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15ASTRO最新研究结果抢先看(Late-breaking Abstract 9~12)

2015年10月24日

Late-breaking Abstract 9

NRG Oncology/RTOG 0937: Randomized Phase II StudyComparing 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 (PCI) Alone To PCI and ConsolidativeExtra-Cranial Irradiation For Extensive Disease Small Cell Lung Cancer(ED-SCLC)

RTOG 0937:一项II期临床研究,对比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单纯脑预放及脑预放联合颅脑外病灶照射

目的:

RTOG 0937临床试验的目的是评价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脑预放联合颅脑外病灶照射的生存获益。

资料和方法:

这是一项II期临床试验。病人均存在1-4个转移病灶并且没有诊断脑转移,均在接受了4-6个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后达到CR或PR。一部分患者予单纯脑预放,另一部分患者予脑预放联合颅脑外转移病灶照射。初始分层包括化疗后PR Vs CR的病人(存在1-4个转移灶);年龄大于65岁vs 小于65岁者。所有的患者均予25Gy/10f。原发灶及转移灶给予45Gy/15f。如果受到正常组织耐受剂量限值则给予30-40Gy/10f。研究的主要终点为1年总生存。根据研究目标经统计学计算而来的最小入组病例数为154人。

结果:

自2010年4月至2015年2月,共97名患者参与该项分组研究。11名患者因条件不合格而被剔除(9例脑预放患者、2例脑预放+颅外照射患者)。最终脑预放组为42例,脑预放+颅外照射组为44例。该研究因未达到研究终点而提前终止。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在脑预放+颅外照射组,69%的病人接受了大于45Gy的胸腔照射,及94.2%的患者接受了25Gy以上的脑预放照射。大部分大于65岁的病人被划分到脑预放联合颅外病灶照射组(28.6%vs 54.5%, p<0.05)。两组的1年总生存未见统计学差异,脑预放组为60.1% [95% CI: 41.2-74.7%] ,脑预放联合颅外病灶照射组为50.8% [95% CI:34.0-65.3%] (p=0.21)。脑预放组的3月和12月进展率分别为53.3%和79.6%,脑预放联合颅外病灶照射组的3月和12月进展率为14.5%和75%。脑预放联合颅外病灶照射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优于单纯脑预放组(p=0.01)。有1例病人出现了4级的治疗相关毒副反应。脑预放联合颅外病灶照射组有1例病人出现了5级的治疗相关呼吸衰竭。该病人的照射剂量给予减量。

结论:

脑预放联合颅脑外病灶照射相比于单纯脑预放可推迟进展时间,但不能提高1年总生存。

Late-breaking Abstract 10

Primary Study Endpoint Analysis for NRG Oncology/RTOG0813 Trial of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SBRT) for centrally loca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Body Radiotherapy ,SBRT)对中心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疗效--- NRG Oncology/RTOG 0813研究的首要研究终点分析

目的:

NRG/RTOG 0813为一项研究立体定向放疗对中心性非小细胞肺癌最大耐受剂量疗效的I/II期研究。本研究报告为首要研究终点的第一阶段研究结果。 

材料和方法:

连续纳入穿刺证实不可手术的,PET-CT分期为T1-2 (<5cm)N0M0的中心性非小细胞肺癌(在主支气管、纵膈和心包膜范围之内或邻近)患者,在1.5-2周内接受5次10-12 Gy/F的立体定向放疗。剂量相关毒性按照CTCAE v.4标准定义为第一年内发生的可能或肯定与治疗相关的三级或以上的研究前已知的由治疗相关的副反应。任何在第一年内在立体定向放疗后发生的潜在的剂量相关的副反应均可能导致后续的病人治疗降低剂量。本研究采用TITE-CRM(时间-事件连续再评估方法)数据分析。最大耐受剂量定义为立体定向放疗剂量与20%的剂量相关毒性有关。

结果:

从2009年2月至2013年9月从43个治疗中心共纳入120例患者。所有患者包括未按研究方案接受治疗的患者(20例),不符合条件的患者(8例),以及不能进行剂量相关毒性分析的患者(11例不能评估,10例患者在治疗1年内未出现毒性死亡)均在下表中,但并不纳入分析。患者中位年龄为72岁,女性患者略多(57%),84%的患者的表现状态评分为0-1。65%的患者为T1以及45%的患者为鳞癌。中位随访时间为26.6个月。共观察到5例剂量相关毒性。表格中为预测的剂量相关毒性反应,以及治疗可能导致的最严重的急性反应。最大可耐受剂量为12.0 Gy/fr。在此水平上剂量相关毒性为7.2%(95% CI 2.8 -14.4%)。

