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2025年4月20日,肿瘤资讯一周要闻。
1. 周彩存教授团队揭示他雷替尼治疗ROS1阳性NSCLC优势:初治患者ORR达88.8%,经治患者ORR达55.8%
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为罕见亚型,其治疗面临脑转移控制和耐药突变等关键挑战。近期,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他雷替尼(Taletrectinib)治疗ROS1阳性NSCLC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整合了TRUST-I和TRUST-II两项关键的Ⅱ期临床试验数据,结果显示,他雷替尼在初治患者中客观缓解率达88.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5.6个月,对G2032R耐药突变和脑转移患者同样有效。
新一代ROS1抑制剂他雷替尼在ROS1阳性NSCLC治疗中展现出三大核心突破:
疗效全面超越一代TKI,显著提升现有治疗标准
安全性优势重塑治疗标准
方法学创新推动罕见靶点研究
该研究采用全球多中心分层设计,为罕见靶点药物开发建立新范式。目前III期确证性研究正在进行中。随着更多研究数据的积累,他雷替尼有望成为ROS1阳性NSCLC治疗领域的新标准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2. 2025 CSCO BC指南晚期TNBC更新要点概览
2025全国乳腺癌大会于4月11日在北京盛大开幕。会议首日下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深入解读了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诊疗指南的更新要点。
化学治疗——涛声依旧:化疗无论是过去、现在甚至将来都是晚期TNBC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靶向治疗——再添新军:氟唑帕利联合阿帕替尼或氟唑帕利单药已经政委具有BRCA胚系突变的晚期TNBC的新的治疗选择。
免疫治疗——重要选择:NMPA批准了特瑞普利单抗在晚期TNBC的适应症(适用人群为PD-L1阳性CPS≥1),极大拓展了免疫治疗在TNBC的适应人群,使得免疫治疗成为晚期TNBC治疗的重要选择。
ADC药物——星火燎原:ADC类药物已经进入晚期TNBC是临床实践,并有望重塑晚期TNBC的整体格局,具有值得期待的广阔应用前景。
3. 2025 CSCO指南会 | 晚期胃癌靶向治疗更新:重点聚焦CLDN18.2、VEGFR、HER2
2025年4月18日上午,CSCO胃癌专场正式拉开序幕。在沈琳教授、李进教授、张艳桥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风华教授深入解析了新版指南中晚期胃癌靶向治疗的更新要点和相关循证依据。
靶向CLDN18.2:一线治疗方案更新
表格新增:基于SPOTLIGHT和GLOW两项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著延长PFS和OS、表现出可耐受和可管理的安全性特征),针对HER2中/低/不表达、Claudin18.2表达(IHC 2-3+,≥75%)患者,I级推荐FOLFOX/XELOX联合佐妥昔单抗(1A类证据)。
此外,目前多项CLDN18.2靶向治疗在I/II期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并正在开展III期临床研究。
4. 2025 ELCC | 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在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中取得OS获益
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MARIPOSA试验的最终结果进一步支持埃万妥单抗(一种针对EGFR的人源化双特异性抗体)联合兰泽替尼(一种脑渗透性不可逆第三代EGFR TKI)作为未经治疗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与奥希替尼相比,埃万妥单抗+兰泽替尼预计可延长未经治疗的EGFR突变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1年或以上 。
在中位随访时间为37.8个月时,相较于奥希替尼单药治疗,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导致死亡率出现统计学显著性和具有临床意义的降低(死亡风险比(HR)为0.75;95%CI 0.61–0.92;P<0.005)。
5. 2025版CSCO 乳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HER2+晚期乳腺癌
2025年4月11日,2025全国乳腺癌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重磅发布《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5版)》。为了提升指南的实用性与可及性,CSCO同步推出“CSCO AI Pro 2025”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推动乳腺癌全程管理更加智能、规范、高效。
其中,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指南更新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曼教授详细解读。
新版指南继续沿用分层策略,分别针对HER2靶向治疗敏感人群、H治疗失败人群及TKI治疗失败人群设定分级推荐,为临床提供分型精准、循证明确的治疗路径。2025 CSCO BC HER2+解救治疗更新要点,强调“关键靶点是基础,精准分层是前提,排兵布阵是灵魂,运筹帷幄定乾坤”。
更新要点及理由一:
H治疗敏感人群:新增HP方案,强化双靶地位
更新理由:
指南明确指出,“HP双靶的地位优于单靶”,反映出双靶治疗在治疗敏感人群中更具疗效优势。新增的化疗组合如艾立布林等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灵活选择。
