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CSCO朱军教授专访 | 聚焦新版 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更新:创新、变革与挑战并存

04月2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为加速推进我国临床肿瘤学创新发展,全面提升肿瘤诊疗规范化水平,2025年4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5 CSCO指南大会”于泉城济南隆重召开。
作为我国肿瘤学界年度风向标,本届大会以“引领肿瘤诊疗新征程,共筑生命健康防线”为宗旨,汇聚千余名顶尖专家展开深度学术碰撞,通过主旨报告、病例研讨、圆桌对话等形式,全方位展现中国肿瘤防治体系建设的突破性进展,并正式发布涵盖各系统肿瘤的最新版CSCO诊疗指南。
值此盛会启幕之际,【肿瘤资讯】特邀本次指南会血液及淋巴瘤系统专场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就“新版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未来发展趋势”议题进行专访。采访精要整体如下,以飨读者。

朱军
大内科主任、淋巴瘤科主任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兼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监事会副监事长
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北京癌症康复会会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血液肿瘤组组长

点击视频查看朱军教授精彩分享

直面挑战:构建淋巴瘤规范化诊疗体系迫在眉睫

朱军教授:尽管近年来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但我国当前仍面临着规范化诊疗体系建设的重要挑战,亟需通过加强多学科协作、推进专科专病队伍建设来实现淋巴瘤患者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其中病理诊断的精准性作为诊疗基石尤为关键,只有确保诊断的准确性才能为后续个体化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本次2025 CSCO大会发布的《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2025》及《CSCO浆细胞疾病诊疗指南2025》,正是基于推动临床实践规范化的考量,旨在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的临床医师提供权威的诊疗参考框架,从而整体提升我国淋巴瘤诊疗水平。这些指南的推广实施将有助于缩小地区间诊疗差异,最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

指南更新:融合国际前沿与本土实践的智慧结晶

朱军教授:本次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的更新充分结合了国际前沿进展与中国本土临床实践。例如,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一线治疗领域,基于中国患者的临床研究数据,《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新增了针对BCL-2/MYC双表达初治DLBCL患者的治疗方案推荐——西达本胺联合R-CHOP方案。且基于该方案在临床研究中取得的显著近期疗效以及远期长期生存获益,其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用于双表达DLBCL的一线治疗。此次指南更新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策略纳入推荐,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循证依据,切实提升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

此外,新版指南的修订始终秉持“立足国际视野,扎根中国实践”的原则,系统整合了中国临床试验数据及国内获批新药的应用经验,确保诊疗推荐既符合国际标准,又契合中国患者的实际需求。通过及时将本土创新药物和优化方案纳入指南,不仅推动了淋巴瘤诊疗的规范化进程,更为中国患者提供了更精准、更可及的治疗选择。

未来展望:精准医学与创新疗法有望重塑淋巴瘤诊疗格局

朱军教授:淋巴瘤诊疗领域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核心发展趋势体现在精准医学与创新疗法的深度融合。随着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深化,以及抗肿瘤新药研发的持续突破,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自主创新药物的蓬勃发展,为淋巴瘤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开辟了广阔前景。

未来淋巴瘤诊疗模式将呈现多元化特征:一方面,大分子药物如单克隆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双特异性抗体等将与靶向肿瘤微环境调控及细胞信号通路的小分子药物形成协同治疗方案;另一方面,以CAR-T细胞治疗为代表的免疫细胞疗法,经过近5~10年的临床验证,正逐步成为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由大小分子药物与细胞治疗技术构成的综合性免疫靶向治疗策略,将推动淋巴瘤治疗有效率及长期生存率的显著提升,为最终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mathil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4月22日
杜建帅
平遥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04月21日
伍春莲
株洲市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双表达DLBCL一线治疗西达苯胺十C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