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黄宇贤教授:含新一代BTK抑制剂的多药联合方案为PCNSL患者带来新希望

08月0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作为一种较为罕见的癌症,约占所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以及所有结外淋巴瘤的4%~6%。近年来,PCNSL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中位诊断年龄为65岁。绝大多数PCNSL属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占比高达90%-95%。这种类型的PCNSL侵袭性较高,且由于其特殊的发病部位,以往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患者的预后也较差。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估了泽布替尼联合来那度胺、替莫唑胺和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RLZT±MTX)作为PCNSL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还特别关注那些无法耐受强化化疗老年患者的治疗反应。【肿瘤资讯】特将该研究的主要结果整理如下,并邀请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黄宇贤教授对该研究结果进行点评。

这项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的研究分为两个队列,计划招募40例患者(注册号:ChiCTR2000039485)。入组的年轻患者(≤65岁且肾功能正常)被分配到队列A,接受高剂量甲氨蝶呤(MTX)与RLZT交替治疗,每个周期28天,共6个周期。而入组的老年患者(>65岁或≤65岁但体弱或有肾功能障碍的患者)被分配到队列B,仅接受RLZT治疗6个周期。对于队列A,如患者在6个周期后未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建议进行全脑放疗。如果患者达到CR或PR,可考虑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对于不愿意移植的患者,则继续使用泽布替尼维持治疗。对于队列B,如患者在6个周期后未达到CR或PR,也建议进行全脑放疗。如患者达到CR或PR,则继续使用泽布替尼维持治疗。

RLZT+MTX 方案治疗PCNSL总缓解率达 81.2%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共招募了32例患者(队列A:15例,队列B:17例)。总体而言,研究的总缓解率为81.2%,其中37.5%的患者达到CR,43.7%的患者达到PR。此外,9.4%的患者病情稳定,9.4%的患者病情进展,9.4%的患者复发,12.5%的患者死亡(其中3例因疾病进展或复发死亡,1例因COVID-19死亡)。RLZT+MTX组的总缓解率为86.7%,而RLZT组为76.5%。整体患者的中位PFS和OS 尚未达到,估计24个月的OS率和PFS率分别为77.1%和77%。RLZT+MTX组和RLZT组的中位PFS和OS也尚未达到;估计24个月的OS率分别为83%和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估计24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6.7%和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安全性方面,50%的患者出现了血液毒性反应,但只有4例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血液毒性。40.7%的患者出现了非血液毒性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皮疹、肝肾损伤等,但只有3例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不良事件。此外,15.7%的患者报告了肺炎,但没有因不良事件导致的死亡。

结论

上述研究表明,RLZT+MTX方案作为PCNSL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是有效且安全的。尤其对于无法耐受高剂量化放疗的老年患者,RLZT方案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专家点评
黄宇贤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研究生导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首批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最强科室实力中青年医生 羊城好医生 珠江青年医师奖、全国首届“百佳病案”获得者
中国卫生保健基金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委员会委员
中国生物技术学会移植与血浆置换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肿瘤康复学会血液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
广东省药学会血液病用药委员会常委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30篇,包括SCI收录10篇(单篇最高IF:41.14)。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卫健委肿瘤精准诊疗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珠江医院院长基金”项目等,参与国家及省级课题数项。指导已毕业研究生10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2015年协和医科大学血液病医院进修半年,2017年美国杜克大学骨髓移植中心访问学者,2024年第十一批“中组部”援疆专家。

黄宇贤教授:该研究为PCNSL治疗提供了重要临床证据。PCNSL作为一种侵袭性高、预后差的肿瘤亚型,治疗极具挑战性,特别是老年患者或无法耐受强化化疗的患者。该研究通过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研究,评估了泽布替尼联合来那度胺、替莫唑胺和利妥昔单抗单克隆抗体±甲氨蝶呤(RLZT±MTX)作为PCNSL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总缓解率达81.2%,其中CR率达37.5%,PR率达43.7%,且RLZT+MTX组疗效更优。24个月OS率和PFS率分别为77.1%和77%,两组间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LZT+MTX组的24个月OS率(83%)和PFS率(86.7%)均高于RLZT组(70%)。另外,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良好,无不良事件致死病例。该研究成果为PCNSL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提供了高效安全的治疗新选择,有望改善其预后并推动精准治疗发展。

参考文献

RongFu,JiaSong,HuiLiu,ZongjiuJiao,DaGao,KaiDing,JieZhuo,HuijuanJiang,ShanGao,YueRen,LijuanLi,YihaoWang;泽布替尼,Lenalidomide,Rituximab,TemozolomideandMethotrexate(RLZT±MTX)AsFirst-LineTreatmentforNewlyDiagnosedPCNSL:AProspective,Open-Label,MulticenterClinicalTrial.Blood2024;144(Supplement1):7786.doi: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4-209056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r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卢恬静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