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肺癌诊断性检查的原则 (NCCN V8. 2017)

2017年08月17日
来源:肺癌多学科会诊

一、根据风险因素和影像学表现,高度怀疑 I 或 II 期肺癌的患者,术前不需要做活检。

1.       活检不仅需要时间、成本,操作也带来了风险,有时在做出治疗决定时暂无必要。

2.       如果高度怀疑非癌性病变时,术前可做套管针活检或细针穿刺(FNA)。

3.       如果考虑术中冰冻活检比较困难或存有时危险,则可在做术前活检。

4.       如果术前没有做组织学病理诊断,那么要在肺叶切除术、双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术之前,完成术中快速诊断(如楔形切除或穿刺活检)。

二、气管镜检查要在手术前的准备过程中完成,而不是分开去做。

1.       手术前都要求必要做气管镜检查

2.       气管镜要在术前几天内去完成,时间不要间隔太长。

3.       气管镜对中心型肺癌的意义是:不仅可以气管镜完成活检、解除支气管阻塞,对制订手术计划(可能的袖状切除术)也有帮助。

三、多数临床 I 或 II 期肺癌在术前可做有创纵隔分期检查

1.       纵隔分期手术与肺内肿瘤切除在同一次麻醉和手术中依次开展,而不应分做成二个手术,以免增加医疗费用和麻醉风险。

2.       如果强烈怀疑已是N2或N3,或没条件做术中细胞学或冰冻病理检查,可考虑在术前开展有创的纵隔分期检查。

四、疑似NSCLC患者,许多技术可用于组织学诊断

1 常规诊断方法包括:

A.      痰细胞学检查

B.       支气管镜活检和经支气管穿刺针吸(TBNA)

C.      影像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TTNA),一般不用经皮细针抽吸(FNA)。

D.      胸腔穿刺术

E.       纵隔镜检查

F.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和开放性手术活检

2. 其他方法:

A.      支气管内超声(EBUS)引导下穿刺

B.       内镜超声(EUS)引导下穿刺

C.      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

五、个性化的检查

1.就具体到某一个患者而言,最合适的诊断策略要是要根据肿瘤大小、部位、有无纵隔和远处转移、患者特征(如肺病和其他较重的合并症)以及所在医院的经验和专业水平等决定。

A.在选择最佳的诊断步骤中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 诊断的阳性率如何(敏感性)

  • 诊断的准确性,包括特异性,特别是阴性诊断报告的可靠性(即真阴性)

  • 足量的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病理诊断和分子病理检查

  • 评估所做的检查的创伤性及风险

  • 检查效能的考量

-        检查是否方便和快捷

-        利于准确分期,如直接对可疑的转移灶或纵隔淋巴结进行活检,而不是做肺内病灶的活检。因此,当考虑疾病进展较快、可能是晚期时可以先做 PET 再选择穿刺部位。

  • 所在单位的相关专业技术和专家的可及性

  • 根据 PET 图像选择肿瘤有活性的部位进行穿刺

B. 对 I-III 期的肺癌,最好由放射科、介入科和胸外科(主要从事胸部肿瘤)的医生共同做出诊断。多学科评估还需要熟悉气管镜技术的专家参与。

C. 原则上优先选择创伤最小、成功率最高的方法。

  • 中心肿块、怀疑支气管内侵犯的患者应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 周围型结节(外三分之一)可做导航支气管镜、EBUS或经胸穿刺(TTNA)。

  • 当可疑病灶活检可选择EBUS、EUS和 导航支气管镜检查。

  • - EBUS 可取到 2R/2L, 4R/4L, 7, 10R/10L 和其他肺门淋巴结

  • - 食管超声(EUS)可对 5, 7, 8, 9 站淋巴结活检,还可取到肾上腺。

  • - TTNA 和前纵隔切开活检可以取到第 5 和第 6 站淋巴结

  • EUS 也能完成对左肾上腺的引导穿刺

  • 肺癌患者有胸腔积液时可做胸腔穿刺术和细胞学检查。

  • 最初细胞学检查阴性并不排除胸膜受累。如果要排除胸膜侵犯还要多次检

  • 胸水中癌细胞,必要时做胸腔镜检查,不要匆忙开始根治性治疗。

  • 当怀疑一个孤立转移灶时,应对其进行活检以确认性质。

  • 当有多发转移时,如果对转移灶活检存在技术困难或风险较大,可对原发灶或纵隔转移淋巴结进行活检。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