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青”峰论“见”—— 肿瘤靶点发现前沿论坛》盛大召开

2022年03月07日
来源:肿瘤资讯

阳春三月,《“青”峰论“见”—— 肿瘤靶点发现前沿论坛》线上隆重召开。该论坛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携手多位CSCO青年专家围绕“抗肿瘤治疗的黑马CLAUDIN18.2前瞻–胃癌及其他”、“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HER2靶向的现状与未来”以及“基因融合抑制剂与新药开发”等多个模块展开详尽讲解与激烈讨论,一场学术的盛宴、干货满满。【肿瘤资讯】特对会议内容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2022年3月5日,《“青”峰论“见”—— 肿瘤靶点发现前沿论坛》以线上会议的形式盛大召开。会议伊始,由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致辞,张小田教授首先欢迎了各位专家的到来,能够和各位青委老师及业内外同道相聚在2022《“青”峰论“见”—— 肿瘤靶点发现前沿论坛》,表示非常的高兴。大家此次论坛相聚,共同讨论在精准靶向治疗时代,有哪些经典靶点持续存在生命力?有哪些新靶点有继续挖掘及探索的空间?希望通过此次对多靶点进展的梳理,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感悟与启示。最后,张小田教授预祝本论坛学术会议能够顺利举办。

第一部分

主持: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邱红教授

讲题:抗肿瘤治疗的黑马CLAUDIN 18.2前瞻——胃癌及其他

讲者:江苏省人民医院 陈晓锋教授

陈晓锋教授首先介绍了CLAUDIN 18.2的结构特征、在不同肿瘤中表达特点,其在胃癌和胰腺癌中表达较高。继而,陈晓峰教授介绍了CLAUDIN 18.2靶点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进展,包括单克隆抗体、双抗、抗体偶联药物(ADC)以及CAR-T等方面的研究,相关临床研究有MONO研究、FAST研究、ILUSTRO研究、SPOTLIGHT研究、GLOW研究等。

图片3.png

讨论环节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刘静教授

CLAUDIN 18.2除在胃癌和胰腺癌中有表达,在多瘤种领域均有表达。由于其在胃癌和胰腺癌的高表达,加上胃癌与胰腺癌诊疗过程中有效靶点的缺乏,使得CLAUDIN 18.2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刘静教授表示,最为关注的仍然是安全性问题,作为一名医生和临床研究者如何在临床研究过程中把控药物安全性尤为重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高静教授

CLAUDIN 18.2是否可成为伴随诊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目前仍无法下结论。目前,临床前探索研究显示,单药效果不尽人意,期待未来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通过对目前临床研究结果分析,CLAUDIN 18.2患者免疫治疗效果不佳,那么免疫耐药患者是否可能从CLAUDIN 18.2单药或联合用药中获益?期待未来更多的临床研究。

1646619697(1).png

第二部分

主持:广东省人民医院 钟文昭教授

图片5.png

讲题: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

讲者:河南省肿瘤医院 王慧娟教授

王慧娟教授主要介绍了2021年肺癌领域诊疗进展。王慧娟教授分别从三个部分介绍了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最新进展:一、免疫治疗已奠定晚期NSCLC标准治疗地位;二、免疫治疗用于早期及局晚期NSCLC;三、晚期NSCLC免疫治疗进展等,分别讲解了治疗关口的前移,患者获益时间、新型药物的开发、治疗方案的优化以及特殊人群的治疗等等。

图片6.png

讨论环节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吴芳教授

对于早期肺癌,应用免疫治疗作为新辅助/辅助治疗手段,仍需大量临床研究的探索,包括精准人群的确定、生物标志物的寻找以及治疗模式的探索等;而对于晚期患者,相较于PD-L1高表达患者,PD-L1低表达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更多探讨空间,该类患者更多的采用联合治疗方式,那么采用何种联合模式才能达到高效低毒的治疗效果?这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之一。

上海长征医院 秦文星教授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放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在肺癌领域已具成效,未来该种治疗模式可在乳腺癌领域进行探索。新型免疫治疗药物在肺癌领域已初放光彩,期待未来它们在乳腺癌领域也可以大放光彩。

