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第十届乳腺肿瘤研讨会|王美鑑教授专访:深耕探索,开启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新征程

08月17日
来源:肿瘤资讯

金风送爽,赣水汤汤。2025 年 8 月 1 日至 2 日,第十届乳腺肿瘤研讨会在江西南昌盛大召开。作为乳腺肿瘤领域的重要学术盛会,本次大会汇聚了国内顶尖专家学者,围绕 HER2 阳性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及三阴性乳腺癌等关键诊疗热点展开深度研讨,为推动乳腺肿瘤诊疗规范化与精准化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会议期间,【肿瘤资讯】在现场特邀江西省肿瘤医院王美鑑教授接受采访。作为本次大会“CSCO 指南免疫治疗”专场的主持嘉宾,王教授将分享专场的核心议题与亮点,并解读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未来方向。

王美鑑
主任医师

江西省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肿瘤综合内科、主任医师
内科第五支部书记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委会委员
CSCO头颈部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江西培训基地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肾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
江西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
江西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
江西省抗癌协会理事
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肿瘤分会副主委
江西省医学会疼痛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癌痛学组组长
江西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江西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委员
江西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常委
江西省康复协会乳腺疾病康复专委会副主委等
2016年10月获江西省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称号
2017年8月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

专场聚焦:以三阴性乳腺癌为核心,解析免疫治疗临床价值

当前,乳腺癌治疗已全面进入分子分型时代,诊疗方案需基于分子分型制定精准策略。其中,三阴性乳腺癌因缺乏明确靶点、预后较差,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仍以化疗为主要手段。随着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其应用已从单一瘤种扩展至多个实体瘤及血液肿瘤,乳腺癌领域也不例外。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三阴性乳腺癌是研究与应用的核心方向 ——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若应用得当,免疫治疗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术后解救治疗等阶段均能取得显著疗效。

本次“CSCO 指南免疫治疗”专场的核心议题即围绕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展开。会上,南昌市人民医院王红教授聚焦这一领域,分享了免疫治疗的最新临床数据与实践经验,其中不乏 IMpassion130、KEYNOTE-522等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循证医学证据,这些研究已充分证实免疫治疗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具有明确价值,成为专场讨论的重要亮点。

指南更新与未来探索:强化生物标志物研究,推动诊疗精细化

从临床实践来看,目前通常通过 PD-L1 表达等生物标志物评估肿瘤免疫原性,一般而言,免疫原性强的患者更易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但实践中也存在免疫原性较弱的患者获得良好疗效、或免疫原性强的患者疗效不及预期的情况。这提示,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仍存在诸多待探索的空间。

在指南层面,我国现行的乳腺癌免疫治疗相关指南及共识均以三阴性乳腺癌为核心推荐对象。对于其他分子分型(如 HER2阳性、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应用,目前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支持广泛推广。因此,未来的研究需重点探索更精准的生物标志物,以优化治疗决策。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部分发达地区已开展深入研究,例如上海复旦大学团队提出的“三阴性乳腺癌复旦分型”,进一步揭示了 TNBC的异质性 —— 即使同一分子分型下仍存在多个亚分型。这也提示,肿瘤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疗需更精细化的分子层面探索,只有持续深入分子机制研究,才能发现更精准的治疗靶点,推动乳腺癌诊疗向更具针对性、更高疗效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Kell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Bil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