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tDNA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从分析有效性到临床潜力

11月1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循环肿瘤DNA(ctDNA)是一种常用的液体活检技术,它通过检测血液循环中的肿瘤DNA,实时获取肿瘤特征并指导治疗决策,已在转移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由于早期乳腺癌的ctDNA水平极低,超出了传统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其在该领域的应用一直受限。近年来,得益于新一代测序技术(NGS)、生物信息学以及甲基化组学分析的飞速发展,ctDNA检测的灵敏度得到极大提升,使其在早期乳腺癌的筛查、治疗评估及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的应用潜力重新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摘译自npj Breast Cancer上的综述文章Use of ctDNA in early breast cancer: analytical validity and clinical potential,旨在系统回顾当前ctDNA检测技术的有效性,并深入探讨其在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未来方向。

图片6.png

图1 ctDNA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对Pubmed及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的系统检索,综述了2015年5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关于早期乳腺癌中ctDNA检测技术的分析有效性与临床应用研究,并总结了利用ctDNA MRD监测指导治疗升级的关键临床试验。

图片7.png

图2 研究方法

早期乳腺癌ctDNA检测的技术考量

ctDNA检测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肿瘤未知法(tumor agnostic)和肿瘤知情法(tumor-informed)。前者采用标准化的检测panel,无需预先分析肿瘤组织,适用于筛查;后者则需要对肿瘤组织进行测序,根据每位患者肿瘤组织的特有突变谱,设计个体化检测试剂,虽流程复杂,但灵敏度更高,是MRD监测的主流选择。

图片8.png

图3 肿瘤未知法(tumor agnostic)和肿瘤知情法(tumor-informed)示意图

除了传统的NGS和高精度ddPCR技术,DNA甲基化分析因在低ctDNA丰度下信号更稳定,展现出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这些技术的“分析有效性”至关重要,包括检测限(LoD)、灵敏度和特异性。目前,商业化的肿瘤信息引导检测(如Signatera™、RaDaR™)已展现出优异性能:不仅能可靠检测出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低于0.01%的ctDNA,还会常规通过分析白细胞排除克隆性造血(CHIP)的干扰,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高度特异性。

ctDNA在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

在筛查领域,ctDNA的应用尚不成熟。尽管Galleri™等泛癌种ctDNA筛查测试产品已商业化,但其对Ⅰ期乳腺癌的检出率仅为2.6%,远低于成熟的乳腺X线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效能,这表明ctDNA作为独立筛查工具的价值有限。同时,Galleri™对Ⅳ期乳腺癌的检出率高达90.9%,反映出ctDNA用于早期乳腺癌检测仍面临显著挑战。

在新辅助治疗(NAT)期间,ctDNA的动态监测展现出关键的临床价值。多项研究证实,相较于治疗基线状态,NAT期间ctDNA检测(或肿瘤VAF的下降)与患者后续获得病理学完全缓解(pCR)、延长无复发生存期(RFS)显著相关;而NAT结束后ctDNA的清除情况,是比动态变化更强的预后评估指标。尤其值得关注的是,NAT结束后、手术前的ctDNA状态,已被证实是预测患者复发风险的最佳时间节点——其预后价值独立于传统的残余肿瘤负荷(RCB)评估,且预测效能更优。这一发现提示,NAT后ctDNA阴性的患者可能预后极佳,未来或可基于这一指标探索治疗降阶梯策略。

ctDNA最成熟的应用潜力集中在MRD监测。通过术后定期、高灵敏度的ctDNA检测,能够比传统影像学手段平均提前10-12个月检出分子层面的复发。但如何将这种“提前预警”能力转化为实际临床获益,仍是当前最大挑战。此前备受关注的c-TRAK TN和ZEST试验,均试图为ctDNA阳性的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提供治疗升级,但均因相似困境而提前终止:绝大多数ctDNA转阳的患者,等到通过影像学确诊复发时,已出现明确转移灶,导致有效干预窗口极窄,无法满足治疗升级队列的入组需求。

基于TNBC领域的探索经验,当前的研究焦点已转向HR阳性乳腺癌。DARE、LEADER等临床试验陆续启动,正在探索在ctDNA阳性时引入靶向治疗的可行性。其理论基础在于,相较于TNBC,HR阳性乳腺癌的复发进程相对缓慢,这为基于ctDNA的早期干预提供了更宽裕的治疗窗,更有可能实现从预警到临床干预的转化。

未来方向与小结

未来,ctDNA领域的发展将聚焦于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的双重突破。无细胞DNA(cfDNA)片段组学(fragmentomics)是极具前景的新技术方向,通过解析cfDNA的片段长度、末端序列等特征识别肿瘤信号,有望进一步提升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同时,对血液以外样本(如体液、组织渗出液)中ctDNA的分析探索,也为拓展其应用场景开辟了新路径。然而,真正推动ctDNA融入临床常规实践的核心,仍取决于当前正在开展的前瞻性干预试验——这些以改善患者生存为终点的研究,将最终验证ctDNA的预后潜力能否转化为临床获益。

总体而言,ctDNA作为高灵敏度生物标志物,其在早期乳腺癌中的预后价值已得到充分证实,尤其在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和术后MRD监测中表现突出。当前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将这种强大的预后能力转化为改善生存的临床效用。针对HR阳性乳腺癌的干预性临床试验正在探索,基于ctDNA的早期干预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有望将ctDNA监测融入到早期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标准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Panet F, Papakonstantinou A, Borrell M, Vivancos J, Vivancos A, Oliveira M. Use of ctDNA in early breast cancer: analytical validity and clinical potential. NPJ Breast Cancer. 2024;10(1):50. Published 2024 Jun 19. doi:10.1038/s41523-024-00653-3

审批编号:CN-170849

过期日期:2026-11-2

声明: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thon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1月17日
陈俊红
磁县肿瘤医院 | 肿瘤外科
艾莎西妥昔单抗四联标准治疗方案
11月17日
余枫贤
桂平市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局部晚期胃食管癌患者经放化疗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可进行观察而不行手术切除。
11月17日
韩素梅
安达市医院 | 内科
伊那利赛治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