1646619859(1).png

第三部分

主持:上海瑞金医院 石燕教授

图片8.png

讲题:HER2靶向的现状与未来

讲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张剑教授

张剑教授主要通过4部分内容介绍了HER2靶向的现状与未来:一、乳腺癌治疗新视角:HER2表达(阳性和阴性)乳腺癌;二、HER2低表达乳腺癌既往的治疗探索;三、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治疗进展;四、HER2低表达乳腺癌治疗策略前沿。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抗HER2治疗可明显改善其预后,ADC药物的出现,颠覆了现有治疗格局;而对于HER2低表达患者,其预后相较HER2阴性患者更差,但目前针对此类患者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乏善可陈。新一代的ADC药物,可能因其强大的旁观者效应,改变对HER2低表达转移性乳腺癌(MBC)的治疗策略。

1646620217(1).png

讨论环节

解放军总医院 刘哲峰教授

HER2突变在肺癌领域中相对较少,临床实践中抗HER2治疗多参照乳腺癌治疗经验,目前治疗手段有限。近年来,ADC药物体现,不仅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在HER2阳性肺癌领域也展现出优秀的疗效。相信在未来,ADC药物能够在肺癌领域中大展身手。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葛睿教授

针对HER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治疗,各种药物的排兵布阵尤为重要,那么对于晚期一线、二线以及后线治疗的决策亦是临床医生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ADC药物在晚期二线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临床实践也随之作出了相应调整。目前,虽然ADC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展现出独特优势,但仍需积累更多的临床证据,以更好的为临床实践服务。

第四部分

主持:南京金陵医院 龚新雷教授

讲题:基因融合抑制剂与新药开发

讲者: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韦青教授

韦青教授介绍,目前,新型基因融合抑制剂主要针对以下6个靶点:ALK、ROS1、NTRK、RET、FGFR以及NRG1。然后,韦青教授分别介绍了针对这6个靶点设计、开发的药物,其中重要进展如下:一、劳拉替尼在ALK+肺癌患者的初次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二、目前,ROS1+肺癌患者新的治疗选择有劳拉替尼、恩曲替尼、Repotrectinib(瑞波替尼);三、目前,NTRK+实体瘤患者的两种标准治疗方案为恩曲替尼和劳拉替尼;四、目前,RET+肺癌和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案为普拉替尼和Selpercatinib;五、厄达替尼已获FDA批准用于治疗FGFR+尿路上皮癌;六、NRG1融合在实体瘤中较罕见,但可以使用Zenocutuzumab进行靶向治疗。

讨论环节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 卢媛媛教授

临床上针对融合基因的检测不容忽视,而如何高效的检测出融合基因,尚需一定的检测策略。目前,针对融合基因的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均相对处于较早期研究阶段,在肺癌中有一些进展,其他肿瘤领域是否可以开展篮子研究?在不良反应监测方面,针对不同的靶点是否存在共性以及特殊性?期待未来更多的临床研究给予解答。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薛俊丽教授

目前,基因融合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临床应用中迫在眉睫的是注重检测标准的建立,除ALK、ROS1的检测,大多数基因检测的标准尚未统一。对于检测的精准度和解读尚需规范,未来可能需要指南等进行指导。此外,基因融合伴侣的认识和应用,仍需依赖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来指导临床研究与实践。

会议总结

会议的最后,张小田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张小田教授感谢了各位讲者和讨论嘉宾就四个话题展开的详尽介绍和激烈探讨,大家收获颇丰、意犹未尽。期待未来大家可以线下相聚,尽情共享学术大餐。

责任编辑:Nydia
排版编辑:xiaodong

相关阅读
评论
2022年03月07日
颜昕
漳州市医院 | 大肠外科
“青”峰论“见”—— 肿瘤靶点发现前沿论坛
2022年03月07日
王洪艳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肿瘤内科
精准基因检测,是肿瘤治疗的基础
2022年03月07日
王水
黑山县第一人民医院 | 外科
肿瘤靶点发现前沿论坛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