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后FN高发,硫培非格司亭助力一线标准治疗

10月2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小细胞肺癌(SCLC)侵袭性强、预后差。局限期(LS-SCLC)首选同步放化疗,依托泊苷+卡铂(EP)方案为一线标准。然而EP方案骨髓抑制明显,≥60岁患者更易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CIN)甚至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影响后续治疗节奏与疗效。长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硫培非格司亭可实现单次给药,提高治疗依从性。本文分享1例LS-SCLC患者,第1周期EP诱导后出现3度骨髓抑制,经硫培非格司亭支持治疗后顺利完成同步放化疗,以期为临床FN二级预防提供参考。

专家介绍

温强 教授
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山东省立医院肿瘤放疗科

山东大学 博士后、斯坦福大学 博士后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副教授
山东省教育厅“青创团队”
山东省立医院“青年英才”
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伦理学肿瘤伦理学分会 常务理事
山东省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 委员
主持国家和省市级基金课题8项
“Frontiers in immunology”客座编辑
ASTRO、CSTRO、CSCO等国内外肿瘤年会 大会口头报告6次;
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患者基本情况

老年女性,63岁

主诉:因咳嗽伴痰中带血1周,确诊SCLC 2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1周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伴轻度胸闷。后于当地医院行胸部CT示:右肺中叶占位,3.2cm*1.7cm,分叶状,右肺门及纵膈淋巴结多发肿大,较大直径约3.2cm,气管略受压,心包内弧形液体密度影。患者现无发热、腹痛、腹泻、头痛、头晕等症状。

既往史:无特殊。

吸烟史:无吸烟饮酒史。

肿瘤家族史:无家族病史。

其他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无特殊。

既往治疗史

既往健康状况:既往体健。

首发症状:因刺激性咳嗽3月余就诊。

前期治疗:无。

般情况:一般情况可,ECOG PS=1分。

体格检查

右锁骨上触及肿大淋巴结,大小约2x2cm,无压痛,质韧,活动度欠佳。

辅助检查

CT:2025-06-18 颈部CT增强 诊断意见:右侧锁骨下肿物,结合病史,考虑淋巴结转移、融合。颈部多发小淋巴结,建议随诊。2025-06-18胸+全腹(含盆腔)CT平扫+增强 诊断意见:符合右肺癌并右肺门、纵隔、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CT表现;右肺中叶小叶间隔增厚,癌性淋巴管炎不能除外;双肺结节灶,建议密切随诊复查;心包积渡;双侧附件区低密度灶,考虑囊肿,请结合超声检查。

骨扫描:无异常

MR:2025-06-19颅脑MR平扫+增强+dwi 诊断意见:脑MRI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左心功能测定+室壁运动分析 诊断意见:节段性室壁运动不良心包积液(中等量)。

PET/CT:未行检查

穿刺活检病理:2025-06-19行超声引导下右侧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活检,脱落细胞学示:查见癌细胞。

免疫组化结果:(右侧锁骨上淋巴结)SCLC。免疫组化:(B2507197-2):CK(AE1/AE3)(+),TTF1(+),Syn(+),CgA(+),INSM1(+),NapsinA(-),P53(+),RB(-),Ki-67(+90%),P40(-)。

基因检测结果:未行基因检测。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55x10⁹/L,淋巴细胞计数1.81x10⁹/L,中性粒细胞计数2.40x10⁹/L,血小板计数267x10⁹/L。

肿瘤指标:CEA:5.51ng/ml,NSE:88.9ng/ml;proGRP:1458pg/ml;CA19-9:4.31ng/ml。

肝炎、HIV:阴性。

肺功能:轻度弥散通气障碍。

临床诊断

诊断(包括TNM分期、分子分型等):LS-SCLC(cT3N3M0)。

诊断依据:2025-06-19行超声引导下右侧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活检,脱落细胞学示:查见癌细胞。免疫组化结果:(右侧锁骨上淋巴结)SCLC。免疫组化:(B2507197-2):CK(AE1/AE3)(+),TTF1(+),Syn(+),CgA(+),INSM1(+),NapsinA(-),P53(+),RB(-),Ki-67(+90%),P40(-)。

颈部CT增强 诊断意见:右侧锁骨下肿物,结合病史,考虑淋巴结转移、融合。颈部多发小淋巴结,建议随诊。2025-06-18胸+全腹(含盆腔)CT平扫+增强 诊断意见:符合右肺癌并右肺门、纵隔、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CT表现。

治疗历程

治疗方案:经多学科诊疗(MDT)讨论,目前患者无手术指正,结合病理与影像信息,患者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考虑患者年龄及原发灶大小,讨论决定为患者实施1周期诱导化疗后遂行同步放化疗。

化疗方案:2025年6月25日给予第1周期诱导化疗:依托泊苷0.12g D1-3+卡铂500mg D1,q3w。2025年7月16日患者开始同步放化疗,肺部病灶及转移淋巴结放疗(45Gy,1.5Gy/f,bid),期间同步给予EP方案化疗。

FN是化疗后严重并发症,需结合高风险方案、患者因素及预防策略综合管理。患者63岁,ECOG PS评分:1分,治疗方案为同步放化疗,为FN高危人群,诱导化疗1周期治疗后,患者出现3度骨髓抑制,遂在第2周期化疗结束后给予患者硫培非格司亭治疗。化疗结束后‌24-48小时‌内单次皮下注射。成人(≥45kg)固定剂量‌6mg‌/次。

