创新。梁洋教授、王峰教授、蔡清清教授分别参与了讨论。

Session-02 

刘启发教授、宋永平教授、王欣教授主持了张晓辉教授的专题报告,张晓辉教授回顾了老年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展,并分享了“北京方案”在老年白血病移植预处理方案上的探索。他指出,≥50岁的白血病患者使用“北京方案”疗效与年轻患者相似,年龄大不再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障碍。张红宇教授、童秀珍教授、陈焯文教授分别参与了讨论。

Session-03

陈文明教授、冯茹教授、谭获教授主持了李娟教授的专题报告,李教授介绍了双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发展历程及他们中心的工作。她指出,TANDEM/DOUBLE移植对HRMM患者是获益的;挽救性二次移植是部分复发MM患者的有效安全和费用少的方法。钟立业教授、李勇华教授、刘延方教授、徐景勃教授参与了讨论。

Session-04

常英军教授、魏辉教授、梁洋教授主持了Robert Peter Gale教授的报告,分享了免疫治疗在血液肿瘤的进展。他指出,尽管以CART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仍是治愈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目前CART不能替代造血干细胞移植。叶絮教授、曾慧兰教授、周红升教授参与了讨论环节。

Session-05

李建勇教授、杜欣教授、刘林教授主持了姜尔烈教授的报告,姜教授作了Ph+ALL移植方式选择的专题报告,并分享了他们中心的经验,在他们中心Ph+ALL在治疗后,如3个月达到CMR的情况下,进行自体移植,移植继续TKI维持;如治疗后3个月不能达到CMR的情况下,应进行异基因移植,移植后使用TKI,取得了较好结果。刘泽林教授、姜义荣教授、付林教授、郭智教授参与了讨论环节。

Session-06

胡灯明教授、马丽萍教授、张义成教授主持了梁洋教授的专题报告,梁教授为大家带来了CD38单抗的研究进展。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肿瘤内异质性,CD38单抗不受肿瘤内异质性影响,具有直接杀死骨髓瘤细胞并激活免疫的独特双重机制。苏永忠教授、冀林华教授、王韵教授参与了讨论。

Session-07

王健民教授、王少元教授、杜新教授主持了孙自敏教授的报告,孙教授介绍了脐带血干细胞移植进展和他们自己工作。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用于儿童及成人恶性血液病可以获得很好的植入率,特别是高危、复发及疾病进展期患者,脐血做为第三方细胞可以辅助单倍体移植,增加移植成功率,减少复发、提高生存,脐带血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徐宏贵教授、孙志强教授、王荷花教授进行了讨论。

Session-08

徐开林教授、姚红霞教授、金洁教授主持了赖永榕教授的专题报告,赖教授做了重症地中海贫血移植治疗进展的报告并分享了他们中心工作。他们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地中海贫血治愈率达94%,形成了地贫治疗的“广西方案”。宣丽教授、郭子文教授、董敏教授、黎永谦教授进行了讨论。

Session-09

李军民教授、徐卫教授、林东军教授主持了李春富教授的报告,李教授为大家带来了“TCR-αβ T-Cell Depleted HCT(TDH)—Based on NK Cell Alloreactivity”的讲题分享。他指出,TCR-αβ T细胞去除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保留供者NK细胞活性,减少移植相关并发症,很可能是更安全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张祥忠教授、陈宏教授、符祥俊教授参与了讨论环节。

Session-10

聂大年教授、许晓军教授主持了吴秉毅教授AS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地位和应用的报告。在新药时代,HDT/ASCT的一线地位仍无法被替代,ASCT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治疗方法。


Session-11

孟凡义教授、蓝海教授主持了李文瑜教授BTK抑制剂伊布替尼的专题报告。伊布替尼作为第一个BTK抑制剂,为慢淋和套淋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伊布替尼临床使用取得了丰富经验,其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信赖。


