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黄晓军教授荣膺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血液病学成就再获世界瞩目

11月21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日,世界科学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 TWAS)正式公布了2026年新增选院士名单,共选举出来自全球的63位顶尖科学家。其中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光荣当选,彰显了其在血液系统疾病领域,尤其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获得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认可。

0.png

创立“北京方案”,攻克造血干细胞移植供体短缺世界难题

黄晓军教授此次当选,核心贡献在于其主导建立了基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体系,该方案被国际同行誉为“北京方案”(Beijing Protocol)。

在“北京方案”问世之前,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面临“供者匮乏”这一全球性难题。由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的概率在同胞中较低,大量患者因寻找不到匹配供者而丧失治疗机会。黄晓军教授团队创立的G-CSF/ATG haplo-HSCT预处理方案,成功突破了移植的免疫屏障,使得亲缘供者均能成为合格的干细胞来源,从而为彻底解决供体来源匮乏问题提供了关键性技术途径。

“北京方案”不仅极大地拓展了移植供者来源,更推动了全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事业的广泛应用与发展。目前,“北京方案”已被中国超过210家移植中心以及亚洲、欧洲的众多国际移植中心采纳为临床标准方案之一,已成为全球半相合移植的主流技术体系,为数以万计的血液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此次黄晓军教授当选世界科学院院士,既是对其个人杰出科学贡献的表彰,亦是中国血液病学整体研究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 他的工作显著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血液学界的影响力,为全球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晓军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工交叉转化研究院院长
世界科学院院士
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与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树兰医学奖、国际血液与骨髓移植研究中心与美国移植及细胞治疗学会共同颁发的杰出服务奖、国际临床血液学会颁发的国际合作贡献奖等

参考文献

https://twas.org/article/twas-elects-2026-class-fellows


责任编辑:Grady
排版编辑:Grad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