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EHA抢先看】泽布替尼以强循证奠基石,长守护谱新篇,为惰性淋巴瘤治疗带来新希望

05月1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惰性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较强的疾病,其病程相对缓慢,但多数亚型目前仍无法根治。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预防或延缓惰性淋巴瘤的进展和转化以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药不断涌现的今天,随着BTK抑制剂问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惰性淋巴瘤患者也获得了治疗新选择。其中,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以强循证为基石,长随访为验证,从而为血液肿瘤患者带来了更高的疗效。


在即将召开的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上,关于泽布替尼治疗惰性淋巴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滤泡性淋巴瘤[FL]等)的相关研究进展成为焦点,包括其在不同亚型中的疗效评估及联合治疗策略的优化。【肿瘤资讯】特此整理了2025EHA年会上关于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的关键研究进展,详情如下。

CLL/SLL篇

看点速递:目前,在CLL/SLL的治疗中,最热点的话题为CLL治疗模式是用持续治疗以获得更长生存的BTKi单药治疗模式,还是联合新药的固定周期有限治疗模式?对此,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相关的临床研究与实践结果提供了重要启示。

PS1565:SEQUOIA研究C组5年随访—泽布替尼单药一线治疗伴del(17p)CLL/SLL患者的疗效[1]

汇报人:Mazyar Shadman,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

汇报时间:2025年6月14日

关键信息:SEQUOIA研究C组探索了泽布替尼单药一线治疗伴del(17p)CLL/SLL患者的疗效。研究中60%的患者伴IGHV未突变,42%的患者同时伴del(17p)和TP53突变。中位随访65.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率尚未达到,估计的60个月PFS率为72.2%,调整COVID-19因素后为73.0%。研究的中位总生存期(OS)同样未达到,估计的60个月OS率为85.1%,调整COVID-19因素后为87.0%。研究的总缓解率(ORR)率为97.3%,完全缓解/完全缓解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CR/CRi)率为18.2%。截止目前,仍有62.2%的患者在接受泽布替尼治疗。研究≥3级重点关注的不良事件(AEI)包括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高血压、出血、房颤/房扑和血小板减少症。

主要研究结论:SEQUOIA研究C组的5年随访结果显示,泽布替尼单药一线治疗伴del(17p)CLL/SLL患者持续有效,其PFS获益与无del(17p)患者(A组)一致。这一更新结果支持泽布替尼作为伴/无del(17p) CLL/SLL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PS1566:泽布替尼联合BCL-2抑制剂一线治疗CLL/SLL——SEQUOIA研究D组结果[2]

汇报人:Mazyar Shadman,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

汇报时间:2025年6月14日

关键信息:SEQUOIA研究D组探索了泽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一线治疗CLL/SLL患者(无论是否伴有del(17p)和/或TP53突变)的疗效。研究中75%的CLL/SLL患者伴IGHV未突变,41%伴复杂核型(≥3种异常)。研究中伴/无del(17p)/TP53突变的患者在疗效反应和最佳外周血(PB)MRD阴性率(uMRD)率方面相似。中位随访31个月,在总人群中,24个月PFS率和最佳PB uMRD率分别为92%和59%。伴(94%和59%)或无(89%和60%)del(17p)和/或TP53突变患者的24个月PFS率和最佳PB uMRD率均良好且相似。研究的总ORR和CR/CRi率分别为99%和49%。而伴(100%和48%)或无(98%和50%)del(17p)和/或TP53突变患者的缓解率同样良好且相似。在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3级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TEAE)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高血压等。研究中有6例患者死亡,其中5例患者因非治疗相关AE死亡。

主要研究结论:SEQUOIA研究D组数据显示,无论患者是否伴有del(17p)和/或TP53突变,泽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方案一线治疗CLL/SL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良好。

S159:Ⅰ期临床研究更新结果——泽布替尼联合新型BCL-2抑制剂索托克拉(sonrotoclax,BGB-11417)治疗R/R CLL/SLL显示出深度且持久的疗效[3]