Session-12

许兰平教授、曾云教授、李桥川教授主持了张曦教授的慢性GVHD防治进展和挑战的专题报告。慢性GVHD是威胁移植患者生存和生命质量关键因素之一,预防策略、治疗指征、药物选择和患者管理是做好GVHD整体防治的关键环节,需要团队协作,长期随访观察。蔡云教授、王钧教授、田浴阳教授参与讨论环节。

Session-13

王季石教授、胡炯教授、吴俣教授主持了唐晓文教授的专题报告,唐教授介绍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全程管理和目前的现状,并介绍了他们中心的经验。她指出,移植后复发防范是个系统工程,贯穿于移植全过程。黄振倩教授、金华教授、吴国才教授参与了讨论环节。

Session-14

刘晓力教授、翁建宇教授、刘加军教授主持了江倩教授的报告。江教授为大家解读了奥雷巴替尼的关键研究数据。奥雷巴替尼是国内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在TKI耐药和T315I突变的CML-CP或CML-AP患者中,奥雷巴替尼有效且耐受良好。

Session-15

吕跃教授、张磊教授、彭军教授主持了夏凌辉教授GVHD诊治进展和处理报告。GVHD严重降低移植后生存率和患者生存质量,经典治疗方案疗效不尽如人意,因此加强GVHD基础和临床研究,促进规范化诊疗至关重要。邹外一教授、李欢教授、吴肖志军教授、戴钰俊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

Session-16

方建培教授、江明教授、牛挺教授主持了宋献民教授的“低剂量ATG联合移植后低剂量CTX预防GVHD的研究”的专题报告。ATG为基础或CTX为基础的方案存在各自的问题,低剂量ATG联合移植后低剂量CTX或将成为单倍体移植新方案,减少了移植相关死亡,减少了移植病毒激活,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吴远彬教授、赵莹教授、王春燕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

Session-17

佟红艳教授、平宝红教授、姜中兴教授主持了王昱教授为“高危MDS移植时机选择”的专题报告。她认为,高危MDS应尽早进行移植。代喜平教授、周旻教授、戴敏教授、夏维林教授进行热烈讨论。

Session-18

孙竞教授、孙于谦教授、高广勋教授主持了徐杨教授题为“TCR信号通路与GVHD”的专题报告。他指出,移植免疫是异基因HCT的核心问题,而T细胞在GVHD中起着中心作用,TCR信号通路成为研究热点。李斌教授、吕蔚然教授、崔莹莹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

Session-19


沈晓梅教授、杨志刚教授主持了吴秉毅教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霉菌感染防治的专题报告。他指出异基因HSCT患者是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人群,曲霉菌是主要霉菌,而泊沙康唑可覆盖多种常见和罕见致病真菌。

Session-20

侯明教授、张连生教授、杜鹃教授主持了侯健教授 “High Risk MM: The biggest Challenge”的专题报告。他指出,调节蛋白质稳态、免疫正常化以达到MRD阴性、靶向基因组不稳定性是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张宇明教授、李庆山教授、陈晓勤教授、张钰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

Session-21

段明辉教授、赵春亭教授、许多荣教授主持了陈苏宁教授为大家带来了“AML真实世界数据洞察——AML精准诊断、评估与治疗”的报告。他指出,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异常对AML的诊断、分型、危险度分层、治疗靶点筛选和疗效判断有重要意义。朱万寿教授、范志平教授、梁惠如教授、孙启鑫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


Session-22

胡建达教授、杨同华教授、魏锦教授主持了李萍教授CAR-T细胞治疗全程管理急的报告。她强调,CAR-T治疗具有特殊性,CAR-T是“活”药,毒副反应变化多端,因此全程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古学奎教授、陈艳教授、李玉权教授、王维达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节。

Session-23

于力教授、杨建民教授、周辉教授主持了黄慧强教授淋巴瘤自体干细胞移植进展的专题报告。他强调,在恶性淋巴瘤现代的疗法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效且必选的手段。程淑琴教授、王晓桃教授、陈玲珍教授、黎国伟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

