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ESMO-EURACAN指南 | 鼻咽癌诊断、治疗和随访

2021年04月10日
编译:月下荷花
来源:肿瘤资讯

鼻咽癌(NPC)是一种具有独特流行病学特征的疾病,有明显的区域、种族和性别差异。ESMO-EURACAN近日公布了鼻咽癌诊断、治疗和随访指南,以下为其中文全文以供读者参考。

1.png

发生率与流行病学

NPC非流行地区,NPC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呈双峰分布:第一个峰以青少年和青壮年居多,第二个峰以>65岁居多;NPC流行地区,30岁后发病率增加,40-59岁达高峰,随后下降。男女发病率比2.75。

亚洲NPC患者似乎有疾病特异性的生存优势,与性别、诊断年龄、分级、TNM分期和治疗无关;不同NPC组织学亚型相关死亡的风险率有显著差异;年龄对生存影响显著,15-45岁组5年生存率72%,65-74岁组5年生存率36%;通常女性预后优于男性。

诊断与病理/分子学生物学

诊断

内镜引导的原发鼻咽肿瘤活检可明确诊断,如未发现肿瘤,推荐在MRI或PET阳性的鼻咽组织部位活检。由于疾病的最初表现多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因此经常有患者行颈部活检和/或颈部淋巴结切除,但不推荐使用这种方法,因为它可能会降低治愈的可能性,并对长期治疗结果有影响。然而,如果必需进行(如原发肿瘤不可见)淋巴结切除,不损坏包膜或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是最好的选择,应避免淋巴结手术活检。采用ISH检测组织标本的EBV。

病理/分子生物学

组织学分类根据第四版WHO分类,“NPC”指所有鳞状细胞癌,可分为角化、非角化(分化和未分化)和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角化癌在非流行地区更常见,非角化癌占NPC大多数,与EBV感染有关。

EBV表达。IARC认为有充分证据表明EBV对人类具有致癌性,可通过ISH检测NPC组织中的EBV编码RNAs鉴定EBV。

高级别异常增生和NPC细胞中发现有迟发EBV,但在正常上皮细胞或低级别异常增生中无,同时还发现了EBV在鼻咽侵袭前病变中的克隆模式,为迟发感染的EBV RNA特征。EBV感染的细胞表达多种迟发蛋白,包括EB核抗原和迟发膜蛋白。目前认为这些病毒蛋白免疫原性低,部分解释了NPC逃避免疫识别的方式。EBV基因组变异在NPC发展中的作用尚未阐明,全基因组测序显示NPC活检中EBV的许多基因组区域具有高度可变性。EBV几乎是非角化NPC的必要因素,在角化NPC中的作用不显著。

HPV表达。NPC流行地区,非角化未分化癌中p16阳性和HPV表达(RNA探针检测13种高风险和5种低风险HPV类型)高达8%,较EBV表达者具有更好的预后。NPC非流行地区,HPV数据有限,在角化癌中的阳性率更高,与预后关系不清。HPV是否参与癌变和疾病进展还有待证实。

分子分析。虽然尚未确定NPC中可作用的突变,但基因特征的作用正在增加。基因表达分析对鉴别易发生远处转移的高风险患者有意义。此外,与DNA修复途径相关的突变特征具有潜在的临床预后价值。

其他风险因素。遗传易感性在NPC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环境因素如食用咸鱼也是致病因素,其他因素的证据较少。

筛查

NPC流行地区,至少间隔4周检测2次血EBV DNA的BamHI-W区域,同时联合内镜和MRI检查,筛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1%和98.6%。每检测593人可发现1个病例,因此其使用只推荐在流行地区发现早期无症状NPC,仅限于高风险人群(如40-62岁男性)。虽然仍缺少筛查人群的OS数据,但与匹配的历史队列相较,3年PFS显著改善。存在的问题是血EBV DNA检测的标准化较差。

分期与风险评估

根据AJCC第8版对NPC进行分期,新的分期更好地描述了T2期包括椎前肌、内侧或外侧翼状肌受累,T4期包括腮腺和/或超出外侧翼状肌的外侧表面。淋巴结的锁骨上窝侵犯被环状软骨尾端边界取代,更好地描述了“下颈”侵犯,N3定义包括既往的N3a和N3b组。此外原发灶不明的EBV阳性颈淋巴结按照NPC进行分期。

