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一例参加Best of WCLC多学科会诊的转移性肺腺癌

2017年02月23日

整理:李醒亚

来源:肺癌多学科会诊

病1  晚期NSCLC,6年半的无效治疗


黄XY,女,70岁


2009-12 (7年前)因咳嗽发现左肺上叶1.2 ×3.2 cm 肿块并左侧胸膜结节,胸腔镜活检:脏、壁胸膜表面散在质韧小结节,左肺上叶肿块和胸膜 2 个结节病理:腺癌


2009-12-31入组M022201研究,GEM + CBP + 吉非替尼/安慰剂(d15-28),Q28d,共6周期,SD。


研究结束后被告知入组吉非替尼,继续免费吉非替尼至2012-8,超过2年半。


之后,停止所有药物,20个月后(2014年4月)左肺原发灶增大至 4.9 × 2.8cm,胸膜转移灶增大增多并出现胸水。


于2014年5月“培美曲塞+卡铂”化疗 2周期后肿瘤继续进展



问题1: 未检测入组:化疗+TKI(揭盲后得知),疗效SD。此时有必要继续口服TKI吗?有必要基因检测吗?



问题2:此时(克唑替尼后4个月)肿瘤是否进展?要不要改用二代ALK-TKI?


问题3:曾认为ALK阳性者预后差,而此例晚期患者在缺乏有效治疗和停止治疗情况下长期生存,如何解释?


问题4:有认为ALK+,ROS1+ 对含PEM化疗敏感,而此例经两种方案治疗均不敏感。区分化疗敏感与不敏感两个人群有意义吗?



【 教训和启发 】


基因检测是精准医疗的前提,没有做基因检测就用分子靶向药物;


长期治疗过程中的误判:因为疾病进展缓慢而认为有效。在 6 年半漫长过程中都没有检测(组织、胸水、血液);


常规病理应为分子病理预留标本;


长期存活得益于疾病本身进展缓慢—惰性肿瘤;


ALK阳性者并非都对化疗敏感。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熊熊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