汇报人:Chan Y.Cheah,西澳大利亚州内德兰查尔斯·盖德纳爵士医院

汇报时间:2025年06月15日

关键信息:研究采用泽布替尼联合索托克拉治疗复发/难治性CLL/SLL(R/R CLL/SLL)患者。入组患者的中位年龄65岁,73.2%的患者IGHV未突变。中位随访29.4个月,研究的24个月PFS率为94.5%,ORR高达95.7%,其中CR率为50.0%。患者中位至CR时间为10.2个月。在320mg剂量组中,CR率为47.6%;在640mg剂量组中,CR率为50.0%。研究的MRD阴性(uMRD4)率为80.0%。在第96周时,所有接受泽布替尼联合索托克拉(160mg、320mg或640mg)治疗的患者均实现uMRD4。1例患者在选择性停药后6个月MRD4转阳,但仍保持CR。在安全性方面,研究中未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及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索托克拉的最大耐受剂量(MTD)未达到。尽管有4例(8.5%)患者因TEAE停药,但未观察到TEAE导致的死亡。

主要研究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泽布替尼联合索托克拉在所有的剂量水平上的安全性均良好。另外,该方案的抗肿瘤活性显著,在R/R CLL/SLL患者包括既往接受过BTK抑制剂治疗患者中的ORR达95.7%,且能帮助多数患者实现深度缓解。

PS1571:真实世界研究中,CLL/SLL患者接受VO方案与泽布替尼治疗的严重感染发生率[4]

汇报人:Nicole Lamanna,Herbert Irving 综合癌症中心

汇报时间:2025年6月14日

关键信息通过Symphony Health Solutions数据库,研究描述并比较了维奈克拉联合奥妥珠单抗(VO;n=2,104)方案与泽布替尼(n=2,650)治疗CLL/SLL患者后12个月和18个月严重感染的发生率。

在12个月的随访中,VO组和泽布替尼组的严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9%和4.8%。与泽布替尼组的患者相比,VO组患者发生严重感染风险更高(HR=1.57)。在18个月的随访中,VO组和泽布替尼组的严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1%和5.6%(HR=1.72)。Kaplan-Meier曲线显示,VO组中发生严重感染的患者比例始终高于泽布替尼组。

主要研究结论:这项真实世界研究表明,与泽布替尼组相比,VO组CLL/SLL患者发生严重感染的风险更高。对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可考虑将泽布替尼作为VO方案的替代治疗选择。

PS1581:对比泽布替尼与新一代BTK抑制剂联合BCL-2抑制剂固定疗程一线治疗CLL的疗效——MAIC研究[5]

汇报人:Talha Munir,英国NHS信托基金利兹教学医院

汇报时间:2025年06月14日

关键信息:研究采用匹配调整间接比较(MAIC)方法,探讨了泽布替尼(SEQUOIA研究)与阿可替尼联合维奈克拉(AV)固定疗程方案(AMPLIFY研究)在低风险(无del(17p)或TP53突变)初治CLL患者中的疗效差异。在未调整的患者中,对比AV方案组,泽布替尼组的相对PFS为0.42(P<.0001)。经过匹配调整后,泽布替尼组的PFS仍显著优于AV方案组(P<.0001)。具体而言,泽布替尼组的36个月PFS率在匹配前为85.6%,匹配后为88.5%,而AV方案组为76.5%。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主要分析结果一致。

主要研究结论:本项MAIC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与AV方案,泽布替尼一线治疗CLL在PFS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PB2657:泽布替尼对比AV固定疗程方案治疗初治CLL的网络荟萃分析[7]

汇报人:Mazyar Shadman,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

汇报时间:2025年6月12日

关键信息:研究通过网络荟萃分析对比泽布替尼(SEQUOIA研究)与阿可替尼联合维奈克拉(AV;AMPLIFY 研究)固定疗程方案在无del(17p)/TP53突变的低风险初治CLL患者中的疗效。分析结果显示,泽布替尼在PFS方面相对更优(HRPFS:0.41[95% CrI:0.25, 0.67]),泽布替尼组的36个月PFS率为85.6%,而AV组为76.5%。在对COVID-19相关死亡数据进行调整后,此结果保持一致(HRPFS:0.28[95% CrI:0.16, 0.49] )。亚组分析表明,在IGHV未突变的低风险患者中,泽布替尼对比AV的HRPFS为0.30(95% CrI:0.16, 0.57);在IGHV突变的低风险患者中,相应的HRPFS为0.49(95% CrI:0.21, 1.13)。

