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石安辉教授:逾两年无进展,舒格利单抗助力局部晚期肺鳞癌患者走向“临床治愈”之路

07月0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对于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放化疗是目前的标准治疗模式 。然而,近年来,以舒格利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巩固治疗阶段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III期临床研究GEMSTONE-301证实,舒格利单抗对比安慰剂作为巩固治疗,能够显著延长经放化疗后未进展的III期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并显示出总生存期(OS)的获益趋势,且安全性可控。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杨丹医生分享了一例放化疗结束后接受舒格利单抗长期免疫维持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的局部晚期肺鳞癌病例,【肿瘤资讯】特别整理其中内容,并邀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石安辉教授进行点评,以飨读者。

杨丹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放疗科 主治医师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
任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医学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肿瘤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担任十余项国际及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Sub-I,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患者基本情况与检查诊断

患者男性,64岁

主诉:发现右肺上叶占位6月余

首次就诊时间:2023年01月05日

既往史:2022年6月诊断间质性肺炎,激素治疗后好转,2022年12月已停用激素。

个人史:吸烟40余年,平均20支/日,2022年6月戒烟。

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辅助检查

胸部增强CT(2023-01-07):右肺上叶前段可见一分叶状软组织密度结节,约29x20mm,中等程度强化,周围可见分叶及毛刺,考虑周围型肺癌可能大;右肺门见肿大淋巴结,较大约22x21mm,考虑转移;余纵隔、左肺门、锁骨上区及双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

右肺上叶前段结节

右肺门肿大淋巴结.png

右肺门肿大淋巴结

PET/CT(2023-01-09):右肺上叶可见软组织密度肿物,较大截面约2.9×2.1cm,呈分叶状,伴放射性浓聚,SUVmax20.0,考虑原发恶性病变可能大;右肺门可见肿大高摄取淋巴结,约3.2×3.0cm,SUVmax20.8,考虑转移;余纵隔4R、7区可见散在小淋巴结伴轻度放射性摄取,较大者约1.3×0.6cm,SUVmax3.1,需鉴别炎性与转移性,追查。

    右肺上叶原发灶及右肺门转移淋巴结

纵隔7区小淋巴结伴轻度放射性摄取

纵隔4R区小淋巴结伴轻度放射性摄取

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右肺上叶)低分化鳞癌,免疫组化:P40+,TTF1-,PD-L1(22C3)(CPS=30,TPS=20%)。

头颅增强MRI:未见远处转移。

临床诊断:右肺上叶鳞癌cT1cN2M0 IIIA期  4R、7区、右肺门淋巴结转移  间质性肺炎

治疗经过

2023-02-03、2023-02-24行2周期白蛋白紫杉醇+奈达铂化疗,具体:白蛋白紫杉醇260mg/m2 d1+奈达铂75mg/m2 d1,Q21d。不良反应:周围神经毒性1度。
2周期评效PR。

胸CT(2023-03-07):

2周期化疗后

2023-03-13多学科会诊意见:纵隔4R、7区淋巴结考虑转移可能性大,患者化疗后右肺门淋巴结评效SD,根治手术切除有较大风险。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患者及家属选择行根治性放化疗。

2023-04-21至2023-06-01行根治性放疗,靶区勾画:GTV为右肺上叶原发灶+4R、7组、右肺门淋巴结,66Gy/30次;IGTV为GTV+呼吸动度,66Gy/30次;CTV为IGTV三维外扩5mm,根据解剖结构修回,60Gy/30次;PTV为CTV三维外扩5mm,放疗计划:GTV 66Gy/IGTV 66Gy/CTV 60Gy/95%PTV 60Gy/30次。

2023-4-21行第1周期同步化疗,因化疗前患者出现阵发性房颤,给予“胺碘酮”药物复侓后恢复窦性心律。结合患者心功能不建议应用顺铂,予白蛋白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具体:白蛋白紫杉醇 175mg/m2 d1+卡铂 AUC=4.5 d1,Q21d。

