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4ASCO | 赵维莅教授:中国智慧下的“西达本胺联合疗法”带来DLBCL治疗新突破,向世界彰显中国医药创新力

2024年06月0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微芯logo.jpg

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已于美国东部时间5月31日至6月4日以线上结合线下的形式在芝加哥盛大开幕。在今年的ASCO大会上,多位中国研究者携重磅研究成果亮相。其中,由上海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赵维莅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共同牵头的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西达本胺联合R-CHOP用于初治MYC和BCL2双表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Ⅲ期DEB研究中期分析结果”成功入选2024 ASCO年会LBA摘要(Abstract LBA7003),并在大会召开期间公布了最新研究结果。“ 百家争鸣话标行-肿瘤全周期规范化管理”,为了及时传递前沿资讯,推动淋巴瘤规范化管理,在本次会议现场,【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赵维莅教授介绍相关研究内容,并畅谈参会感受。

特邀专家-赵维莅教授

赵维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领军人才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抗淋巴瘤联盟副主席

26211717286777_.pic_hd.jpg

突破瓶颈,西达本胺有望开启DLBCL治疗新篇章

首先,作为中国学者,我非常荣幸能够代表本项研究的多中心团队,在本次ASCO大会上公布我们的Ⅲ期DEB研究中期分析结果。这次入选了LBA,不仅展示出我们多中心的协作与努力,更是彰显了中国专家们在肿瘤研究领域的智慧成果。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一类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国每年新发病例约3万人,长期以来R-CHOP方案是DLBCL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但在总体人群中仍有约1/3或以上的患者对该方案无效或治疗后早期复发。而DLBCL中约有30%的患者存在MYC/BCL2蛋白同时过度表达(简称“双表达”淋巴瘤,DE-DLBCL),这部分患者经R-CHOP治疗后的疗效和预后显著低于非双表达的患者。因此,在R-CHOP方案基础上探索进一步提升DLBCL患者治愈率且相对安全的新型药物组合,是临床上亟需突破的瓶颈。

近年来,随着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创新药物的不断问世及应用,临床可选择的治疗方案越来越多,DLBCL患者生存预后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西达本胺是国家1 类原创新药,作为领域内唯一可口服的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对肿瘤抑制性免疫微环境具有重新激活作用,可单独或联合其他药物发挥抗肿瘤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们中国开展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西达本胺与R-CHOP方案具有联合协同作用,西达本胺可通过上调CD20表达,增强DLBCL细胞对于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敏感性;西达本胺还可通过上调SOCS3表达抑制JAK2/STAT3等信号通路下调c-MYC及BCL2的表达水平,提升R-CHOP方案对DE-DLBCL的疗效。这为西达本胺联合R-CHOP治疗DE-DLBCL提供了理论基础。

循证指引,西达本胺联合R-CHOP显著提升DE-DLBCL患者疗效

DEB研究是全球首项以初治DE-DLBCL为适应症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确证性临床试验。该研究共纳入423例初治MYC和BCL2表达阳性的DLBCL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接受西达本胺联合R-CHOP方案和安慰剂联合R-CHOP方案。

本次2024 ASCO大会上公布的期中分析数据显示西达本胺联合方案组的完全缓解率(CRR)显著高于对照组:73%和61.8%(P=0.014);24个月无事件生存(EFS)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降低疾病进展等事件发生风险32%。

走出国门,向国际学术舞台传递中国之声

此项研究入选2024年ASCO大会的LBA,这不仅代表着国际同行对我们中国研究成果的高度认可,还意味着我们能够与全球的血液学专家和科研人员分享我们中国的研究成果,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这对于提升中国在全球肿瘤研究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在国际会议上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能够向世界展示中国医药研究的实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此项研究获得国际关注的原因还包括以下几点:

1. 创新性:西达本胺属于表观遗传调控剂类药物,是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原创化学新药、全球首个亚型选择性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基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潜力,为DLBC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2. 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DLBCL中,MYC和BCL2双表达患者占比较高,约20%~45%。DE-DLBCL基因表达谱异常、临床特征高危且预后较差。因此,识别出此类患者并在一线治疗中选用最佳治疗方案以加深此类患者的缓解、改善预后,仍是目前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3. 循证依据明确:DEB研究提示,在标准治疗方案R-CHOP基础上加入西达本胺,显著提高了DE-DLBCL患者的缓解深度,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同时安全性可控。作为DE-DLBCL一线治疗Ⅲ期研究中首个CRR显著获益的改良方案,为DE-DLBCL患者带来了治愈的新曙光。 

未来可期,中国医药创新发展迅速

正如前面提到的,DEB研究得以在国际会议上展示其研究成果,这不仅代表了中国抗肿瘤创新药物研究在多个层面上取得的重大进步,也标志着中国专家和中国方案在全球抗肿瘤创新药物研究领域中地位的提升。

2024年4月30日,CR-CHOP方案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MYC和BCL2表达阳性初治DLBCL患者的治疗。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试验,再到适应证的最终上市,这个过程展示了中国医药产业在研发、生产、监管等方面的成熟度和完备性,也显示了中国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在原研药物临床应用优化中的创新能力。

此次研究成果的发布,相信会鼓励更多的中国临床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研究,激励更多制药企业积极研发本土创新药物,多方协作,共同发力,推动中国医药行业的整体发展,提升中国肿瘤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造福全球患者。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thil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PP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