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治疗关口前移,生存优势凸显:最新汇总分析揭示泽布替尼治疗R/R MCL的“黄金窗口”

06月2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侵袭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较差。多数MCL患者在一线治疗后终将复发。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的出现改变了R/R MCL的治疗格局。泽布替尼作为一种新型、高选择性的新一代BTK抑制剂,在既往研究中已证实其治疗MCL的有效性与良好的安全性。 然而,关于BTK抑制剂在复发/难治性MCL(R/R MCL)治疗路径中的最佳使用时机,尤其是早期应用的长期数据尚不充分。一项针对泽布替尼治疗R/R MCL的汇总分析表明,与后线治疗相比,将泽布替尼作为二线治疗能为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肿瘤资讯】特将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35个月重磅数据更新:泽布替尼治疗R/R MCL,OS获益优势持续扩大

既往有研究表明,随着治疗线数的增加,MCL患者的生存结局会逐渐变差,因此,明确BTK抑制剂的最佳介入时机对于最大化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此项更新的汇总分析旨在比较泽布替尼在R/R MCL患者的二线与后线(三线及以上)治疗中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

该研究汇总了BGB-3111-AU-003(NCT02343120)和BGB-3111-206(NCT03206970)两项关键性临床试验的数据,共纳入112例R/R MCL患者,中位随访时间长达35.2个月。 其中,41例(36.6%)患者接受泽布替尼作为二线治疗,71例(63.4%)患者在后线接受泽布替尼治疗。为平衡两组间基线协变量的差异,研究采用了逆倾向评分加权(IPSW)方法,以模拟随机对照试验的效果。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和缓解持续时间(DOR)等。

在对基线特征进行加权平衡后,研究结果显示,二线治疗组的OS显著优于后线治疗组(风险比[HR]为0.459,95%置信区间[CI]为0.215-0.980,p=0.044),两组的中位OS均未达到。从生存率来看,加权后二线治疗组的36个月OS率也高于后线治疗组(分别为82.0%和66.5%)。在PFS方面,虽然两组间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HR为0.78,95% CI为0.443-1.373,p=0.389),但二线治疗组的中位PFS在数值上更长(27.8个月vs22.1个月)。 此外,二线治疗组的ORR在数值上也更高(88.6%vs85.7%),而两组的中位DOR相似(25.2个月vs25.1个月)。

安全性分析表明,泽布替尼在二线和后线治疗中的安全性特征相似,且与已知的安全性信息一致。在加权后的人群中,两组中发生任何级别不良事件(AE)的患者比例相近(二线组94.6%,后线组98.2%),发生≥3级AE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6.9%和47.8%。研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例如,≥3级的心房颤动/扑动(二线组1%,后线组2%)和高血压(二线组4%,后线组2%)均处于较低水平。

综上所述,这项长达35.2个月随访的汇总分析再次证实了泽布替尼单药治疗R/R MCL的长期有效性和可控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在R/R MCL患者中,尽早于二线使用泽布替尼与更优的OS显著相关。 这一发现支持将泽布替尼作为R/R MCL患者早期治疗的优选策略,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治疗决策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以期为患者带来更持久的生存获益。

参考文献

Song Y, Zhou K, Zou D, et al. Long-term outcomes of second-line versus later-line zanubrutinib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 An updated pooled analysis. Cancer Med. 2023; 12: 18643-18653. doi:10.1002/cam4.6473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