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BOC/BOA | 蔡修宇教授:2024中国头颈肿瘤年度研究进展盘点

07月14日
整理:肿瘤资讯

七月金陵,群贤毕至。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 Best of ASCO® 2025 China于7月4-5日在古都南京盛大召开。肿瘤领域众多专家汇聚于此,共同梳理过去一年中国临床肿瘤学的卓越进展,并深度解读刚落幕的ASCO年会前沿精粹。7月5日上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修宇教授就“2024 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头颈肿瘤)” 进行精彩汇报,【肿瘤资讯】现撷取核心亮点,与读者共览。

2024 年度头颈肿瘤研究概览

蔡修宇教授首先总结了2024年国内头颈肿瘤领域的研究概况。相比2023年,2024年发表的文章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取得显著进步。

屏幕截图 2025-07-14 165025.png

鼻咽癌TNM临床分期修订

马骏院士团队的一项研究[1]主导了EBV相关鼻咽癌第八版TNM临床分期的修订。该研究针对现行AJCC/UICC第八版鼻咽癌分期系统的问题,基于不同亚组患者的预后差异和治疗原则,重构分期模型,最终被AJCC/UICC第九版分期系统采纳。

关键修订内容包括:将严重的高级别颈部淋巴结包膜外侵升级为N3;将T2N0与T1N0亚组合并为IA期,T1-2N1归为IB期,原III期改为II期,原IVA期改为III期。转移性鼻咽癌为IV期,并根据转移灶个数将初诊转移性鼻咽癌分为M1a和M1b。

相较于第八版,AJCC/UICC第九版分期系统使用不同预后风险的鼻咽癌患者的划分更加精细合理,同时更符合当前治疗策略,对未来鼻咽癌的精准化与规范化诊疗的实施具有重大推进作用。

图片4.png

早期鼻咽癌:放疗策略优化

早期N0-1 NPC——放疗减法减毒

2023年已报道该研究的3年随访结果,与标准全颈部放疗(WNI)相比,N0-1鼻咽癌患者选择性上颈部放疗(UNI)的3年区域无复发生存率(RRFS)相当,可降低远期毒性,吞咽和疲劳方面的QoL结局良好。本次更新预设的5年OS、RRFS、远期毒性和其他分析[2]。研究共纳入446例初治 NPC 患者,分组均衡。中位随访 74个月,UNI 组与 WNI 组在 5 年 OS、RRFS、DMFS、LRFS 方面相似。但 UNI 组在无病生存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吞咽困难等远期毒性发生率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更优,且放疗后循环淋巴细胞计数(ALC)更高,高 ALCs 与更好预后相关。此研究表明,UNI 是治疗 N0-1 型鼻咽癌的更优之选,可保障疗效,减轻长期毒性负担,提升生活质量,或可保留更多免疫功能。

局晚期NPC:多路径探索增效减毒

局晚期NPC——免疫联合放化疗增效

CONTNUUM 是一项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Ⅲ期研究[3],纳入了425例高危局晚期NPC患者(T1-4N2-3M0或T4N1M0),对照组采用标准 GP 诱导化疗联合顺铂同期放化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全程12 周期信迪利单抗治疗。中位随访 42 个月,信迪利单抗组复发转移和死亡风险降低 41%,3 年 EFS从76%提高到 86%(HR = 0.59;P = 0.019),转移风险、复发风险均显著降低。不过,该组 3- 4 级AE 发生率高于标准治疗组(74% vs. 65%),3- 4级免疫相关 AE 发生率为 10%。

局晚期NPC——放疗模式优化

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非劣效Ⅲ期研究[4]纳入了383例Ⅲ期-ⅣB期局晚期NPC患者,1:1随机分配至 IC-CCRT 组(n = 190)和 IC-RT 组(n = 193),两组均接受3周期诱导化疗,IC-CCRT组给予同步放化疗,IC-RT组则单纯放疗。主要终点为 3 年PFS率,非劣效界值为 10%。中位随访 76个月,IC-RT 组在3年PFS率OS、LFFS、DMFS方面均不劣于IC-CCRT。安全性上,IC-RT组3-4级AE 发生率更低,晚期毒性反应发生率相似。

局晚期NPC——免疫联合放化疗增效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 Ⅱ 期研究[5]共纳入 150 例 Ⅲ 期和 Ⅳa 期且血浆高 EBV-DNA 水平的高危局晚期鼻咽癌患者,以 2:1 随机接受特瑞普利单抗或安慰剂诱导治疗 2 周期后,接受同期放化疗,之后接受特瑞普利单抗或安慰剂维持治疗 8 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 2 年 PFS 率。中位随访 37.8个月,与单纯CCRT相比,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治疗组 (“免疫三明治”模式)2 年 PFS 率显著提高,疾病进展风险降低 60%,3 年 OS 率显著提升,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累计发生率大幅下降。安全性方面,未现新安全信号,两组≥3 级 TRAEs 发生率相近。血浆 EBV-DNA 高水平患者或为免疫治疗和降阶梯治疗优势人群。

局晚期NPC——新型双抗药物

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 I 期研究探究BL-B01D1 在晚期鼻咽癌等实体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6]。纳入 195 例晚期实体瘤患者,含 42 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患者ORR为37.8%,DCR为100%。安全性上,常见 TRAEs 包括骨髓抑制等,部分患者经历治疗相关 SAE,有 3 例死亡事件与药物相关,且未发现 EGFR 或 HER3 表达水平与抗肿瘤反应的相关性。

