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4 CSCO |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系统治疗进展

2024年11月0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4年9月25日至29日,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在鹭岛厦门盛大召开。本次年会以“以患为本,共享未来”为主题,来自国内外的肿瘤专家齐聚一堂,分享了肿瘤领域最新临床研究成果,探讨了创新诊疗理念。其中,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分别从一线及后线治疗方向报告了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研究进展。随着靶向治疗、抗体偶联药物等创新药物发展,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也在逐渐改变,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发生骨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骨改良药物的选择也在逐渐丰富。

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的现状

如今,HER2阳性乳腺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精准医疗时代,当前临床实践中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大分子单克隆抗体药物、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这些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治疗选择,使得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实施分层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根据患者对治疗的敏感性和药物特性,合理安排一线和二线治疗方案。这种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旨在优化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线治疗

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中,治疗方案已经逐渐发生转变,逐渐由单一治疗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常用治疗方案逐渐由曲妥珠单抗单靶发展为双靶,双靶则包括两种治疗模式,分别为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的大分子双靶治疗模式,以及曲妥珠单抗+TKI的大小分子双靶联合治疗模式。其中,CLEOPATRA研究显示,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的大分子双靶治疗模式(THP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成为目前临床中优选的一线治疗方案。曲妥珠单抗+TKI的大小分子双靶联合治疗模式同样取得长足进步,PHILA研究显示,对于既往使用过曲妥珠单抗的敏感复发患者,双靶治疗比单靶治疗更有效,提供了更精准的治疗选择。
 
一项Meta分析聚焦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涉及20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和超过7000例患者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一线治疗中曲妥珠单抗+TKI的大小分子双靶联合治疗模式在PFS和客观缓解率(ORR)上具有优异的表现。目前,在现行的临床指南中,在一线治疗中,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的大分子双靶治疗模式以及曲妥珠单抗+TKI的大小分子双靶联合治疗模式均获得推荐,两种方案也均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可及性。
 
随着新型药物的发展,靶向联合模式、ADC等药物也正在积极探索在一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者正在积极探索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新的临床研究和药物组合。例如HER2CLIMB-05研究正在评估图卡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用于一线维持治疗的疗效;DESTINY-Breast09研究已经完成患者入组,其结果可能将影响未来的一线治疗格局;SHR-A1811的研究也在进行中,包括Ⅲ期和Ⅱ期研究,致力于探索不同的药物组合方式。
 
另外,经典药物也在探索新的剂型,例如曲妥珠单抗的皮下制剂剂型已经在国内上市,用药更为便捷,并发症风险更小,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未来,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将在一线治疗中迎来更多、更丰富、更便捷的治疗选择。

二线及后线治疗

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二线及后线治疗中,我们面临着多种治疗选择。以往的单靶治疗时代,如使用曲妥珠单抗,已经发展到了多种药物组合的新时代。小分子TKI药物吡咯替尼在二线治疗中表现出色,联合卡培他滨后PFS可达约一年。
 
而如今的二线治疗已经全面进入了ADC时代。DESTINY-Breast 03研究显示,德曲妥珠单抗(T-DXd)的二线治疗数据甚至超越了一线治疗,PFS延长至28.8个月,HR值为0.33,成为国际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的新标准。对于既往使用过T-DM1的患者,仍有17.3%的患者在后续治疗中选择使用T-DXd,且PFS2的分析显示,无论初始使用T-DM1还是T-DXd,二线使用T-DXd的PFS2都更长。对于肿瘤负荷低或体力状态佳的患者,在使用T-DXd后达到完全缓解(CR)的比例上具有显著优势。在二线治疗中,除了标准的治疗方案外,还有多种新型ADC药物的联合方案(如阿替利珠单抗和SHR-A1811)正在进行临床研究,这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和不同药物治疗组合潜力的评估,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望进一步提升。

脑转移及骨转移的治疗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风险较高,这是乳腺癌治疗中的一个难点。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放疗或手术,是过去的主要选择。但现在,小分子TKI药物和新型ADC药物如T-DXd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在T-DXd的DESTINY-Breast系列研究中,根据脑转移的特征进行分层分析,区分了稳定性脑转移和活动性脑转移。研究显示,T-DXd对颅内病灶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总有效率接近50%,且PFS显著延长,特别是对活动性脑转移患者,PFS可达18.5个月。尽管这些研究的样本量不大,但它们为脑转移的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在2024 ESMO会议上公布的DESTINY-Breast12研究表明,对于263例伴有脑转移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T-DXd治疗的PFS达到了17.3个月,有效率超过50%,颅内病灶控制率达71.7%。除了已知的治疗方案,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案。严敏教授的研究解决了临床问题,对脑转移患者,药物治疗能显著延长PFS至11.3个月,OS达35.9个月,改善了生活质量。此外,新型药物组合也在研究中,为后线治疗提供新选择。
 
骨转移同样是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管理中的难题。骨转移灶形成的软组织包块可对周围重要神经血管形成压迫,导致肢体局部功能丧失。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及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SREs)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一项针对4 70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调研中,研究者评估了10年随访期(中位5.2年)患者预后,发现30.6%的患者骨髓中检测到肿瘤转移,与无骨转移的患者相比,有骨转移的患者肿瘤较大,且分化程度更高;骨转移是总生存率和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率较低的重要预后因素,在单因素分组分析中,骨转移患者的乳腺癌特异性生存期显著缩短(P<0.001),表明诊断为乳腺癌时骨转移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1]
 
乳腺癌骨转移作为一种终末期全身性恶性疾病,治疗应以全身治疗为主,常见的骨改良药物包括双膦酸盐与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其中,地舒单抗是一种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以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与RANKL结合,阻止RANKL与其受体RANK结合,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活化,抑制骨吸收。研究显示地舒单抗可以延迟乳腺癌患者SREs发生时间,降低SREs发生次数,效果优于双膦酸盐[2]。目前,地舒单抗已经在多个国家指南中获得推荐。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未来展望

未来,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探索方向主要为克服疾病进展和耐药性,期待相关研究的开展,为患者带来更进一步的生存时间的延长。




参考文献

[1] Braun S, Vogl F D, Naume B, et al. A pooled analysis of bone marrow micro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J]. N Engl J Med, 2005, 353(8): 793-802.
[2] Stopeck AT, Lipton A, Body JJ, et al. Denosumab compared with zoledronic acid for the treatment of bon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J]. J Clin Oncol, 2010, 28(35):5132-5139.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nn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IRIS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4年11月05日
颜昕
漳州市医院 | 大肠外科
分享了肿瘤领域最新临床研究成果
2024年11月05日
白文秀
平遥兴康医院 | 中医科
感谢分享受益匪浅
2024年11月05日
郭忠强
曲沃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HER2阳性乳腺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精准医疗时代,当前临床实践中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大分子单克隆抗体药物、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