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CSCO 指南会┃马军教授:新版CSCO诊疗指南临床意义及血液系统肿瘤治疗的机遇和挑战

04月2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为加速推进我国临床肿瘤学创新发展,全面提升肿瘤诊疗规范化水平,2025年4月18日~19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5 CSCO指南大会"于泉城济南隆重召开。
作为我国肿瘤学界年度风向标,本届大会以"引领肿瘤诊疗新征程,共筑生命健康防线"为宗旨,汇聚千余名顶尖专家展开深度学术碰撞,通过主旨报告、病例研讨、圆桌对话等形式,全方位展现中国肿瘤防治体系建设的突破性进展,并正式发布涵盖各系统肿瘤的最新版CSCO诊疗指南。
值此盛会启幕之际,【肿瘤资讯】特邀本次CSCO血液肿瘤指南更新专场主席——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就“新版CSCO诊疗指南临床意义及血液系统肿瘤治疗的机遇和挑战”议题进行专访。采访精要整体如下,以飨读者。

马军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
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总编辑
原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主任委员
原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新药应用+AI技术辅助,血液肿瘤或将迈入慢病管理新阶段

马军教授:2025 CSCO指南会在山东济南举行,其中注册参会的临床医师逾2600人,可谓是近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指南会。此次会议中,我们参与并负责血液淋巴系统肿瘤的指南更新。

在人工智能(AI)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愈来愈多关于“AI取代临床医生”的讨论。然而,据我目前的判断及对AI的应用经验,“AI替代人脑”的时代尚未到来,真实世界中个体化的治疗仍依赖医生经验与循证医学,而AI则辅助寻找致病的分子机制与关键通路等。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医生仍然是医疗第一线的核心工作者。对于AI的兴起与应用,将AI与循证医学、临床诊疗经验结合,方能最终达到延长患者生命的最终目的,将技术服务于患者。

指南落地基层规范化诊疗,推动中国癌症精准防治体系提质升级

马军教授:临床指南的颁布与发行最早源于美国,于70年代开始,距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指南的发布集中在近20年。对于指南,其在指导临床诊疗中作用重大,但亦不可过度依赖指南。对于诊疗经验丰富的医生,其诊疗判断中约70%源于指南,约20%来自个人经验,约10%依据现实病情“临场发挥”——这是一份指南的应用原则。

目前,指南发布最重要的目的是规范化诊疗。没有规范化的治疗,就没有肿瘤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甚至达到一定程度治愈的可能。因此,为了规范化诊疗流程,“口袋版”指南至关重要。虽然AI技术等新型技术发展迅速,但“AI技术完全代替人脑”,尤其代替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证据完善的循证医学,仍有一定差距。此次指南的发布就是囊括国际前沿及我国现有可行的治疗方案,以辅助临床医师规范化诊疗。我们也希望通过CSCO诊疗指南的发布与更新,不断完善临床实践经验对诊疗进行迭代能,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治疗。

本次指南会中,CSCO共更新或出版约30本诊疗指南。其中血液与血液相关疾病占比超1/4,我们亦参与了贫血、血小板减少、止吐、镇痛、CAR-T细胞治疗及免疫治疗副作用等相关指南的撰写。血液系统肿瘤的诊疗发展一直居于恶性肿瘤诊疗技术研发应用的前沿,其疗法的开发或指导肿瘤治疗的“大方向”。

整体而言,如今肿瘤的疾病诊疗已向慢性病管理模式发展,让病人活得更长、更好,生活得更有尊严是我们的目标。这里,衷心希望老中青医生携手共进,通过指南会推动中国规范化诊疗进展,推动中国癌症防治计划的施行,实现2030年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15%的奋斗目标!

责任编辑:Cherry
排版编辑:Cherr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4月24日
袁素娟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 肿瘤科
指南发布最重要的目的是规范化诊疗。没有规范化的治疗,就没有肿瘤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甚至达到一定程度治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