NPC分期时需了解如下内容:病史、体格检查(包括颅神经检查)、CBC、血生化(包括肝肾功和LDH、鼻咽镜、鼻咽、颅底和颈[达锁骨]CT或MRI以及PET/CT)。MRI对明确局部肿瘤分期最准确,因其对小范围黏膜增厚、咽旁和咀嚼间隙受累以及颅底和颅神经侵犯很敏感,对淋巴结受累的检测准确率高于CT,PET进一步提高了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就敏感性和特异性而言,FDG-PET是发现远处转移的最佳影像学方法,至少在局部晚期疾病中推荐使用。此外,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显示,FDG-PET基线值能预测NPC的生存结局。

酌情行基线听力测试、牙科检查、营养状况评估以及眼科和内分泌评估。治疗前QoL量表,主要是生理功能较PS能更准确的预测OS,更好地描述个体风险,并及时指导治疗前的医疗支持。

由于实验室间差异,EBV DNA检测需进一步完善。治疗前后血EBV DNA(BamHI-W区域)载量均有预后作用,流行地区治疗前界值1500-4000拷贝/毫升。有报道显示非流行地区治疗前EBV DNA(EBNA-1蛋白)也有预后作用。治疗前后血EBV DNA可能有助于提高TNM分期系统的预后能力,但对治疗策略无影响。

基因表达和microRNA特征也可增加临床和影像分期的预后作用。为了更好地对NPC流行地区患者进行预后分层,可联合使用如下因素,如T和N分期、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红蛋白、LDH、血EBV DNA和C反应蛋白。同样,关于影响治疗策略选择的数据有限。目前缺少NPC非流行地区的数据。

治疗

局部疾病的治疗

数据主要来自NPC流行地区,非角化EBV相关癌构成多数病例。由于NPC非流行地区的数据很少,因此流行地区的数据目前也用于非流行地区NPC。晚期NPC的最佳治疗策略应经MDT讨论,推荐NPC患者在大的医学中心进行治疗,有报道显示至少在NPC流行地区,是改善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局部NPC的治疗流程如图1。RT是主要治疗手段,是非播散性NPC治疗的必要组成部分。调强放疗(IMRT)是NPC治疗的重要里程碑,疗效更好,严重迟发不良反应更少。meta分析显示,相较于其他技术,IMRT显著改善5年OS和5年局部控制(LC)。IMRT能显著减少迟发不良反应,如口干症、牙关紧闭和颞叶损伤。Asiatic系列报道中,中位随访80个月,颅神经麻痹发生率5.1%,严重听力损失7.1%,需要长期鼻饲的吞咽困难3%,症状性颞叶坏死0.9%。IMRT改善了长期幸存者的QoL。

11.png

图1 I-IVA 期NPC治疗流程

目前IMRT是NPC的标准放疗技术,但包括质子和碳离子在内的粒子治疗越来越受欢迎,特别是质子治疗是治疗局部晚期NPC很有前途的方法,可维持高RT剂量,规避神经结构。一些随访时间较短的小型研究表明,NPC在IMRT后序贯质子治疗与单独全程IMRT治疗相比,质子治疗在改善临床结果同时,明显降低严重黏膜炎和涎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确定靶体积是规划IMRT的主要问题。总体而言,RT应根据原发肿瘤和受累淋巴结确定,邻近区域微扩散的风险亦需注意,因此靶体积应至颈部两侧(II-V水平和咽后淋巴结),因为颈部淋巴结隐匿侵犯发生率很高。70Gy可根除大体疾病,潜在风险部位的治疗剂量为50-60Gy,通常采用常规或中等加速RT。IMRT可采用电子线补量或同步推量(SIB),研究显示二项技术的临床结果和毒性无差异。由于SIB更方便,因此NPC治疗时应考虑该技术。最近,许多研究尝试通过减少靶体积以减少毒性。在淋巴结阴性NPC中,上颈部与全颈部预防性RT对下颈部的控制率相似,表明减少淋巴结体积的方法可行。

诱导化疗(ICT)使肿瘤缩小时,IMRT应根据化疗后(ChT)MRI所示减小的原发大体肿瘤体积(GTV)制定。与根据ChT前 MRI确定的GTV相较,只要诱导前肿瘤区域接受至少中等剂量(64 Gy)的治疗,该方法对LC和生存无影响,但QoL 评分改善。

