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图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致辞
今日是「骨髓瘤论坛」,大会主席、哈佛大学 Dana-Farber 癌症中心的 Nikhil C. Munshi 教授介绍了多发性骨髓瘤(MM)的基因组学与克隆性演变研究。通过 MM 的基因组学与临床的相关性制定危险分层指南,确立新靶点从而达到个体化治疗 。
图 Nikhil C. Munshi 教授致辞
图 来自法国里尔大学血液学系的 Thierry Facon 教授介绍了 MM 的整体治疗策略
图 目前国际上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领域顶级专家 Steven Treon 教授实验室的杨光教授介绍了目前 WM 的研究进展
图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梅西癌症中心戴云教授作题「针对自噬的 MM 靶向治疗研究」的报告
图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接受访问,王教授介绍了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图 邱录贵教授接受访问
本届大会主席邱录贵教授的大会报告介绍了我国 MM 的最新研究进展:
1. 细胞、分子遗传学异常是 MM 最主要的发病基础和预后因素;
2. 精确度遗传学诊断是 MM 预后分层和进行危险度分层治疗的主要依据;
3. 克隆演变是 MM 复发、进展和耐药的主要病理基础;
4. 单细胞多色 FISH 技术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检测 MM 克隆性演变的方法;
5. 克隆性演变检测将可用于指导复发、进展 MM 的治疗决策。
会后,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时邱教授表示:「每年一次的血液高峰论坛及两年一届的协和国际淋巴肿瘤论坛力求打造我国血液/淋巴肿瘤的高端学习交流平台,旨在推动我国的血液/淋巴肿瘤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健康发展。会议关注最前沿、最新的血液/淋巴瘤前研究进展,与国际接轨。」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诊治指南(2015 版)
此外,昨日(10 月 15 日)还发布了 2015 版的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诊治指南。
CLL/SLL,作为多发于中老年的慢性白血病,疾病复杂、患者间异质性大,诊断治疗困惑多。为了规范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时反应目前 CLL 的诊治进展,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该指南 2011 年版本进行了修订。
指南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以下简称慢淋或 CLL)的定义、诊断与鉴别诊断、预后因素、治疗指征、治疗选择等多方面,对 CLL 的诊治提供了明确指导。
指南强调,不是所有的 CLL 都需要立即治疗,只有疾病进展到了一定阶段,具备了一定指征,才给予治疗。因为早期治疗并不能使患者获益,这与一般认为的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有所不同。
在治疗方案选择上,该指南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1. 根据不同的细胞遗传学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
2. 根据患者年龄、体能状态,选择不同的治疗;
3. 推荐治疗方案按照优先顺序进行排序,便于选择;
4. 一线治疗选择与复发、难治患者治疗选择分别讨论。
这种分类分层治疗策略充分考虑了不同患者的特点,以便在尽可能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毒副作用。
该指南借鉴了国外多家相关指南、共识,结合 CLL 近年的研究进展和我国患者的特点、药物供应等多方面因素,经我国血液病权威机构的近 40 位专家反复讨论制定而成,进一步规范了 CLL 精确诊断、规范治疗。
图 10.16 日会场盛况
明日为「淋巴瘤论坛」,届时,著名的淋巴瘤疗效评价系统(Cheson 标准)创建者 Bruce Cheson 教授,欧洲血液学协会前主席、著名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专家 Robin Foà 教授,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生物学分类的开创者 John C Chan (陈荣宗)教授,套细胞淋巴瘤研究领域的领导者 Michael Wang(王鲁华)教授,B 细胞淋巴瘤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 Ken H Young(何旭华)教授、目前免疫治疗领域新星 CAR-T 治疗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Lung-Ji Chang(张隆基)教授以及本次大会主席王建祥教授将出席并就我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主要研究成就展开探讨和报告。
欲了解更多血液肿瘤、淋巴瘤相关资讯,与全国各地血液肿瘤、淋巴瘤医生交流与讨论,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肿瘤资讯小助手-Dinna微信,备注“血液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