Session-24

翟志敏教授、罗依教授、刘耀教授主持了李扬秋教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AML和MDS的研究进展”报告。她指出,AML和MDS中高表达免疫抑制受体形成各种耗竭表型T细胞,靶向免疫抑制受体可以起到逆转耗竭、重塑T细胞功能的作用。杨丽萍教授、王华教授、李旭东教授、李午平教授参与了讨论环节。

Session-25

傅卫军教授、徐兵教授、周泽平教授主持了马骁教授血液病感染流行与诊治进展的报告。他指出,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且面临抗生素耐药的挑战,早期发现并早期治疗是关键。吴穗晶教授、张敬东教授、刘俊茹教授、黎民君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

Session-26

王三斌教授、张新友教授主持了梁洋教授“贝林妥欧单抗的前世今生”。 梁洋教授介绍了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是一种肿瘤免疫治疗的技术平台,能够克服免疫逃逸,贝林妥欧单抗是首个获FDA批准的BiTE产品。

Session-27

张翼鷟教授、夏瑞祥教授、双跃荣教授主持了吴秉毅教授 “供者源性NK细胞联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初步探索”的专题报告。他指出,体外扩增的供源性NK细胞输注是安全的,联合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降低移植后GVHD,提高生活治疗。王沁教授、李小亮教授、张复华教授、苏宁教授进行热烈讨论。

Session-28

陈春燕教授、冯莹教授、周振海教授主持了贡铁军教授 “BTKi时代DLBCL移植时机”的专题报告。他强调,DLBCL的管理需要更为精准的选择患者人群,在新药时代,BTK抑制剂仍是高危患者及rr-DLBCL的推荐方案。吴裕丹教授、曾林涓教授、吴东升教授、胡俊教授参与了讨论环节。


Session-29

李志铭教授、张青教授、徐景勃教授主持了朱孝峰教授解读了“细胞死亡方式与肿瘤治疗”的报告。细胞死亡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疾病阶段、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黄宇贤教授、束玲玲教授、李雪萍教授、黄涵英教授参与了讨论环节。

Session-30

徐雅靖教授、潘学谊教授、罗学群教授主持了王顺清教授 “SAA同胞和非血缘相合移植”的学术报告。他指出,9-10/10HLA相合MUD-HSCT治疗成人再障,与MSD-HSCT相比,其OS、FFS无显著差异。宋朝阳教授、李精明教授、张雄教授进行热烈讨论。


Session-31

黄仁魏教授、黄科教授、朱志刚教授主持了夏忠军教授“复发难治多发骨髓瘤的治疗进展”的报告,他指出,复发难治MM是目前治疗的难点,双抗类药物和ADC等新型抗体类药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王秀菊教授、杨辉教授、龙潺教授、王俊容教授、李宏良教授进行热烈讨论。

Session-32

曾辉教授、肖若芝教授、郑冬教授主持了宋远斌教授“新型人源化小鼠模型在血液肿瘤临床前研究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人源化小鼠的诞生是为了提高临床前数据的可靠性,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一代人源化小鼠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工具。黄蓓晖教授、白冰教授、许静霞教授参与了讨论环节。

大会总结

吴秉毅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总结到:本次会议,就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及血液病治疗的热点问题和进展进行专题报告,讲者及时介绍了最新前沿理论,内容实用、精彩纷呈,与会者与讲者开展了积极、热烈互动讨论,大家受益匪浅。超过15000人通过线上直播平台观看了会议,相信本次会议将推动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的进步。大会主席梁洋教授指出,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通力合作,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点击观看会议全程回放




责任编辑:Mikey
排版编辑:Shing

评论
2022年04月23日
陈熙
南华大学 | 衡阳医学院
粤港澳大湾区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论坛圆满落幕。
2022年04月23日
颜昕
漳州市医院 | 大肠外科
治疗论坛圆满落幕
2022年04月23日
董鑫
徐州市中医院 | 肿瘤科
粤港澳大湾区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论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