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8.11每日资讯:洛莫司汀在肺癌脑转移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Ⅲ期结肠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之争:新辅助还是辅助?

08月10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今日要闻

1. 洛莫司汀在肺癌脑转移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

2. Ⅲ期结肠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之争:新辅助还是辅助?

3. CD47靶向新进展:Evorpacept联合利妥昔单抗,有望重塑R/R B-NHL治疗格局

4. Cancer Cell | 于君团队揭示补充丁酸梭菌增效结直肠癌免疫治疗

5. Nat Commun丨钟清/汤在明/沈柏用团队合作揭示OFD1可诱导胰腺癌BRCAness表型并增强其对PARP抑制剂的敏感性

1. 洛莫司汀在肺癌脑转移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

肺癌脑转移是临床常见的棘手问题,其治疗因血脑屏障的存在而受到限制。洛莫司汀(Lomustine)作为一种能够穿透血脑屏障的烷化剂,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脑转移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本文就洛莫司汀在肺癌脑转移中的应用、联合治疗方案、临床效果及毒性管理进行综述。

研究背景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脑转移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由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的生理特性,多数传统化疗药物难以在脑组织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从而限制了其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洛莫司汀凭借其高脂溶性,能够有效穿过血脑屏障,在脑内发挥抗肿瘤作用,因此在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脑转移治疗中展现了独特的临床价值。

总结

洛莫司汀因其能够有效穿透血脑屏障的药理学特性,在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与放疗、其他化疗药物及EGFR-TKI的联合应用中,显示出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的潜力,为标准治疗耐药的患者提供了宝贵的治疗机会。尽管其应用需警惕相关毒性,但在严密的医疗监测与个体化的剂量管理下,洛莫司汀仍是肺癌脑转移综合治疗中一个重要的选择。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2. Ⅲ期结肠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之争:新辅助还是辅助?

近日公布的Ⅲ期ATOMIC研究结果,为“Ⅲ期结肠癌免疫治疗应选择新辅助还是辅助”的持续争论再添一把火。但业界对最佳方案仍意见不一。

ATOMIC与NICHE-2:两种模式的代表性研究

ATOMIC[1]是一项Ⅲ期随机研究,入组712例Ⅲ期错配修复缺陷型(dMMR)结肠癌患者,按1∶1随机分组,一组(n=357)在根治性切除术后仅接受mFOLFOX6化疗6个月(对照组),另一组(n=355)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替利珠单抗——mFOLFOX6+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6个月,然后再以阿替利珠单抗单药辅助治疗6个月。2025年ASCO年会上公布的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联合免疫治疗可使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50%,3年无病生存率(DFS)显著提高(86.4% vs 76.6%,HR=0.50,P<0.0001)。该研究的汇报者、Mayo医学中心的Frank A. Sinicrope教授表示,该研究确立了“Ⅲ期dMMR结肠癌辅助免疫+化疗”的新标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NICHE-2研究[2],该研究为Ⅲ期dMMR结肠癌患者在手术前给予纳武利尤单抗(2个周期)+伊匹木单抗(1个周期)新辅助免疫治疗,随后行手术切除。2024年ESMO大会上报告的3年随访结果显示,111例患者的复发率为0%,DFS达到100%,显著优于预设的93%成功阈值。

新辅助免疫治疗的优势

MD安德森癌症中心Michael J Overman教授认为,新辅助免疫疗法优于辅助免疫,且化疗对dMMR结直肠癌作用有限,因此他倾向于将新辅助免疫作为首选。不过,他也指出,新辅助免疫疗法可能更适合更具侵袭性的疾病。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3. CD47靶向新进展:Evorpacept联合利妥昔单抗,有望重塑R/R B-NHL治疗格局

CD47是一种广泛表达于正常细胞的跨膜蛋白,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结合,触发“别吃我”信号,从而抑制吞噬作用。肿瘤细胞常过表达CD47,以逃避吞噬作用。因此,CD47-SIRPα轴成为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内的多种癌症的治疗靶点。

近期一项发表于Haematologica的临床研究,评估了一款新型CD47-SIRP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evorpacept联合利妥昔单抗在复发/难治性(R/R)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中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初步抗肿瘤活性1。初步的结果显示,evorpacept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R/R B-NHL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良好,且具有抗肿瘤活性。【肿瘤资讯】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4. Cancer Cell | 于君团队揭示补充丁酸梭菌增效结直肠癌免疫治疗

2025年8月7日,香港中文大学君教团队在Cancer Cell上发表了题为Tumor-resident probiotic Clostridium butyricum improves aPD-1 efficacy in colorectal cancer models by inhibiting IL-6-mediated immunosuppression的研究,首次揭示丁酸梭菌通过secD/GRP78/IL-6轴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显著增强PD-1抑制剂对MSS型结直肠癌的疗效,为克服ICB耐药提供了靶向干预新策略。(来源:BioArt)

640.jpg


5. Nat Commun丨钟清/汤在明/沈柏用团队合作揭示OFD1可诱导胰腺癌BRCAness表型并增强其对PARP抑制剂的敏感性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钟清、汤在明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沈柏用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 OFD1 inhibition induces BRCAness to create a therapeutic vulnerability to PARP inhibition in pancreatic cancer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靶向中心体蛋白OFD1可诱导“BRCAness”状态,从而将PARP抑制剂的合成致死效应拓展至非BRCA1/2突变的胰腺癌。研究发现,OFD1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E2F4相互作用,抑制DREAM复合体形成,进而维持BRCA1基因的正常转录。抑制OFD1表达或破坏其与E2F4的相互作用,可降低BRCA1蛋白水平,导致HRR缺陷,并增强细胞对PARP抑制剂的敏感性。体内实验表明,敲低OFD1联合PARP抑制剂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生存期。此外,该联合方案在胰腺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DX)模型中也显示出显著疗效。该研究揭示了一种全新的“BRCAness”诱导机制,为胰腺癌治疗提供了新方向。(来源:BioArt)

2.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FF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12日
刘海燕
丹东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洛莫司汀(Lomustine)作为一种能够穿透血脑屏障的烷化剂,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脑转移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
08月12日
王福军
牡丹江市肿瘤医院 | 肿瘤外科
值得学习收藏的好文章
08月11日
舒颖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 | 肿瘤内科
洛莫司汀(Lomustine)作为一种能够穿透血脑屏障的烷化剂,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脑转移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