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泽布替尼联合BR方案一线治疗FL疗效惊艳,CR率超80%

08月1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类兼具生物学与临床异质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除特征性t (11;14)(q13;q32)易位导致cyclin D1过表达外,TP53、CDKN2A、ATM、MYC及NOTCH等基因异常也较为常见,其中TP53突变发生率约10%-20%。TP53突变是公认的MCL不良预后因素,与患者对标准化学免疫治疗耐药、生存期显著缩短密切相关。

研究设计:聚焦初治进展期FL,分阶段制定治疗方案

(一)入组标准

本研究纳入18~75岁、经组织学确诊为1-3a级FL、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且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患者,患者体力状况ECOG评分需符合研究要求。

(二)治疗方案

研究采用“诱导治疗 + 维持治疗”两阶段模式:
诱导治疗:给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联合泽布替尼治疗,共6个周期,每个周期28天;

维持治疗:诱导治疗结束后,以利妥昔单抗进行维持治疗,每3个月给药一次,持续2年或直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耐受毒性为止。

(三)研究终点

主要终点:完全缓解率(CRR);

次要终点:总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缓解率与安全性双优,基线特征提示获益人群

(一)入组人群情况

2024年4月至2025年4月期间,研究共入组32例患者。排除2例撤回知情同意及1例首次肿瘤评估前失访的患者后,最终29例患者纳入分析(数据截止时间为2025年5月),其中27例完成≥1次治疗后肿瘤评估。

(二)疾病缓解:CRR达81.5%,ORR实现100%
在27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22例达到完全缓解(CR),CRR为81.5%(95% CI:61%-93%);5例达到部分缓解(PR),PR率为18.5%(95% CI:7.0%-39%),ORR达100%。

(三)单因素分析:LDH正常、FLIPI非高危患者更易获CR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特征与CR获取存在明确关联:

基线乳酸脱氢酶(LDH)正常的患者更易达到CR(OR=15.00,95%CI:1.50-150.40,P=0.021);
FLIPI评分为非高危的患者CR率显著更高(OR=18.00,95%CI:1.56-207.44,P=0.020)。

而骨髓侵犯、Ann Arbor分期、性别等因素与CR获取无显著相关性。

(四)生存与疾病进展情况

生存数据:中位随访6.2个月期间,未观察到死亡事件,中位PFS和中位OS均未达到,6个月PFS率为88.29%(95%CI:73.79%-100%)。

缓解与生存关联:亚组分析显示,达到CR的患者PFS显著长于PR患者(P<0.001),印证了“深度缓解带来长期生存获益”的治疗理念。

疾病进展:2 例患者在诱导治疗后 6 个月出现疾病进展,1 例患者在完成 2 个诱导周期后发生组织学转化,进展为侵袭性淋巴瘤。

(五)安全性:无新安全信号,耐受性良好
联合治疗未出现新的安全信号,整体安全性可控。发生率≥10% 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s)如下:

图片2png.png

其中,多数不良事件为低级别,未出现因严重毒性导致的治疗中断,提示ZBR方案对需长期治疗的惰性淋巴瘤患者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研究意义:突破传统方案瓶颈,为FL精准治疗提供新方向

该研究首次证实了ZBR方案在初治进展期FL中的卓越疗效,81.5%的CRR和100%的ORR显著优于传统R-CHOP、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等免疫化疗方案,且安全性可控。这一结果不仅为FL一线治疗提供了更高效的新选择,更通过单因素分析锁定了“基线LDH正常、FLIPI非高危”的优势获益人群,为临床精准筛选治疗对象提供了重要依据。

当前,FL一线治疗仍面临传统方案CR率难以提升、部分患者出现早期进展(POD24)或组织学转化等难题。未来将进一步通过分子分型探索FL早期进展患者的耐药机制,优化治疗策略,并持续探索新药联合方案的疗效及获益人群,最终推动FL治疗向个体化、长程管理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2025 EHA abstract #PS1889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e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