主要研究结论:此项分析发现,对于无del(17p)/TP53突变的低风险初治CLL患者,与AV固定疗程方案相比,泽布替尼治疗能够带来更显著的PFS改善。

PB2640:泽布替尼持续治疗与VO固定疗程方案在初治CLL中的疗效对比——MAIC研究[8]

汇报人:Talha Munir,英国NHS信托基金利兹教学医院

汇报时间:2025年6月12日

关键信息:研究旨在通过非锚定MAIC方法,评估泽布替尼持续治疗(SEQUOIA研究)与VO固定疗程方案(CLL14研究)在初治CLL患者中的相对疗效。结果显示,泽布替尼组具有更长的研究者评估PFS(PFS-INV;HRPFS-INV= 0.66;P=0.0351),并在患者的OS方面显示出延长趋势(HROS=0.89;P=0.6468)。在对COVID-19相关数据进行调整后结果保持一致,HRPFS-INV为0.58(P=0.0095),HROS为0.74(P=0.2587),分别提示泽布替尼在PFS-INV和OS方面可能具有治疗优势。在IGHV未突变亚组中,匹配后在基础情景和COVID-19因素调整情景下,HRPFS-INV分别为0.63(P=0.0652)和0.61(P=0.0475)。探讨不同匹配因素组合影响的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具有一致性。

主要研究结论:此项非锚定MAIC研究结果提示泽布替尼一线治疗CLL可带来更长的PFS,并有延长OS的趋势。

FL篇

看点速递:含泽布替尼联合方案可快速为初治晚期FL患者带来缓解,为患者实现长期生存奠定基础。

PS1889:探索泽布替尼联合BR治疗初治晚期FL患者疗效的前瞻性、开放标签、单臂II期临床研究[9]

汇报人:He Huang,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汇报时间:2025年6月14日

关键信息:前瞻性II期研究旨在评估泽布替尼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方案(ZBR)在初治晚期FL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的ORR为100%,其中CR率为73.7%。中位随访时间6.1个月,6个月PFS率为86.7%,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在完成诱导治疗的12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研究中最常见的AEs包括血液学毒性、皮疹和转氨酶升高,未观察到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

主要研究结论:ZBR方案在初治晚期FL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管理的安全性特征,支持其作为一线治疗选择的潜力。

WM/LPL篇

看点速递:泽布替尼治疗伴有BNS的孤立性中枢神经系统LPL或WM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均良好,或可作为该类患者潜在的治疗选择之一。

PB3362:泽布替尼治疗伴有BNS的孤立性中枢神经系统LPL或WM患者[10]

汇报人:Elia Pilar Barrio Terrazas,San Pedro大学医院

汇报时间:2025年6月12日

关键信息:研究评估了泽布替尼在伴Bing-Neel 综合征(BNS)WM/孤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患者中的疗效。治疗开始6个月后,部分缓解(PR)率为100%,患者的神经症状有所改善,但未完全缓解。1例患者脑脊液(CSF)中LPLs减少,生物学上为PR,但未完全消失。2例患者存活且未发生疾病进展或与泽布替尼相关的并发症,第3例患者因败血症休克并发症在PR中死亡,但无疾病进展。

主要研究结论: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泽布替尼可作为伴BNS 的WM或孤立中枢神经系统LPL患者有效且安全的治疗选择。

总结

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在惰性淋巴瘤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临床价值。在EHA年会上,泽布替尼治疗惰性淋巴瘤的研究进展成为焦点,覆盖了CLL/SLL、WM、FL等亚型。大会中多项研究结果证实泽布替尼在不同亚型和治疗线中的应用潜力,进一步支持其作为多数惰性淋巴瘤具有“强循证,长守护”特点的优选治疗。随着更多研究数据的成熟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泽布替尼有望进一步优化惰性淋巴瘤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探索泽布替尼在惰性淋巴瘤中的作用,包括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案的联合应用,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参考文献

