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化疗+免疫+靶向:李元方团队提供围手术期治疗HER2阳性胃癌“最优解”

06月24日
来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订阅号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李元方、袁庶强、陈永明团队,领衔开展的针对局部进展期HER2阳性胃癌人群围手术期治疗II期临床研究(NEOSUMMIT-02)成果,在《细胞报告·医学》(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研究显示,术前化疗联合免疫及靶向治疗的三联方案用于可手术的HER2阳性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主要病理缓解率高达55%,完全病理缓解率达50%,且安全性可控。该研究为局部晚期HER2阳性胃癌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治疗选择,显著提升手术效果。

3beac487192484719e918e09c0c9b49b.png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高发癌症,中国更是胃癌高发国。约70%患者初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即使接受手术联合化疗,5年生存率仍不足50%。HER2阳性胃癌(占17%-20%)恶性程度高、易耐药,传统化疗效果有限。虽然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抗HER2)和PD-1抑制剂在晚期胃癌中已证实疗效,但二者联合用于围术期治疗仍属国际空白。研究团队创新性提出“化疗+免疫+靶向”三联方案:化疗(SOX方案:奥沙利铂+替吉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抗HER2靶向药(曲妥珠单抗):精准阻断HER2信号通路。三者协同作用,同时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逸和化疗耐药问题。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高发癌症,中国更是胃癌高发国。约70%患者初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即使接受手术联合化疗,5年生存率仍不足50%。HER2阳性胃癌(占17%-20%)恶性程度高、易耐药,传统化疗效果有限。虽然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抗HER2)和PD-1抑制剂在晚期胃癌中已证实疗效,但二者联合用于围术期治疗仍属国际空白。研究团队创新性提出“化疗+免疫+靶向”三联方案:化疗(SOX方案:奥沙利铂+替吉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抗HER2靶向药(曲妥珠单抗):精准阻断HER2信号通路。三者协同作用,同时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逸和化疗耐药问题。

fd56b864aeadb48993ba71e264c6117a.png

肿瘤治疗反应及随访

患者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白细胞减少等,仅27%不良反应是3级事件,无4-5级严重不良事件。91%患者按计划完成手术,R0切除率95%,术后30天无死亡病例,证实方案安全性可靠。

通过肿瘤微环境动态分析,团队发现:治疗有效者肿瘤内杀伤性T细胞(CD8+ T)显著增加。治疗无效者调节性T细胞(Tregs)和γδT细胞明显升高,这为克服耐药提供了新靶点-靶向Tregs可能进一步提升疗效。

本研究采用更适合中国患者的SOX化疗方案(奥沙利铂+替吉奥),替代国际常用的FLOT方案,减轻了化疗毒性,提高治疗耐受性。该方案将病理完全缓解率从传统治疗的不足20%提升至50%,意味着半数患者术后肿瘤细胞完全消失,复发风险大幅降低。这是全球首个证实PD-1+抗HER2双靶向围手术期治疗价值的临床研究,为胃癌根治性治疗提供了新范式。

目前,团队已启动II期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NEOSUMMIT-02B),进一步验证该方案对病理反应和长期生存的改善作用。

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为李元方主任医师、袁庶强主任医师和陈永明副主任医师,共同第一作者为聂润聪副主任医师、陈小江主治医师、梁成才主治医师、赵百伟主治医师、王玮主任医师、张飞扬博士。

最后通讯作者:李元方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诊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CSCO胃癌诊治指南》执笔专家,兼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胃肠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外科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胃癌微创手术、胃癌围手术期治疗优化、腹膜转移发生机制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GUT、JNCI、Nature Medicine、Molecular Cancer、Eur J Cancer等杂志发表多篇高质量SCI论文,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等基金。

共同通讯作者:袁庶强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诊教授

青年临床医学科学家,专长是胃肠肿瘤的外科及综合治疗,擅长机器人/腹腔镜微创及保胃功能手术。担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胃肠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部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分会委员,荣获第二届“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精术中国-手术视频演示大赛”冠军、“中国医师协会中青年医师视频大赛”季军。主持国自然基金、CSCO科研基金等6项。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Medicine、Cancer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Cancer、Cell Rep Med、Clin Transl Med、JNCI、Eur J  Cancer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曾多次受邀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

陈永明
中山大学首批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科秘书。广东省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胃肠微创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医疗机器人分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在MC、DRU、JECCR、AS、BJS、JCMM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20篇,IF大于10分的论文6篇,最高IF>20分。IJC、JCMM等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Pharmaceuticals》期刊客座编辑。目前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1项。2023年获“羊城青年好医生”荣誉称号。

聂润聪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优秀青年人才”,兼任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肿瘤学会委员。获得2020年 CSCO 35 under 35最具潜力肿瘤医生奖、第四届“金山茶花计划”人民好医生。致力于胃癌微创手术、胃癌免疫微环境与治疗抵抗等临床、基础和转化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Medicine、GUT、Molecular Cancer、JAMA Netw Open、Adv Sci、JNCI等杂志发表多篇SCI论文,主持国家自然青年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博士后面上基金等基金。


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看,文中内容仅代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订阅号立场与观点,不代表肿瘤资讯平台意见,且肿瘤资讯并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若有任何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