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泽布替尼双线突围改写MCL治疗格局,引领精准靶向治疗新方向

08月0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套细胞淋巴瘤(MCL)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重要亚型,约占NHL总病例数的6%~8%。其兼具惰性与侵袭性的双重特性,导致患者预后普遍不佳,复发风险居高不下,加之疾病高度异质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目前,对于适合移植的患者,免疫化疗诱导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巩固仍是标准方案,但伴有TP53突变、高Ki-67指数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对传统治疗响应差,获益有限;而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又难以耐受大剂量化疗的毒性,无法满足移植条件。在此背景下,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凭借高选择性和优异安全性,在初治与复发/难治性(R/R)MCL治疗中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MCL治疗迈入“精准靶向”的高效低毒新时代。

初治MCL:泽布替尼联合方案成一线优选,挑战传统治疗标杆

BOVen方案获CSCO指南力荐,破解TP53突变治疗困局

TP53突变一直是MCL治疗中的“硬骨头”,此类患者传统治疗效果差、预后恶劣。而Ⅱ期 BOVen 研究的结果,为这一高危人群带来了新的希望。该研究旨在评估泽布替尼联合奥妥珠单抗与维奈克拉(BOVen方案)一线治疗TP53突变MCL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共纳入25例患者。

中位随访28.2个月时,研究数据显示出显著优势:客观缓解率(ORR)高达96%,完全缓解(CR)率达88%;2 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72%,2年总生存(OS)率为 76%;若排除COVID-19相关死亡影响,2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SS)更是攀升至91%。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结果同样亮眼,第13周期时,外周血uMRD5(灵敏度 0.001%)和uMRD6(灵敏度 0.0001%)的达标率分别为95%和84%;完成24周期治疗后,17例可评估患者中88%(15例)达到CR/uMRD状态并成功停药。

安全性方面,该方案的不良事件(AE)以腹泻、COVID-19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输注相关反应为主,且多为1-2级,可控性良好,患者耐受性整体优异。基于此,《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已将BOVen方案列为伴TP53突变初治MCL患者(无论是否适合移植)的Ⅲ级推荐,为解决这一临床难题提供了可靠方案。

ZR方案实现“无化疗”突破,疗效安全性双优

2025年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泽布替尼在初治MCL中的潜力。该研究探索了泽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ZR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其能快速诱导深度且持久的缓解:仅经过3个周期诱导治疗,ORR即达94.9%(37/39),CR率为84.6%(33/39);完成5个周期诱导后,所有患者均达到CR,CR率实现100%。在15例可评估患者中,86.7%(13 例)达到MRD阴性。

长期生存数据同样令人瞩目:中位随访22.6个月时,2年OS率达100%,2年PFS率为94.9%,优于传统免疫化疗序贯ASCT的历史数据。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方案安全性表现出色,未观察到房颤或严重出血事件,绝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且可逆,大幅提升了患者的治疗耐受性和生活质量。

ZR方案的成功,不仅为不适合强化疗或移植的老年患者提供了高效低毒的“无化疗”选择,其诱导的深度缓解还对ASCT的传统一线地位构成挑战,有望推动MCL一线治疗从“强化疗+移植”向“靶向治疗为基础、结合MRD监测”的个体化模式转型。

R/R MCL:单药与双靶联合并进,为复发患者开辟新路径

泽布替尼单药疗效持久,成R/R MCL标准治疗选择

R/R MCL患者对化疗反应差、治疗选项匮乏,长期预后不佳。而Ⅱ期BGB-3111-206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证实,泽布替尼单药治疗能为这类患者带来显著获益。该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35.3个月时,45.3%(39/86)的患者仍在持续接受治疗,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27.6个月;研究者评估的ORR为 83.7%,CR率达77.9%;患者首次缓解时间(TTR)中位仅 2.7个月,中位至CR时间2.8个月,中位PFS为33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且各亚组(包括高危亚组)缓解率无明显差异,长期随访下安全性数据保持稳定。

基于这一优异结果,泽布替尼于2020年6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R/R MCL治疗,成为该类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2024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其优势:与伊布替尼、阿可替尼相比,泽布替尼组患者的中位至下一线治疗时间(wTTNT)更长,中位真实世界总生存期(rwOS)显著优于伊布替尼,且优于阿可替尼的趋势明显。研究还发现,药物毒性是导致治疗中断的主要原因,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泽布替尼具有更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泽布替尼+索托克拉双靶联合,协同增效潜力显著

第30届EHA年会上报道的BGB-11417-101研究,探索了泽布替尼与BCL-2抑制剂索托克拉联合治疗R/R MCL的潜力。从作用机制来看,二者具有协同效应:泽布替尼通过阻断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抑制恶性B细胞增殖存活,索托克拉则通过拮抗BCL-2蛋白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分别从“增殖”和“凋亡”两个关键环节发挥作用,同时还可能减少BCL-2蛋白上调导致的耐药问题。

截至2024年12月6日,该研究共纳入49例R/R MCL患者(索托克拉剂量分别为80mg、160mg、320mg、640mg,对应例数为6、13、25、5)。中位随访16.2个月时,ORR为77.8%(35/45),CR率达62.2%(28/45);中位至CR时间为6.7个月,且数据截止时89%(25/28)的CR患者仍维持缓解状态。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为中性粒细胞减少(20%),未观察到肿瘤溶解综合征、房颤等严重不良事件,初步证实了该联合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总结与展望

泽布替尼已在MCL治疗领域站稳脚跟:其联合奥妥珠单抗、维奈克拉的方案获CSCO指南推荐,成为临床常用选择;联合利妥昔单抗的方案则以“无化疗”优势为初治患者提供新策略;单药治疗是 R/R 患者的可靠选项,与索托克拉的双靶联合更展现出广阔潜力。未来,随着更多大规模临床研究开展和真实世界数据积累,泽布替尼在MCL治疗中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为更多患者带来高效、低毒的精准治疗新选择。

参考文献
[1] AI-Hamadani M, et al. Non-Hodgkin lymphoma subtype distribution, geodemographic patterns, and survival in the US: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cancer data base from 1998 to 2011. Am J Hematol..2015;90(9):790-795.
[2] Kumar A, et al. Zanubrutinib, obinutuzumab, and venetoclax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mantle cell lymphoma with a TP53 mutation. Blood. 2025;145(5):497-507.
[3] 《CSCO 淋巴瘤诊疗指南 2025》.
[4] EVALUATING ZANUBRUTINIB-RITUXIMAB INDUCTION THERAPY WITH OR WITHOUT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REATMENT-NAIVE MANTLE CELL LYMPHOMA. 2025 EHA Poster 1871.
[5] Song YQ, et al. ZANUBRUTINIB (ZANU) IN PATIENTS (P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R/R) MANTLE CELL LYMPHOMA (MCL): 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FROM A PHASE 2 STUDY. 2021 EHA .EP789.
[6] Phillip ST, et al. Evaluating Reasons for Differences in Real-World (RW) Clinical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 (R/R MCL) on Covalent BTK Inhibitors (CBTKis). 2024 ASH. 3732.
[7] Cordoba R, et al. COMBINATION TREATMENT WITH NOVEL BCL2 INHIBITOR SONROTOCLAX (BGB-11417) AND ZANUBRUTINIB INDUCES HIGH RATE OF COMPLETE REMISSION FOR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 2025 EHA. S234.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e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