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EGFR L858R突变合并脑转移NSCLC患者不同一线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11月1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引言: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EGFR外显子21 L858R突变患者的预后相较于外显子19缺失突变患者更差,尤其是合并脑转移(BMs)的群体,目前针对这一特定人群的临床研究相对匮乏。本研究基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331例EGFR L858R突变合并脑转移NSCLC患者的回顾性数据,系统对比不同代际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单药及联合治疗的疗效,探索共突变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及耐药机制,为临床制定精准一线治疗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背景

NSCL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EGFR敏感突变的靶向治疗是新世纪NSCLC治疗的重大突破。外显子19缺失(19del)和外显子21 L858R(21L858R)突变是EGFR最常见的两种突变类型,也是EGFR-TKIs临床疗效的主要决定因素。然而,在多数EGFR-TKIs相关试验中,21L858R突变患者的疗效数值上低于19del突变患者,且后者相较于接受一代EGFR-TKIs治疗的患者未显示出总生存期(OS)改善,因此克服21L858R突变相关耐药仍是研究重点。
 
约40%-50%的NSCLC患者病程中会出现脑转移,EGFR突变患者的脑转移风险更高,这类患者的治疗极具挑战性且预后不良。在EGFR-TKI治疗中,21L858R突变合并脑转移的患者获益显著少于19del突变患者,因此改善21L858R突变合并脑转移NSCLC患者的治疗结局至关重要。
 
近年来研究提示,EGFR-TKIs联合化疗可能改善EGFR突变NSCLC合并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结局,但这类治疗方案在21L858R突变合并脑转移患者中的疗效尚不明确,最优一线治疗策略仍未确立。目前尚无专门针对EGFR 21L858R突变合并脑转移患者的前瞻性或回顾性临床研究。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该类患者接受不同EGFR-TKI治疗模式作为一线治疗的疗效,旨在明确其最优全身治疗策略,同时探索共突变对治疗疗效的影响及一线治疗相关耐药机制。

研究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4年4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一线EGFR-TKI治疗的EGFR 21L858R突变合并脑转移的NSCLC患者,随访数据截止日期为2024年8月。根据使用的EGFR-TKI代际,将患者分为三组:一代TKIs组(186例)、二代TKIs组(16例)和三代TKIs组(129例)。三代TKIs组进一步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三个亚组:A组(79例,三代TKIs单药)、B组(30例,三代TKIs联合化疗)、C组(20例,三代TKIs联合其他治疗策略)。
 
主要终点为颅内无进展生存期(iPFS),次要终点包括PFS、OS和颅内客观缓解率(iORR)。iPFS定义为从一线治疗开始至颅内疾病进展或死亡的时间,PFS定义为从一线治疗开始至疾病进展或死亡的时间,OS定义为从一线治疗开始至死亡的时间,iORR定义为颅内病变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比例。为探索治疗耐药机制,在一线治疗疾病进展时收集组织或血浆样本进行NGS检测,耐药机制定义为进展时检测到的新获得性突变、扩增或通路改变。

研究结果

患者基线特征

共纳入331例EGFR21 L858R突变合并脑转移的NSCLC患者,中位年龄58岁(范围28-83岁),女性占61.6%,70.7%存在颅外转移,82.8%无神经系统症状,仅27.2%(90例)接受脑局部治疗(56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12例全脑放疗、22例脑部手术)。一线治疗中,56.2%患者接受一代TKIs单药或联合治疗,4.8%接受二代TKIs单药或联合治疗,39.0%接受三代TKIs单药或联合治疗,三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差异。

表1 入组患者基线特征

图片1.png

不同代际TKIs的疗效对比

三代TKIs组的中位iPFS(20.6个月,95%CI:16.8-24.4)显著长于一代组(15.1个月,95%CI:13.4-16.8)和二代组(13.5个月,95%CI:7.4-19.5)(p=0.002)。同样,三代TKIs组的中位PFS(18.6个月,95%CI:15.5-21.7)显著优于一代组(12.0个月,95%CI:11.0-14.5)和二代组(10.4个月,95%CI:3.1-17.7)(p<0.001)。更重要的是,三代TKIs组的中位OS(41.2个月,95%CI:36.6-45.7)显著长于一代组(30.7个月,95%CI:28.0-33.0)和二代组(26.9个月,95%CI:9.7-44.0)(p=0.016)。治疗反应方面,三代TKIs组的iORR(77.3%,95%CI:68.0-84.5)显著高于一代组(62.3%,95%CI:54.0-70.0)和二代组(61.5%,95%CI:35.5-82.3)(p=0.046)。

