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获《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力荐,为MCL治疗提供强循证支持

07月0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起源于成熟B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亚型,约占NHL总病例数的6%~8%。由于MCL临床表现存在显著异质性,统一治疗标准的制定面临诸多挑战。尽管免疫化疗仍是目前 MCL 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部分患者因年龄偏大、身体机能较差或携带高危突变,无法耐受传统化疗或难以从中获益。因此,无化疗/轻化疗方案已成为MCL治疗领域的核心研究方向。

以BTK抑制剂(BTKi)为代表的靶向治疗,为MCL的无化疗治疗开辟了新路径。新一代BTKi 泽布替尼凭借高选择性和低脱靶效应,在疗效与安全性上表现卓越,为初治及复发/难治性 MCL(R/R MCL)患者提供了“强循证、长守护、全方位”的治疗保障。基于其突出的临床优势,泽布替尼已被国内外多部权威指南一致推荐为MCL治疗方案。

近期发布的《CSCO 淋巴瘤诊疗指南 2025》中,泽布替尼被列为初治MCL的推荐治疗方案之一。为帮助临床医生精准把握新版指南更新要点,本文特整理相关核心内容及关键循证医学证据,以供参考。

一、《CSCO 淋巴瘤诊疗指南 2025》MCL 治疗更新要点

(一)初治MCL治疗推荐表

图片.png

(二)核心更新亮点

适合移植初治患者

诱导治疗:新增“R-CHOP联合BTK抑制剂/R-DHAP或DHAOx” 为Ⅱ级推荐(2A类);新增“泽布替尼+奥妥珠单抗+维奈克拉(伴TP53 突变)”为Ⅲ级推荐(2B类)。

维持治疗:新增“利妥昔单抗+ BTK抑制剂(DHAP联合BTK抑制剂/R-DHAP或DHAOx后)” 为Ⅱ级推荐(2A类)。

不适合移植初治患者

诱导治疗:新增“RB+BTK抑制剂”为Ⅱ级推荐(2A类);新增“泽布替尼+奥妥珠单抗+维奈克拉(伴TP53 突变)”为Ⅲ级推荐(2B类)。

维持治疗:新增“利妥昔单抗+ BTK抑制剂(RB+BTK抑制剂后)”为Ⅱ级推荐(2A类)。

二、强循证支撑:泽布替尼为初治MCL患者提供长期守护

近年来,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在初治MCL的无化疗/轻化疗治疗探索中成果显著,其疗效与安全性经多项临床试验验证,为年轻及老年患者均提供了全新治疗选择。

(一)年轻患者:联合方案实现深度缓解,耐受性优异

Ⅱ期BRIDGE研究聚焦泽布替尼为基础的诱导及维持治疗方案在初治年轻MCL患者中的表现。结果显示,患者接受泽布替尼联合R-CHOP与R-DHAOx(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阿糖胞苷+奥沙利铂)方案诱导治疗6周期后,骨髓(BM)及外周血(PB)的MRD阴性率达到100%(7/7),其中1例患者后续成功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

截至数据截止时,6例患者仍在接受泽布替尼维持治疗并持续随访。中位随访25.9个月期间,所有患者耐受性良好,诱导治疗阶段未出现剂量调整或停药情况,亦未发生腹泻、高血压、出血、房颤/房扑等BTKi相关不良事件。该研究不仅证实了泽布替尼联合方案的高效性,更通过MRD阴性率的突破及长期安全数据,进一步凸显了无化疗/轻化疗方案在MCL治疗中的潜力。

(二)老年及高危患者:联合方案突破疗效瓶颈,安全性可控

BOVen研究(TP53突变患者):BOVen研究证实,泽布替尼联合奥妥珠单抗和维奈克拉方案一线治疗TP53突变MCL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均表现出色。中位随访28.2个月时,该方案的客观缓解率(ORR)达96%,完全缓解(CR)率为88%;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72%,2年总生存(OS)率76%,2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SS)更是高达91%。