标靶和对辐射敏感结构的优先次序和剂量限制的优化至关重要,既要避免未覆盖肿瘤,又要减少器官处于风险剂量可能。最近已建立NPC IMRT的剂量优选和标准的国际指南。靶体积的IMRT优选剂量和分割见表1。多数情况下,常规或中等大分割方案的总剂量为70Gy,33-35个分割,也有研究报道了总剂量76 Gy方案。但增加总剂量时应谨慎,可导致高风险发生迟发毒性(如放射性骨坏死、颈动脉假动脉瘤和神经毒性)。

表1 可选择的IMRT分割剂量计划

1111.png

I期NPC可仅采用放疗,II期NPC获益于同步放化疗(CRT)(2D-RT+顺铂30mg/m2/周),如采用IMRT,则CRT与单纯RT的生存结果无显著差异。III期和IVA NPC应采用CRT,标准用药顺铂,OS、局部和远处控制获益。最常用方案是顺铂100mg/m2,每3周1次,同时给予RT。周顺铂(40mg/m2/周)方案可改善OS ,联合治疗时顺铂的最佳累积剂量应>200mg/m2,一项随机研究发现奈达铂疗效不逊于顺铂,卡铂也被认为可行,但证据相互矛盾。含铂ChT 与RT同步时加用贝伐珠单抗增加高级别毒性发生率,不推荐,抗EGFR药物(如尼妥珠单抗)与RT同时应用±ChT,需进一步研究。

发生远处转移是NPC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III-IVA期非角化性NPC需加强全身治疗。通常只有60%患者能完成计划的辅助ChT(AC)治疗周期,一半患者需减量。相较之下,ICT更大可能保证剂量强度,但前提是ICT不应妨碍后续的全剂量CRT,且ICT结束和RT开始的时间间隔应尽可能短。最近有三期研究比较了顺铂/吉西他滨ICT序贯CRT与单独CRT治疗III期/IVB NPC,结果显示ICT利于无复发生存(RFS)、OS和远处RFS,但有较高的急性毒性,迟发毒性无差别,其中96.7%的ICT组患者完成3个周期顺铂/吉西他滨治疗,92%患者在RT治疗同时至少接受了2周期的顺铂100mg/m2治疗,这项研究排除了T3-4 N0患者。比较顺铂/5-FU+CRT与单独CRT研究的长期结果也证实了ICT利于生存,迟发毒性无明显增加。最近一项网状meta分析(NMA)表明,紫杉类ICT序贯CRT对OS改善最优,另一项研究的长期数据表明,从同步到辅助治疗转变为诱导到同步治疗可明显改善PFS,轻度改善OS,迟发毒性无显著变化。ICT或AC时,选择患者接受更多的ChT或免疫治疗是正在探索的领域。

两个NMAs(未纳入诱导治疗的最新数据)分析了不同ChT方案与RT联合的影响,第一项NMA中,除了远处控制终点外,AC+CRT利于所有临床终点,ICT序贯CRT的结果更优。第二项NMA(限于IMRT研究)中,除局部RFS外,ICT序贯CRT利于所有临床终点。

评估每个患者的风险很关键。原发肿瘤和淋巴结的较晚分期以及高EBV DNA基线水平,均被提出作为选择患者或ICT的指标。RT或CRT完成后6-8周EBV DNA持续阳性是不良预后因素,已用作AC与观察研究的纳入标准,这类高危人群使用顺铂/吉西他滨辅助治疗不能改善RFS或OS,因此不推荐。根治性治疗后仍保持高水平EBV DNA的NPC,推荐使用非交叉耐药药物或参加临床研究。

在RT基础上加用ChT 的研究中,由于老年患者较少,未观察到治疗对OS的影响与患者年龄间存在相互作用,但PFS获益与年龄范围有关(<50岁:HR 0.72,95%CI 0.65-0.80;≥60岁:HR 0.84,95%CI 0.70-1.01)。然而,作为一般原则,老年患者同步ChT的耐受性不如年轻患者,导致剂量强度降低,因此患者选择很重要。

进展期/转移性疾病的治疗

局部复发的治疗。局部小范围复发可治愈,主要治疗选择包括鼻咽切除术、近距离放疗、放射外科、立体定向放疗(SRT)、IMRT或手术+放疗,可同时加用化疗。尚无研究比较再放疗和手术治疗。治疗决定应根据每个病例的具体情况确定,应考虑肿瘤体积、复发位置/范围、既往治疗、无病间隔(DFI)、合并症和已有器官功能障碍