6. 2025 EBMT中国之声 | 黄海雯教授:新药时代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治疗的“破局”之路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海雯教授团队在EBMT 2025年会上公布了ENKTL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基于100余例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显示门冬酰胺酶联合PD-1单抗及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的新型组合方案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治疗,ORR提升至96%(vs 单药80%),CR率达91%(vs 73%)。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移植前达到CR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ASCT可使CR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而allo-HSCT则为未达CR患者提供了挽救机会。研究强调应根据年龄、骨髓受累等特征个体化选择移植方式。
作为ENKTL高发地区,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具有特殊价值。黄教授团队发现,尽管晚期和骨髓受累患者预后较差,但通过新型药物联合及适时移植仍可改善生存。研究首次系统比较了ASCT与allo-HSCT的适用场景:年轻骨髓受累患者可能更受益于allo-HSCT,而老年无骨髓受累者则适合ASCT。这些发现为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难治性淋巴瘤提供了精准治疗框架,其中联合方案的优异数据有望改写临床实践,而移植时机的把握则为改善长期预后提供了关键路径。
7. 2025 ESMO 胰腺癌指南更新:NALIRIFOX方案显著延长转移性胰腺癌生存期
2025年4月9日,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在Annals of Oncology发表胰腺癌临床指南快速更新,题为“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Express Update on the management of metastatic pancreatic cancer”。此指南依据NAPOLI 3和GEMPAX等关键临床试验,提供了新的推荐意见:
一线治疗时,对于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ECOG PS)0 - 1且肝功能良好的患者,推荐NALIRIFOX(脂质体伊立替康+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亚叶酸)方案,NALIRIFOX方案中位总生存期(OS)达11.1个月;
二线治疗中,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GP)方案相比单药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HR = 0.64)。
在当前,治疗决策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力状况(PS)评分、器官功能以及经济负担等因素,特别是在后线治疗缺乏明确指导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开展NALIRIFOX与FOLFIRINOX的对比研究以及二线治疗方案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这有助于为转移性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更科学、全面的依据,推动临床治疗决策的优化。
8. 2025 EBMT Global Voices | Norbert Claude Gorin教授: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的前沿探索
2025年3月30日至4月2日,第51届EBMT年会以线上结合线下的形式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盛大召开。在会议现场,【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学会(EBMT)全球委员会主席、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Norbert Claude Gorin教授就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创新应用、CAR-T细胞疗法的发展前景等关键问题分享了他的见解和经验,详情如下。
Norbert Claude Gorin教授:事实上,CD34阳性细胞分选技术的开发可以说是细胞治疗的真正开端。如今,这项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更已拓展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领域。可以说,细胞纯化技术不仅是现代细胞治疗的基石,更持续推动着整个领域的革新与发展。
ASCT与CAR-T的联合策略将为AML治疗带来变革。在淋巴瘤中,序贯应用这两种疗法已证实可提升复发/二次缓解患者的疗效;针对AML的CAR-T疗法进入临床后,MRD阴性患者有望通过"ASCT+CAR-T"的序贯模式获得免疫支持,弥补当前移植后治疗空白。总之,这种创新性的联合治疗模式不仅代表了个体化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有望显著提升AML的治疗效果。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