晚期头颈肿瘤:治疗方案优化

晚期NPC——化疗方案优化

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Ⅲ期研究[7],纳入了 81 例既往未经治疗复发或转移鼻咽癌患者,按 1:1 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白紫、顺铂加卡培他滨(nab - TPC 组,n = 41),或吉西他滨加顺铂治疗(GP 组,n = 40)。中位随访 15.8个月,nab-TPC 组mPFS 显著延长,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降低 57% ,ORR 和 DoR 均显著高于 GP 组。安全性方面,nab-TPC 组 3 级或 4 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晚期HNSCC——免疫联合化疗

一项随机、双盲Ⅲ期研究[8]评估菲诺利单抗联合顺铂+ 5-氟尿嘧啶一线治疗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HNSCC)的效果。纳入 370 例患者。中位随访 25.7个月,菲诺利单抗组 mOS(14.1 vs 10.5个月;HR=0.73)具有显著优势,中位 DoR和ORR 也更优。安全性方面,两组在 TRAEs、3 - 5 级 TRAEs、SAE 发生率上存在差异。2023年11月30日NMPA受理了菲诺利单抗首个适应症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上市申请。

非转移性 HNSCC:放疗毒副反应防控新策

非转移性HNSCC——减少放疗毒副反应

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9]纳入 160 例非转移性HNSCC、ECOG PS≤2 分、计划接受 60- 72Gy的确定性放疗或术后辅助放疗患者,按 1:1 随机接受唾液链球菌 K12 含片或安慰剂治疗,最终143 例患者完成试验。主要研究终点为重度口腔黏膜炎(SOM)的发生。结果显示,SsK12 组重度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显著降低,发病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缩短。rRNA 测序表明其在放疗期间能抑制条件致病菌、富集共生菌,且未观察到相关 SAE,有望为放疗口腔并发症防治提供新途径。

甲状腺癌:治疗药物新突破

甲状腺癌——人促甲状腺激素治疗

TRESON-01研究[10]发现人促甲状腺素提升 TSH 效果不劣于停药法,且安全性更佳。基于 TRESON-01研究,首个国产重组人促甲状腺素注射液 rhTSH(SNA001)于 2024 年 4 月 11 日获得 NMPA 批准上市,填补了国内 rhTSH 药物的空白。

早期舌癌:术后放疗新认知

早期舌癌——术后放疗生存收益

一项大队列的回顾性研究[11],纳入了 528 例 pT1 - 2N0M0(I - II 期)的舌癌患者,其中 383 例(72.5%)接受了单纯手术治疗,145 例接受了手术治疗 + 术后放疗。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放疗(PORT)与生存结局的改善有关。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后,中低分化、神经周围浸润(PNI)、淋巴血管浸润(LVI)和更深的肿瘤浸润深度(DOI)与较差的生存结局相关。在中低分化亚组中,手术+ PORT 能提升 28% 的 5 年 OS。在 PNI 和/或LVI 亚组中,手术 + PORT 能提升 23% 的 5 年 OS。在 DOI 大于 5mm 亚组中,手术+ PORT 提升 16% 的 5 年 DFS,OS 无显著差异。该研究为中至低分化早期舌癌患者生存受益于 PORT 提供了有力证据,尤其对伴有 PNI 和/或 LVI 的早期舌癌患者支持推荐 PORT,可作为该亚型患者的治疗新策略。

小结

  • 对于鼻咽癌领域而言,2024 年国内学者诸多研究成果为鼻咽癌筛查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与方案,对临床分期标准予以更新修订,多项临床研究成果进一步巩固了免疫治疗在鼻咽癌中的证据基础,这些研究有助于推动鼻咽癌患者早诊早治,提升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

  • 鼻咽癌下一步的重点治疗研究方向,或将集中在进一步探讨免疫治疗在放化疗综合治疗中的最佳时机和疗程,探索预测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对于甲状腺癌以及其他头颈部鳞癌,2024 年是充满突破与进展的一年,在流行病学演变认知、超声和影像诊断技术改进、联合治疗模式或治疗时间优化、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以及新型药物治疗的探索都开展了积极研究,甚至改变临床实践指南,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


参考文献

[1] DU XJ, WANG GY, ZHU XD, et al. Cancer Cell, 2024 Mar 11;42(3):464 - 473.e3
[2] HUANG CL, ZHANG N, JIANG W, et al. J Clin Oncol., 2024 Jun 10;42(17):2021 - 2025
[3] LIU X, ZHANG Y, YANG KY, et al. Lancet. 2024 Jun 22;403(10445):2720 - 2731
[4]DAI JX, ZHANG B, SU YX, et al. JAMA Oncol. 2024 Apr 1;10(4):456 - 463
[5]LIU SL, LI XY, YANG JH, et al. Lancet Oncol. 2024 Dec;25(12):1563 - 1575.
[6] MA YX, HUANG Y, ZHAO YY.et al. Lancet Oncol. 2024 Jul;25(7):901 - 911.
[7] LIU GY, YE YF, JIANG YF, et al. BMJ. 2024 Jun 19:385:e077890.
[8] SHI YK, GUO W, WANG W, et al. Nat Med. 2024 Sep;30(9):2568 - 2575.
[9]PENG XC, LI ZX, PEI YY, et al. J Clin Oncol. 2024 Apr 20;42(12):1426 - 1435.
[10] TAN H, GU YS, XIU Y, et al. JAMA Net Open. 2024 Nov 4;7(11):e2443407
[11] TIAN QY, JIANG L, DAI DJ, et al. J Clin Oncol. 2024 May 20;42(15):1754 - 1765.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in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x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15日
洪永贵
安阳市肿瘤医院 | 内科
马骏院士团队的一项研究[1]主导了EBV相关鼻咽癌第八版TNM临床分期的修订。该研究针对现行AJCC/UICC第八版鼻咽癌分期系统的问题,基于不同亚组患者的预后差异和治疗原则,重构分期模型,最终被AJCC/UICC第九版分期系统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