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围Lu泌话》第二期 | 从评估到治疗:177Lu-PSMA助力mCRPC患者实现全维缓解,持久获益

04月2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导读

近十年来,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尽管新诊疗方案不断更新,但由于泌尿肿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仍有许多患者的治疗需求未被满足。《围Lu泌话》栏目作为泌尿领域专家深入交流的平台,持续为医生同道带来前沿研究成果和优化方案的探讨。


栏目第二期有幸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耀教授担任主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内科盛锡楠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虞巍教授南京鼓楼医院泌尿外科张顺教授共同参与探讨mCRPC治疗领域的前沿进展。


本期栏目重点分享了mCRPC多维度评估体系的临床价值以及177Lu-PSMA在实现多维度缓解与持久获益方面的突破性作用。讨论中,三位专家一致认为单一指标评估已无法满足mCRPC疗效评估的需求,而177Lu-PSMA作为一种创新的放射配体疗法,通过其独特的“精准导航+靶向杀伤”机制,能够在PSA下降、影像学缓解和症状改善等多个维度实现全面缓解,并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为mCRPC患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治疗希望。


让我们跟随本期视频,一起走进专家的深入对话。


【核心之都】泌尿肿瘤权威共议mCRPC治疗新策略

朱耀教授:本期栏目相聚在北京,这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都,见证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诞生,奠定了我国核事业基础。这里不仅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源地,也是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在这座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城市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正是前列腺癌核素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177Lu-PSMA这一创新放射配体疗法如何为mCRPC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快问快答——专家共识与个性见解:

mCRPC疗效评估需要多维度综合考量


点击观看快问快答视频

Q1


您认为mCRPC现有疗效评估体系最大的局限性是什么?

点击观看完整访谈视频

【单一指标评估不足】多维度评估的必要性

盛锡楠教授:mCRPC患者已进入前列腺癌病程发展新阶段,关注点从单纯PSA转向病灶缩小、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等多方面需求。评价治疗手段关键在于是否能满足这些多元化需求,医生需全面关注患者各方面情况而非仅关注单一指标。

虞巍教授:mCRPC阶段肿瘤恶性程度更高,不应过于追求PSA的控制,而应重视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维持,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共同决策。欧洲多中心研究显示,无明显疼痛患者OS达12.6个月,有疼痛患者仅为6.6个月[1],证实症状控制对生存结局有显著影响。影像学评估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采用传统的CT、核磁、骨扫描可以评估病灶负荷变化并指导治疗选择。对于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PSMA PET-CT能更早的发现病灶进展,帮助筛选出适合RLT的患者。

张顺教授:随着1999年PCWG1到2024年PCWG4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日益全面,最新标准已纳入PSMA PET-CT,表明单一指标已不足以满足mCRPC疗效评估需求 [2]

Q2


如果患者出现了“PSA升高但症状减轻”或“PSA降低但症状加重”的情况,您会更倾向参考哪个指标?

点击观看完整访谈视频

【综合匹配】PSA与症状需要协同评估

盛锡楠教授:mCRPC阶段需综合匹配分析多项指标。PCWG标准指出,单纯PSA升高不应判定为疾病进展,尤其当症状改善时,表明患者仍从治疗获益。临床实践 需考量PSA升高幅度,在可控范围内波动且症状减轻时,可继续当前治疗方案。从评价标准来说,还应结合影像学评估是否有进展,综合判断治疗效果。

朱耀教授:评估疗效时需要精细化分析, 不能单看PSA升高,而应评估升高幅度; 同样不能单看症状变化,而应评估症状恶化程度。这种见微知著的评估方法对临床决策至关重要。

【原因分析】症状变化需要明确原因

虞巍教授: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普遍存在症状,可能源于疾病本身或药物治疗。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需区分是肿瘤进展、治疗效果不佳还是药物不良反应所致。评估症状原因应综合考虑影像学表现、PSA变化幅度和药物不良反应特征,进行系统化判断。

【治疗波动】PSA波动不等于疾病进展

张顺教授:临床实践中,单纯PSA升高并不一定代表疾病进展,影像学是更稳定的长期评估指标。前列腺癌是比较特殊的肿瘤,拥有PSA这样敏感的指标,但临床试验中允许PSA升高的患者继续治疗,而出组标准则更多依赖综合评估。这表明在评估疗效时,我们需要考虑症状和影像学缓解情况而非仅关注PSA的变化。

Q3


如果将mCRPC治疗比作一场战役,您认为哪种策略更重要?

点击观看完整访谈视频

【全面缓解】mCRPC治疗的理想目标

盛锡楠教授:mCRPC治疗需要多维度关注,理想状态是实现多指标同时改善。实现全面缓解的核心在于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有效治疗能够迅速控制肿瘤,缩小病灶,从而改善癌症症状、肿瘤标志物,延长生存期,这是战胜mCRPC的关键策略。

【关键突破】PSA快速下降带来信心提升

虞巍教授:mCRPC治疗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多指标全面缓解,但如果能实现早期PSA快速下降,对患者提升治疗信心将具有很大的帮助。

177Lu-PSMA治疗后,65%的mCRPC患者 一针实现PSA下降46%的患者实现 PSA50(对照组7%),该疗法为mCRPC治疗带来关键突破。

【因时而变】灵活选择最优治疗策略

朱耀教授:治疗过程中需要因时而变,灵活选择对患者最有利的策略。全面缓解是理想目标,但维持核心指标稳定对患者也具有重要价值。

张顺教授:深度降低PSA是患者最直观期望,但医学角度追求的是PSA下降、症状改善和影像学缓解的综合效果。对经历多种NHA或化疗失败的mCRPC患者,继续采用同类机制药物效果有限,需转换思路,采用如177Lu-PSMA等不同机制方案,可带来更显著的PSA控制生活质量改善

Q4


在RLT治疗早期监测中,您认为最具疗效预测价值的是?在解读RLT疗效数据时,您更关注?

