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黄宇贤教授:泽布替尼联合方案治疗R/R PCNSL疗效初获证,或成该类患者治疗新选择

08月0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目前,对于复发性/难治性PCNSL(R/R PCNSL)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一项II期研究旨在评估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联合阿糖胞苷在R/R PCNS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采用Simon两阶段设计,分析了34例接受高剂量阿糖胞苷(3.0 g/m²,每日一次,连续2天)和泽布替尼(160 mg,每日两次,连续21天)治疗的PCNSL患者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泽布替尼联合阿糖胞苷在R/R PCNSL中显示出可观的疗效,并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肿瘤资讯】特将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并邀请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黄宇贤教授对研究结果进行点评。

泽布替尼联合高剂量阿糖胞苷治疗R/R PCNSL患者ORR高达64.7%

PCNSL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4%,患者中位年龄为65岁。90-95%的PCNSL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尽管以高剂量甲氨蝶呤(MTX)为基础的化疗显著改善了PCNSL患者的预后,但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对MTX耐药,且一半的获得缓解的患者最终会复发。目前,对于R/R PCNSL尚无理想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评估泽布替尼联合阿糖胞苷在R/R PCNSL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为单中心、单臂、II期临床试验,纳入34例年龄18-75岁且经病理确诊为R/R PCNSL的患者。入组患者接受高剂量阿糖胞苷和泽布替尼治疗,每21天为一个周期,最多6个周期。研究的主要终点为ORR,次要终点包括PFS、OS、DOR和安全性。

入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2岁,其中男性患者共有17例(50.0%),ECOG PS评分为3或4的患者共27例(79.4%)。入组患者中24例(70.6%)患者为难治性疾病,10例(29.4%)患者为复发性疾病。大多数患者(79.4%)有多个病灶,85.3%的患者肿瘤涉及深部结构,23.5%的患者脑脊液中检测到淋巴瘤细胞。

在中位随访19个月时,研究的ORR为64.7%(22/34),其中CR或CRu率为47.1%(16/34),PR率为17.6%(6/34)。中位PFS为4.5个月(95% CI,1.5-9.4),中位OS为18个月。中位DOR为9个月。亚组分析显示,不同年龄、ECOG PS、疾病状态、病灶数量和位置、CSF受累情况以及LDH水平的患者中,ORR无显著差异。

研究中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血小板减少症(55.9%),其中47.1%的患者出现3/4级血小板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23.5%,其中22.6%的患者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而研究中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事件包括肺炎(14.7%)、皮肤感染(8.8%)和皮疹(8.8%)。研究中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无患者因不良事件退出研究。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泽布替尼联合阿糖胞苷在R/R PCNSL中具有较高的ORR和可接受的安全性。与既往研究相比,该联合方案在R/R PCNSL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增加对照组以验证该联合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专家点评
黄宇贤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研究生导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首批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最强科室实力中青年医生 羊城好医生 珠江青年医师奖、全国首届“百佳病案”获得者
中国卫生保健基金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委员会委员
中国生物技术学会移植与血浆置换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肿瘤康复学会血液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
广东省药学会血液病用药委员会常委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30篇,包括SCI收录10篇(单篇最高IF:41.14)。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卫健委肿瘤精准诊疗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珠江医院院长基金”项目等,参与国家及省级课题数项。指导已毕业研究生10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2015年协和医科大学血液病医院进修半年,2017年美国杜克大学骨髓移植中心访问学者,2024年第十一批“中组部”援疆专家。

黄宇贤教授:该II期研究表明,泽布替尼联合高剂量阿糖胞苷在R/R PCNSL中展现出较高的临床价值,ORR达64.7%(CR率47.1%),中位OS达18个月,且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可能增强了对中枢病灶的靶向作用。安全性方面,以血小板减少(55.9%)为主的血液学毒性可控,非血液学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尤其适用于老年(中位年龄62岁)或体能状态较差(79.4% ECOG PS 3-4)患者,有希望填补了R/R PCNSL缺乏有效治疗的空白。但研究为单臂设计且样本量较小,中位PFS仅4.5个月,提示需进一步通过III期试验验证疗效,并探索联合巩固治疗或分子分型指导的个体化策略。总体而言,该方案为这一难治人群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选择,尤其对甲氨蝶呤耐药或不耐受高强度治疗的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Zhiguang Lin, Jingjing Ma, Yan Ma, Qing Li, Hui Kang, Mengxue Zhang, Bobin Chen; Zanubrutinib plus Cytarabine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Relapsed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Acta Haematol 26 September 2024; 147 (5): 555–563. https://doi.org/10.1159/000537995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r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卢恬静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