结论:

0813研究设计为连续纳入患者,进行剂量学分析。本研究为大样本剂量相关毒性数据分析。预测分析的剂量相关毒性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研究协议中定义为最高治疗剂量与7.2%剂量相关毒性的发生有关。但是,在此水平上仍有较高毒性发生。对中心性肺癌的最佳治疗剂量仍需要本研究第二阶段的疗效分析。

Late-breaking Abstract 11

Treatment Responses and Survival in IDH1-mutant Grade IIand III Gliomas in NRG Oncology/RTOG 9802 and 9813

NRG/RTOG9802和9813研究:关于II/III级胶质瘤IDH1突变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生存

目的:

II/III级胶质瘤无论从基因型上还是表型上都具有很大的异质性。伴有IDH1突变的胶质瘤患者通常生存时间延长并且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IDH1的预后价值。但是,到目前仍没有明确的是放疗和化疗对于伴有IDH1突变的II/III级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试图明确对于伴有IDH1突变的II/III级胶质瘤患者进行术后辅助放疗和辅助放化疗两种治疗不同的治疗反应。

材料和方法:

伴有IDH1突变的II/III级胶质瘤患者的病例选取自RTOG9802和RTOG9813研究,前者是一项III期研究,在II级胶质瘤中对比单纯放疗和放疗联合PCV(甲基苄肼+CCNU+长春新碱)的疗效区别;后者是在III级胶质瘤中对比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和放疗联合亚硝基脲的疗效区别。IDH1突变通过免疫组化进行检测(采用IDH1R132H特异性抗体)。PFS和OS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计算。

结果:

从RTOG9802和RTOG9813研究中分别收集到71例和49例IDH1R132H突变的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的分析。每个研究中,两组患者样本数及病例基线特征没有明显区别。大多数患者均小于50岁,男性,KPS评分90-100分,伴有极少或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在9802研究中,接受放疗联合PCV的IDH1R132H突变的患者相较单纯放疗患者有更好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PFS: HR=0.32, P<0.001; OS:HR=0.42, P=0.02);9813研究中,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患者对比放疗联合亚硝基脲组患者,有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总生存接近统计学差别。(PFS: HR=0.37, P=0.004; OS:HR=0.55, P=0.11)

结论:

总的说来,研究强调了对于伴有IDH1突变的II/III级胶质瘤患者的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这提示我们对于这部分患者辅助放疗或化疗能够提高患者生存。当然,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分子基础方面的研究。

Late-breaking Abstract 12

A Prognostic Analysis on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TumorVolume and Epstein-Barr Virus DNA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Treated with IMRT

肿瘤体积结合EB病毒DNA测定对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的预后分析

目的:

此项研究旨在评估应用肿瘤体积联合EB病毒DNA水平对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

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自2006年至2010年共纳入180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治疗前通过PCR定量测定血浆EB病毒DNA水平,在IMRT治疗计划系统上勾画确定肿瘤体积。通过对比肿瘤体积、EB病毒DNA及二者联合与生存率的预测关系进行预后分析。

结果:

肿瘤体积及EB病毒DNA水平与无疾病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呈现负相关关系。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20cc者5年生存率(95.1%)高于>20cc者(70.6%,P=0.001),淋巴结肿瘤体积(GTVnd)≤10cc者的5年生存率(86.0%)高于>10cc者(75.8%,P=0.051)。疗前EB病毒DNA水平<10000 拷贝/mL者5年生存率(98.6%)明显高于≥10000拷贝/mL者 (67.2%,P<0.001)。按照肿瘤体积大小及EB病毒DNA水平高低排列组合将患者分为4组,发现在相同GTVnx和GTVnd分组中,EB病毒DNA浓度低的患者对比高浓度者有明显的生存获益。采用肿瘤体积联合EB病毒DNA水平双指标进一步提高了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准确性。(见表一)

表一:肿瘤体积联合疗前EB病毒DNA浓度不同亚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对比

结论:

本研究首次就肿瘤体积联合疗前EB病毒DNA浓度对鼻咽癌患者预后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体积小或EB病毒DNA浓度低患者预后较好,结合两项指标进行亚组分析发现肿瘤体积联合疗前EB病毒DNA浓度较单指标更准确的预测患者生存。因此推荐将这两项反映肿瘤负荷的指标纳入鼻咽癌分期的参考依据,能更好的预测患者预后。


(本文为【肿瘤资讯】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转载需授权且注明出处)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