MRD 监测显示,第13周期时外周血uMRD5和uMRD6达标率分别为95%和84%;完成24周期治疗后,17例可评估患者中15例达到CR/uMRD状态并成功停药。安全性方面,常见不良事件为腹泻、COVID-19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输注相关反应,且多为低级别,整体可控。
 
泽布替尼+奥妥珠单抗老年患者研究:一项Ⅱ期多中心研究验证了泽布替尼联合奥妥珠单抗在初治老年MCL患者无化疗治疗中的价值。9例完成诱导治疗的患者ORR达100%,CR率88.9%;中位随访7个月未观察到疾病进展。多数不良事件为1~2级,仅1例患者因感染新冠病毒并发阵发性房颤,未发生出血事件,亦无患者因不良事件中断治疗,证实该方案对老年患者的适用性。

三、循证奠基:泽布替尼为 R/R MCL 患者带来持久获益

随着研究深入,泽布替尼在R/R MCL治疗中的优异表现得到充分证实,为这一预后不佳的患者群体带来新希望。

(一)单药治疗:深度缓解且长期安全

Ⅱ期BGB-3111-206研究评估了泽布替尼治疗中国R/R MCL患者的疗效。长期随访数据显示,研究者评估的ORR为83.7%,CR率 77.9%;多数患者首次疗效评估即达缓解,中位至缓解时间2.73个月,中位至CR时间 2.79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尚未达到。中位随访35.3个月时,中位PFS为33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

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患者是否为难治性、是否为母细胞样亚型,缓解率均保持一致;高危患者仍能获益,且MIPIb低风险、既往治疗线数≤3线、TP53野生型患者的PFS更长。长期随访中安全性数据稳定,未出现新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导致死亡、停药或剂量降低;多数不良事件发生于治疗早期,未报告新的≥3级感染、高血压、大出血、房颤/房扑、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或肿瘤溶解综合征(TLS)。

(二)联合BCL-2抑制剂:协同增效,耐受良好

泽布替尼联合BCL-2抑制剂是R/R MCL治疗的研究热点。BGB-11417-101(NCT04277637)研究探索了泽布替尼联合BCL-2抑制剂索托克拉的疗效,截至2023年10月31日,27例可评估患者的ORR为 85%,CR率67%。剂量扩展队列中,320mg组CR率与ORR均为 91%(10/11),160mg组CR率44%(4/9)、ORR 88%(8/9);2例既往接受过BTKi治疗的可评估患者中,1例达CR、1例为PD。研究中剂量递增顺利,最大测试剂量640mg未达最大耐受剂量,无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发生。

安全性方面,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s)发生率>20%,最常见的≥3级TEAE为中性粒细胞减少(20%),未观察到实验室或临床TLS,亦无房颤/室颤报告,证实该联合方案耐受性与疗效俱佳。

总结

MCL作为异质性显著的NHL亚型,传统免疫化疗虽为标准治疗,但部分患者仍存在耐受困难或获益有限的问题。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凭借高选择性和低脱靶效应,在MCL无化疗/轻化疗治疗中展现出卓越的疗效与安全性,为患者提供“强循证、长守护”的治疗保障。多项研究均证实了泽布替尼在初治及R/R MCL中的突出优势。基于这些坚实证据,含泽布替尼方案被《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列为初治MCL推荐治疗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明确指导,进一步推动MCL治疗向个体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CSCO 淋巴瘤诊疗指南 (2025 年版)》
[2]Gao Yan, Qingqing Cai, Zhiming Li, et, al. Mantle Cell, Follicular, and Other Indolent B Cell lymphomas: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Targeted Therapy. Blood(2023)142 (Supplement 1):6147.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3-181619
[3]Anita Kumar, Jacob Soumerai, Jeremy S. Abramson, et al. Zanubrutinib, obinutuzumab, and venetoclax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mantle cell lymphoma with a TP53 mutation. Blood 2025; 145(5):497-507. doi: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4025563
[4]https://library.ehaweb.org/eha/2024/eha2024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e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