2023-05-12行第2周期白蛋白紫杉醇+卡铂方案同步化疗。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白细胞减低1度,中性粒细胞减低1度,周围神经毒性1度,放射性皮肤反应1度,放射性食管炎2度。

放化疗结束1月复查胸部CT(2023-07-14):对比 2023-01-07胸部CT:

     右肺上叶前段结节较前缩小,原约29x20mm,现约7mm。右肺门淋巴结较前缩小,原较大约22x21mm,现约20x14mm。

放化疗结束后复查

腹部CT、头颅MRI、全身骨扫描、颈部淋巴结超声:未见远处转移。

综合评效:PR。

2023-07-20至今应用舒格利单抗免疫维持治疗,已完成30次,无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期间每3月复查一次,病情平稳。

末次复查胸部CT(2025-03-18):右肺上叶前段结节显示不清,相邻肺组织及右肺上叶斑片影同前,右肺上叶及下叶纵隔旁实变影同前;以上表现考虑放疗后改变,随诊;右肺门淋巴结同前,仍约12x8mm。

末次复查胸部CT

石安辉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 主任医师 硕导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疗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专家点评

本病例报告了一例64岁男性患者,诊断为右肺上叶鳞癌cT1cN2M0 IIIA期,伴有4R、7区及右肺门淋巴结转移。该患者在接受了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化疗两周期并获得PR后,因根治性手术风险较大,选择了根治性放化疗。随后患者接受了同步放化疗,并在放化疗结束后应用舒格利单抗进行免疫维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截至末次复查,病情持续平稳。

对于不可切除的III期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是标准的治疗模式。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巩固治疗阶段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GEMSTONE-301试验是一项关键的III期临床研究,评估了舒格利单抗对比安慰剂作为巩固治疗,在经放化疗后未进展的III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1与安慰剂组相比,舒格利单抗巩固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PFS,截至2022年3月1日,中位PFS分别为10.5个月和6.2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了35%(HR=0.65, 95%CI 0.50-0.84, P=0.0012)。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患者接受的是同步放化疗(cCRT)还是序贯放化疗(sCRT),舒格利单抗组均观察到PFS获益。接受sCRT的患者中位PFS在舒格利单抗组和安慰剂组中分别为8.1个月和4.1个月(HR=0.57);接受cCRT的患者中位PFS在两组中分别为15.7个月和8.3个月(HR=0.71)。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了舒格利单抗组的OS获益趋势,死亡风险降低了31%(HR=0.69, 95%CI 0.49-0.97)。

本病例中,患者在完成同步放化疗后,接受了舒格利单抗免疫维持治疗。这一治疗决策来自GEMSTONE-301研究为舒格利单抗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提供的循证医学证据。患者在同步放化疗后1个月通过复查胸部CT评估为PR,随后接受舒格利单抗维持治疗,截至2025年3月18日(已完成30次舒格利单抗治疗)复查,原发灶显示不清,淋巴结较前缩小且稳定,病情持续平稳。这充分体现了舒格利单抗在巩固治疗中的价值。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患者具有间质性肺炎病史,这通常是免疫治疗中需要密切监测潜在风险因素的患者人群。然而,即便在此背景下,该患者在接受长达30个周期的舒格利单抗维持治疗期间,全程均未报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这一临床实践案例,有力地证明了舒格利单抗即便应用于存在肺部基础疾病风险的患者,依然能展现出卓越的安全性。这一观察结果与GEMSTONE-301研究数据高度一致,该研究显示,舒格利单抗组对比安慰剂组的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4%和5.6%1,充分提示舒格利单抗整体安全风险可控,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信心。

本病例中,一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在同步放化疗后接受舒格利单抗巩固治疗,取得了明显的临床获益和良好的生活质量。这与GEMSTONE-301研究的结果相符,再次印证了舒格利单抗在局部晚期NSCLC巩固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未来,进一步探索舒格利单抗在NSCLC治疗中的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以及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Qing Zhou, et al. Sugemalimab vs Placebo after cCRT or sCRT in pts with Unresectable Stage III NSCLC: Final PFS Analysis of a Phase 3 Study. WCLC 2022. OA02.05.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丹枕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