图2展示了复发和/或转移性NPC的治疗流程。对于外科挽救治疗,预后因素包括复发时的T和N分期,手术方法(内镜手术结果较好)和辅助再放疗的可行性。

2.png

图2 复发和/或转移性NPC的治疗流程

局部复发且未侵犯颈动脉或未向颅内侵犯的NPC可选择鼻咽切除术,局部复发rT1-rT3采用内镜鼻咽切除术可能较IMRT获益更多。

颈切除术可治疗颈部淋巴结复发。颈切除的范围取决于复发性质(N分期和包膜外侵犯),既可是选择性切除,也可是根治性切除。治疗前血中EBV DNA是手术候选者远处转移的预后因素。

即使采用现代RT技术,但迟发并发症发生率仍很高,因此再放疗患者的选择至关重要。再放疗患者疾病和治疗相关预后因素有:复发时的T和N分期、肿瘤体积、DFI、剂量计算、靶剂量和分割计划、有风险器官的窗口剂量和RT技术(IMRT、SRT)。初步结果显示质子和碳离子治疗NPC局部复发有效且毒性有限。

转移性疾病或不适合治愈治疗的局部复发。转移性NPC且PS较好患者应考虑姑息性ChT,顺铂/吉西他滨是一线选择,可改善OS。新诊断的转移性NPC,在全身治疗基础上加入RT可改善局部控制并改善OS。

无标准的二线治疗。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包括紫杉醇、多西他赛、5-FU、卡培他滨、伊立替康、长春瑞滨、异环磷酰胺、阿霉素、奥沙利铂和西妥昔单抗,可单药或联合使用。多药ChT较单药治疗更有效(ORR 64%和24%),但代价是增加和累积毒性。二线治疗预估PFS和OS分别为5和12个月。此时的治疗应根据既往治疗、患者症状、PS、患者偏好和预期毒性进行选择。

免疫治疗是很有前途的治疗策略,特别是EBV作为病因时可能引起对抗原的应答。目前尚无NPC免疫治疗的III期研究,II期研究证据主要来自PD-1/PD-L1检查点抑制剂或被动免疫治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和卡瑞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复发转移性NPC安全有效,ORR分别为20%、25%和34%,多数最佳反应发生在首次影像学评估时。然而,免疫治疗定位仍不明确。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被动免疫治疗对既往多次治疗的NPC有治疗活性。

寡转移灶经ChT、手术或根治性RT治疗后,患者可获长期生存。治疗前血EBV DNA和清除率是一线ChT治疗的预后因素。

个体化诊疗

EBV感染与NPC密切相关。血EBV DNA可用于早期诊断、监测复发和预测预后,治疗前后EBV DNA均有预后作用。但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阐述血EBV DNA在NPC诊疗中的作用,同时发现更多分子标记以更好地指导NPC的个体化诊疗。

随访与生存

NPC治愈性治疗结束后的随访流程如图3。通过临床、内镜和/或影像学检查证明完全缓解很重要。首次影像学检查推荐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MRI和PET的敏感性相似,但PET的特异性更高,且有助于区分放疗后改变和肿瘤复发,但应考虑PET的成本和可用性。IMRT后6-9个月的临床完全缓解不影响预后。

IMRT时代NPC的复发风险为双峰:第一峰发生在治疗结束后的~1.5年(主要发生于T3、T4和N2、N3疾病),另一峰则在3.5年后(所有T分期和N2、N3疾病)。

3.png

图3 随访流程

进一步随访包括定期(第一年每3个月,第二年和第三年每6个月,之后5年每年1次)检查鼻咽和颈部、颅神经功能检查,评估全身表现以确定远处转移。对于T2-T4肿瘤,至少在治疗后前3年,每6个月1次MRI评估鼻咽和颅底。PET可用于影像结果不明确时。血EBV DNA是诊断NPC复发很有希望的标记物,至少应每年1次。推荐对颈部RT患者每年进行甲状腺功能评估,还应定期或在出现体征和/或症状时评估垂体功能

参考文献

Bossi P, Chan AT, Licitra L, et al.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ESMO-EURACA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Ann Oncol. 2021,32(4): 452-465. doi:10.1016/j.annonc.2020.12.007



责任编辑:Jo
排版编辑: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