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液肿瘤领域,套细胞淋巴瘤(MCL)一直以其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令医学界关注。传统的治疗方案虽能带来一定缓解,但复发率高、副作用显著等问题限制了患者的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淋巴瘤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靶向治疗药物如BTK抑制剂( BTKi)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泽布替尼作为新型BTKi,以其高选择性、强效抑制作用在多种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展现出良好前景。近期,Blood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泽布替尼联合诱导治疗及维持治疗在年轻初治MCL患者中的前瞻性Ⅱ期研究(BRiDGE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探讨了其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重要意义。

MCL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6%~8%,其典型特征为染色体t(11;14)(q13;q32)易位导致 cyclin D1过表达,疾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尽管近年来免疫化疗、靶向治疗等手段不断发展,但初治患者的长期缓解率仍有待提升。临床研究证实,诱导治疗后的缓解质量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而微小残留病(MRD)作为评估肿瘤负荷的敏感指标,其阴性状态往往意味着更好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在我国,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或R-DHAOx(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阿霉素+奥沙利铂)是MCL常用的诱导治疗方案,但单一方案的深度缓解率仍有提升空间。泽布替尼因其高选择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在B细胞恶性肿瘤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此前,该团队在2022年PPLC会议上首次报道了泽布替尼联合R-CHOP诱导治疗的初步结果,显示100%的客观缓解率(ORR)和100%的MRD阴性率,引发广泛关注。此次发表的更新分析则基于更长时间的随访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案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坚实的证据支持。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单中心、单臂Ⅱ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泽布替尼联合诱导治疗及维持治疗在年轻初治MC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诱导治疗后(完成第6周期或提前终止)骨髓MRD阴性率。
患者基线特征
本研究共入组7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6.3岁,所有患者基线时骨髓及外周血MRD均为阳性,提示入组患者均存在明确的肿瘤负荷。患者的具体临床特征(如Ann Arbor分期分布、ECOG评分、cyclin D1表达情况等)虽未详细披露,但均符合研究入组标准,具备良好的治疗耐受性基础。
诱导治疗疗效:MRD阴性率实现100%
经过6个周期的交替诱导治疗(R-CHOP+泽布替尼与R-DHAOx)后,疗效评估结果显示:
骨髓微小残留病(BM-MRD)阴性率为100%(7/7);
外周血微小残留病(PB-MRD)阴性率同样达到100%(7/7)。
这一结果与该团队2022年报道的初步数据一致,进一步证实了泽布替尼联合诱导方案在清除肿瘤MRD方面的强效作用。
后续治疗及随访结果
治疗路径分布:7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诱导治疗后接受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其余6例患者直接进入泽布替尼维持治疗阶段。
维持治疗及疾病状态:截至2023年6月30日数据截止时:
1例患者因疾病进展,在维持治疗第53周时退出研究;
其余6例患者仍在接受泽布替尼维持治疗,且持续处于缓解状态,无疾病进展迹象,仍在继续随访中。
随访时间与生存数据:全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5.9个月,中位维持治疗持续时间为16.6个月。在随访期间,除1例患者疾病进展外,其余患者均保持缓解,6/7的患者未出现复发,初步显示出良好的长期疾病控制效果。
安全性特征:耐受性良好,无严重靶向相关不良反应
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对泽布替尼为基础的诱导治疗方案耐受性良好:
诱导治疗期间,无患者因不良反应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终止治疗;
未观察到与BTKi相关的典型不良反应,包括腹泻、高血压、严重出血及房颤/房扑;
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TEAEs)中,未出现导致死亡的不良事件,3~4级不良事件(如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酶升高等)的具体发生率虽未在表格中完整披露,但整体安全性特征良好,未出现超出预期的严重毒性反应。
研究结论
BRIDGE Ⅱ期临床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表明,对于18~65岁的初治MCL患者,采用 泽布替尼联合R-CHOP/R-DHAOx交替诱导治疗,随后序贯泽布替尼维持治疗的方案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主要结论如下:
强效清除MRD:诱导治疗结束后,患者骨髓及外周血MRD阴性率均达到100%,证实该方案能实现深度缓解,为长期无复发生存奠定基础;
长期疾病控制效果显著:中位随访25.9个月时,6/7的患者未出现疾病复发,仍在维持治疗中,初步显示出该方案在降低复发风险方面的优势;
安全性良好,耐受性高: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需剂量调整或停药的不良反应,且无典型BTKi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提示该方案的安全性特征适合长期维持治疗;
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选择:该方案兼顾了诱导治疗的深度和维持治疗的持久性,为年轻初治MCL患者提供了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策略,尤其适用于追求MRD阴性和长期无复发生存的患者。
目前,该研究仍在持续进行中,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和入组患者数量的增加(本研究当前入组7例,后续可能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更多关于PFS、OS及长期安全性的数据将逐步披露,有望为泽布替尼在MCL一线治疗中的地位提供更充分的证据支持。同时,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该方案与其他靶向药物(如BCL-2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应用,以及MRD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为MCL患者带来更多治疗获益。
Yan G, Cai Q, Li Z, et al. A Phase II Study of Zanubrutinib-Based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in Young and Fit Patients with Untreated Mantle Cell Lymphoma (BRIDGE): An Updated Analysis with Long-Term Follow up[J]. Blood, 2023, 142: 6147.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4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