图片2.png

图1 携带EGFR外显子21 L858R突变的NSCLC脑转移患者在接受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EGFR-TKI治疗方案时,颅内无进展生存期(A)、无进展生存期(B)和总生存期(C)结果

三代TKIs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对比

在接受三代TKIs治疗的患者中,A组(单药)中位iPFS为16.6个月(95%CI:11.8-21.4),C组(联合其他治疗)为21.0个月(95%CI:14.7-27.3),B组(联合化疗)仅7例疾病进展,中位iPFS未达到(p=0.037)。B组的中位PFS(28.0个月,95%CI:19.4-未达到)显著长于A组(16.1个月,95%CI:12.9-19.3)和C组(17.8个月,95%CI:9.1-26.6)(p=0.049)。OS方面,A组中位OS为40.3个月(95%CI:28.6-52.0),C组为53.3个月(95%CI:31.8-未达到),B组仅4例死亡,中位OS未达到(p=0.090)。治疗反应上,B组(89.3%,95%CI:72.8-96.3)和C组(89.5%,95%CI:68.6-97.1)的iORR均高于A组(66.0%,95%CI:52.2-77.6)(p=0.023),且B组的ORR最高(81.5%,95%CI:63.3-91.8)。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均显示,三代TKIs联合化疗是iPFS改善的独立预后因素(HR=0.37,95%CI:0.17-0.82,p=0.013)(表2)。

表2 在接受三代TKIs治疗的患者中,iPFS预后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图片3.png

共突变与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分析

151例患者具备基线NGS数据,其中80.8%(122例)存在共突变,最常见的三个共突变基因为TP53、EGFR(扩增或其他突变)和RBM10。存在共突变的患者接受三代TKIs治疗的OS更优,尤其是TP53突变患者,接受三代TKIs治疗后在iPFS、PFS和OS方面均获得更显著的改善。

不同治疗模式的耐药机制与不良事件

一代和二代TKIs的主要耐药机制仍是T790M突变,一代TKIs联合治疗的T790M耐药突变发生率低于单药治疗(p=0.088),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方面,各代际TKIs组的任何级别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相近,三代TKIs联合治疗组的≥3级不良事件更常见,其中三代TKIs联合化疗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23.3%)是最常见的≥3级不良事件。A组、B组、C组因不良事件导致的治疗中断率分别为3.8%、13.3%和15.0%,多数不良事件经支持治疗可控制,未导致永久性治疗中断。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331例EGFR 21L858R突变合并脑转移NSCLC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证实含三代EGFR-TKIs的治疗方案在颅内和全身控制方面显著优于一代和二代TKIs方案,其中三代TKIs联合化疗的疗效最佳,可显著延长患者的iPFS和PFS,是该类患者潜在的优选一线治疗方案。存在共突变尤其是TP53突变的患者,接受三代TKIs治疗的获益更显著,不同治疗模式的耐药机制存在差异,动态基因组检测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
 
但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作为回顾性分析,不可避免存在数据缺失和报告偏倚,亚组样本量相对较小,各治疗组样本量不均衡可能引入选择偏倚,影响组间对比的解读;且研究基于中国单一癌症中心的数据,可能无法代表其他级别医院的真实世界情况,部分疗效终点数据尚未成熟,影像学反应未经过放射科医生集中审核,可能存在评估偏倚。未来需通过大样本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为EGFR 21L858R突变合并脑转移NSCLC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可靠的证据支持。

参考文献

Chen J, Pan Y, Zhang B,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First-Line Therapies for EGFR L858R-Mutated NSCLC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Cancer Sci. 2025;116(11):3125-3138. doi:10.1111/cas.70175。

编号CN-171629,有效期至2026-02-11

声明: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un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X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1月17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斯鲁利单抗联合贝伐+化疗实现CR并达MRD阴性,为患者带来长生存希望!
11月17日
刘敏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 肿瘤内科
无论是内科还是外科,“精准”始终是乳腺癌治疗不变的主题。
11月17日
苗雨
清河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莫妥珠单抗(Mosun)是一种即用型CD20xCD3 T细胞衔接双特异性抗体,可重定向T细胞,清除B细胞(包括恶性B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