1. https://library.ehaweb.org/eha/2025/eha2025-congress/4160640/mazyar.shadman.sequoia.5-year.follow-up.in.arm.c.frontline.zanubrutinib.html?f=menu%3D6%2Abrowseby%3D8%2Asortby%3D2%2Amedia%3D3%2Ace_id%3D2882%2Aot_id%3D31561%2Amarker%3D5844%2Afeatured%3D19588
2. https://library.ehaweb.org/eha/2025/eha2025-congress/4160641/mazyar.shadman.combination.of.zanubrutinib.2B.venetoclax.for.treatment-naive.html?f=menu%3D6%2Abrowseby%3D8%2Asortby%3D2%2Amedia%3D3%2Ace_id%3D2882%2Amarker%3D5842%2Afeatured%3D19588
3. https://library.ehaweb.org/eha/2025/eha2025-congress/4159236/chan.y.cheah.updated.results.from.the.phase.1.study.of.sonrotoclax.28bgb-1141729.html?f=menu%3D6%2Abrowseby%3D8%2Asortby%3D2%2Amedia%3D3%2Ace_id%3D2882%2Aot_id%3D31561%2Amarker%3D5843%2Afeatured%3D19588
4. https://library.ehaweb.org/eha/2025/eha2025-congress/4160646/nicole.lamanna.serious.infections.in.patients.with.cll.sll.treated.with.html?f=menu%3D6%2Abrowseby%3D8%2Asortby%3D2%2Amedia%3D3%2Ace_id%3D2882%2Amarker%3D5842%2Afeatured%3D19588
5. https://library.ehaweb.org/eha/2025/eha2025-congress/4160656/talha.munir.comparative.efficacy.of.zanubrutinib.versus.fixed-duration.html?f=menu%3D6%2Abrowseby%3D8%2Asortby%3D2%2Amedia%3D3%2Ace_id%3D2882%2Amarker%3D5842%2Afeatured%3D19588
6. https://library.ehaweb.org/eha/2025/eha2025-congress/4161728/nicole.lamanna.adverse.events.of.interest.with.zanubrutinib.vs.fixed-duration.html?f=menu%3D6%2Abrowseby%3D8%2Asortby%3D2%2Amedia%3D3%2Ace_id%3D2882%2Aot_id%3D31561%2Amarker%3D5845%2Afeatured%3D19588
7. https://library.ehaweb.org/eha/2025/eha2025-congress/4161731/mazyar.shadman.a.network.meta-analysis.28nma29.of.efficacy.of.zanubrutinib.html?f=menu%3D6%2Abrowseby%3D8%2Asortby%3D2%2Amedia%3D3%2Ace_id%3D2882%2Aot_id%3D31561%2Amarker%3D5845%2Afeatured%3D19588
8. https://library.ehaweb.org/eha/2025/eha2025-congress/4161714/talha.munir.efficacy.of.continuous.zanubrutinib.vs.fixed-duration.venetoclax.html?f=menu%3D6%2Abrowseby%3D8%2Asortby%3D2%2Amedia%3D3%2Ace_id%3D2882%2Aot_id%3D31561%2Amarker%3D5845%2Afeatured%3D19588
9. https://library.ehaweb.org/eha/2025/eha2025-congress/4160963/he.huang.zanubrutinib.combined.with.bendamustine.and.rituximab.in.previously.html?f=menu%3D6%2Abrowseby%3D8%2Asortby%3D2%2Amedia%3D3%2Ace_id%3D2882%2Amarker%3D5842%2Afeatured%3D19588
10. https://library.ehaweb.org/eha/2025/eha2025-congress/4162435/elia.pilar.barrio.terrazas.zanubrutinib.as.treatment.for.bing-neel.syndrome.in.html?f=menu%3D6%2Abrowseby%3D8%2Asortby%3D2%2Amedia%3D3%2Ace_id%3D2882%2Aot_id%3D31572%2Amarker%3D5845%2Afeatured%3D19588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r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Olivi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