治疗时间:2025-6-27

疗效评价结果:1周期治疗后复查部分缓解(PR)。

治疗历程——CIN

治疗方案:依托泊苷0.12g D1-3+卡铂500mg D1,q3w

治疗周期/疗程:1周期诱导化疗后

疗效评价结果:第一周期诱导化疗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74x109/L;淋巴细胞计数2.01x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81x109/L;血小板计数104x109/L。在硫培非格司亭的治疗下,患者第2周期化疗前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维持在正常水平上(图1)。

图1. 化疗前后,血常规变化

CT:符合右肺癌并右肺门、纵隔、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CT表现,较前好转;右肺中叶小叶间隔增厚,癌性淋巴管炎不能除外;双肺结节灶,部分消失,建议密切随诊复查;心包积液,较前较少;上腹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图2)。

图2. 化疗前后,CT变化

病例小结

患者,女,63岁,ECOG PS 1分,因咳嗽伴痰中带血入院,经影像学及右锁骨上淋巴结穿刺病理确诊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cT3N3M0)。2025年6月25日行EP方案诱导化疗1周期后评估为PR,但出现3度骨髓抑制并发生CIN,予硫培非格司亭支持治疗后血象恢复。

7月16日起进入同步放化疗阶段(45Gy,1.5Gy/f,bid,联合EP方案),患者目前仍处于一线标准治疗过程中,整体治疗方案符合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规范化流程。

问题和总结

CIN出现的原因、诊断和评估:患者接受EP方案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明显;同时患者年龄63岁,属高风险人群,诱导化疗后易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同步放化疗期间应用PEG-rhG-CSF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推荐,对高危人群(FN发生率≥20%)的一级预防推荐:接受同步放化疗方案的患者,应给予PEG-rhG-CSF预防(推荐级别:1类)。该类患者后续若行同步放化疗,可据此共识提前启动一级预防,以循证依据保障足剂量、足疗程治疗并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风险。对于接受FN中风险(FN风险10%-20%)同步放化疗方案的患者,建议临床医师评估患者风险因素,若出现≥1项风险因素时,推荐考虑预防性应用PEG-rhG-CSF预防。具体风险因素如下:年龄>65岁并接受足剂量强度放化疗;既往接受过化疗或放疗;治疗前已经存在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疾病累及骨髓;近期外科手术和(或)开放性创伤;肝功能障碍(胆红素>2.0mg/dL);肾功能障碍(肌酐清除率<50mL/min);既往发生过FN;恶性血液淋巴系统疾病;慢性免疫抑制如HIV,器官移植和移植后的长期免疫抑制;营养/体能状况差(推荐级别:2A类)1

患者用药方案的考虑:抗肿瘤治疗一线采用EP方案(卡铂+依托泊苷),是LS-SCLC标准治疗。因CIN出现,给予硫培非格司亭在化疗后24–48小时皮下注射,可显著降低FN发生率,改善骨髓抑制。后续患者拟行同步放化疗,应加强骨髓保护。

患者治疗后的效果:1周期诱导化疗后复查影像学达PR。在硫培非格司亭的支持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维持在正常范围,未再出现严重骨髓抑制。患者一般状态良好,PS=1,能够耐受同步放化疗。

后续治疗:继续完成同步放化疗:维持EP方案同步放疗疗程,确保LS-SCLC的根治性机会;预防措施:继续在化疗周期中应用G-CSF进行二级预防,减少FN风险;后续计划:若完成放化疗后病情稳定,可根据指南考虑预防性脑照射(PCI)。

专家点评

丁晓 教授
山东省立医院主任医师、硕士导师

 放疗科 主任医师、硕士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放疗科 博士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立体定向放疗专委会 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学分会 青委
山东省医学会脑胶质瘤多学科委员会 委员
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多学科专委会 委员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头颈肿瘤专委会 常务委员
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委员

丁晓 教授:本例患者为LS-SCLC,诊断依据影像学及淋巴结穿刺病理,分期明确,治疗策略符合规范。患者接受标准EP方案诱导化疗后出现3度骨髓抑制并伴CIN,提示其对化疗敏感性较高但耐受性有限。团队在第2周期化疗后及时应用硫培非格司亭进行支持治疗,既有效降低FN风险,也保证后续同步放化疗的顺利实施,体现风险分层与个体化管理的思路。疗效评估PR,说明方案有效,患者总体耐受性良好。后续需继续完成同步放化疗,并关注心包积液及肺功能变化,治疗结束后应评估是否实施PCI,以降低脑转移发生率。整体来看,本病例亮点在于诊疗路径清晰、并发症管理及时,体现MDT的综合决策与循证规范。

戴洪海 教授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放疗科 主任医师 肿瘤学博士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博士后
山东省老年医学会肿瘤多科诊疗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临床医学会胰腺癌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分会 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放疗医师分会 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多学科联合委员会 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远程诊疗分会 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委员
山东省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戴洪海 教授:该患者确诊为LS-SCLC,初始治疗选择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疗,这是目前公认的一线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首周期化疗后即出现3度骨髓抑制并发生CIN,这一并发症的出现提示患者存在较高FN风险。临床团队在此时积极干预,应用硫培非格司亭进行二级预防,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同时使患者能够顺利进入放化疗阶段。疗效评估显示PR,说明肿瘤对治疗敏感。后续应密切随访血象和影像学进展,继续完成放化疗全程,同时评估PCI的适应证,进一步提高长期生存率。从整体过程来看,病例的亮点是团队能在标准治疗基础上,结合患者个体风险,做到并发症预防与治疗效果兼顾,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同步放化疗期间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3,30(06):333-340.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Bear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Olivi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