点击观看完整访谈视频

【影像学缓解】

177Lu-PSMA的“所见即所治”优势

张顺教授:177Lu-PSMA具有“所见即所治”的优势,治疗前看见病灶,治疗后能看见疾病缓解。VISION研究显示,177Lu-PSMA治疗组ORR达51%(对照组3%), 9%患者实现CR(对照组0),充分证明其在影像学缓解方面的卓越效果。

【持久获益】疾病控制与生存质量的双重价值

盛锡楠教授:mCRPC作为不可根治阶段,治疗目标是实现病情缓解并延长缓解时间。有效治疗应控制疾病进展,避免脏器功能累积性损伤,维持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从而延长患者预期生存期。

【生活质量】177Lu-PSMA的症状缓解优势

虞巍教授:对于mCRPC患者,症状控制与生活质量维持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患者更关注能否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而不仅仅是PSA指标。PSA本身不会危及生命,而疼痛等症状会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VISION研究显示177 Lu-PSMA显著延缓HRQoL恶化时间至9.7个月(对照组2.4个月)、疼痛恶化时间至14.3个月(对照组2.9个月),60%患者实现疼痛缓解[4]。这种治疗在PSA、影像学和症状多维度展现优效,真正实现“全维缓解,持久获益”

【全维缓解】177Lu-PSMA的多维度价值

张顺教授:随着医学理念进步和患者生活要求提高,现代肿瘤治疗同时关注肿瘤控制和生活质量维持。患者选择治疗时关注生活功能状态,包括性功能和排尿功能。临床实践表明,深度缓解和持久获益在mCRPC治疗中同等重要,相辅相成。


【总结】

mCRPC精准治疗的新时代即将开启


朱耀教授: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参与本期《围Lu泌话》圆桌座谈,本次栏目也即将迎来尾声。今天我们深入探讨了mCRPC的疗效评估体系和RLT的疗效。各位专家精彩的分享让我们认识到,多维度评估体系对mCRPC患者至关重要,而177Lu-PSMA作为一种突破性的放射配体疗法,通过它独特的“全维导航+精准杀伤”机制,真正实现了“全维缓解,持久获益”的治疗目标。


177Lu-PSMA能够同时实现PSA、影像学和症状三个维度的缓解,并带来延缓进展和延长高质量生存的持久获益,真正重塑了mCRPC的治疗标准。特别是VISION研究中,65%患者一针降PSA51%的影像学缓解率和60%mCRPC患者实现疼痛缓解,这些数据都展示出了RLT的强大潜力。


随着177Lu-PSMA即将在中国获批,我们期待它能为更多中国mCRPC患者带来希望。未来《围Lu泌话》栏目也将持续为广大医生同道带来放射配体疗法治疗的最新进展,敬请期待。


专家简介

朱 耀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行政副主任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编委

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s编委、MDT Perspective专题负责人

国际泌尿资讯播客GUCast特约顾问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上海东方英才计划拔尖人才、优秀学术带头人、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年完成前列腺癌根治术超过460台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

专家简介

盛锡楠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内科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肾癌专家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膀胱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泌尿肿瘤分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专委会青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委

长期从事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泌尿与皮肤肿瘤的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在晚期泌尿肿瘤与黏膜黑色素瘤的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执笔人参与编写CSCO肾癌、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诊疗指南。重要成果发表于JCO,AO,JITC,CCR等重要SCI期刊,影响因子超过400分,文章被引入美国NCCN肾癌诊治指南、英国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指南以及CSCO肾癌、尿路上皮癌指南。作为主要成员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等

专家简介

虞 巍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委员会常委

CUA基础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前列腺癌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学会泌尿专委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肿瘤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专长:泌尿系统肿瘤的微创及综合治疗

专家简介

张 顺 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泌尿外科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转化协作组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青年委员

擅长泌尿系统肿瘤化疗、免疫、靶向治疗及全程规范化管理

负责泌尿外科40余项临床试验研究

熟悉各类国际前沿新药最新进展


参考文献:

1. Fizazi K, et al. Eur J Cancer. 2015;51(10):1236-1242.

2. Scher HI, et al. J Clin Oncol. 2024;42(1):e2300279.

3. Morris MJ, et al. J Clin Oncol. 2021;39(15_suppl):5000.

4. Gillessen S, et al. Eur Urol. 2022;82(4):377-386.

5. Sartor O, et al. N Engl J Med. 2021;385(12):1091-1103.


本期内容由诺华支持,审批码RLT0045241-97584,有效期为2025-04-28至2026-04-27,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云初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Y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