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为肺癌患者筑起新希望” ——2024年肿瘤罕见靶点精准诊疗专委会第二届学术会议暨第五届肺癌诊疗新进展中青年医师论坛 圆满落幕!

08月29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4年8月23-24日,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罕见靶点精准诊疗专委会第二届学术会议暨第五届肺癌诊疗新进展中青年医师论坛在山西太原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马晋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段建春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谭锋维教授、王志杰教授担任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翟晋芳教授担任会议主持。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多位肺癌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肺癌诊疗新进展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学术氛围浓厚。【肿瘤资讯】小编特对本次大会内容进行整理,以飨同道。

会议致辞

王洁教授首先对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强调本次会议旨在探讨肿瘤罕见靶点精准诊疗及肺癌诊疗方面的新进展,并提到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肺癌精准诊治的必要性,以及提高肺癌治疗管理与控制程度的新要求。同时也对主办本次会议的山西省肿瘤医院的历史和发展情况,以及其在肿瘤防治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做了简要的介绍。最后,王洁教授再次强调了本次会议对于推动肿瘤精准诊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1.png

王洁教授致欢迎词

程颖教授强调了罕见靶点精准诊疗的重要性,并提及了MDT协作模式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同时,讨论了我国医学研究的进步,期待年轻一代肿瘤医师在学术上的成长与贡献,并预祝本次大会顺利召开。

图片 2.png

程颖教授致辞

随后,马晋峰院长在致辞中提到本次大会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借此机会可以深入探讨、交流肺癌诊疗最新进展,并衷心希望各位专家畅所欲言,为山西省肺癌精准诊疗水平的提升贡献智慧和力量。段建春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学会领导对罕见靶点精准诊疗专委会和中青年医师论坛发展的鼎力支持,以及各位同仁为搭建高水平、多领域学术交流平台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本次大会寄予深厚期望,希望同道能够共同探讨当前肺癌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为肺癌患者筑起新的希望。

段建春教授致辞

马晋峰教授致辞

毕楠教授通过视频向本次大会送上寄语与期待。她强调肺癌靶向治疗是精准医学的革命,也是精准医学临床应用的成功范式。除了常见靶点以外,在肺癌诊疗中,还有许多罕见靶点值得关注。目前,这部分患者在临床中面临巨大挑战,包括基因检测层面的可行性、结果解读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治疗方案的探索。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在国际知名专家的引领下,陆续有针对罕见靶点的西药上市,改变了部分罕见靶点患者无药可用的局面。此外,由于针对罕见靶点的药物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高,以及可行性问题,毕楠教授强调临床上需结合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综合手段的MDT。

学术环节

第一篇章学术讨论由杜君教授、王志杰教授分别进行主持。

杜君教授


王志杰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腔外科赵晋波教授围绕《2024年早期NSCLC围术期治疗研究进展》做了主题分享,聚焦免疫治疗的热点和效果,以及不同分期患者治疗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复发转移严重影响可手术NSCLC的生存获益,免疫治疗不断“前移”,围术期免疫治疗可为早期患者提供更多选择。NSCLC患者治疗当中的PRO、N分期、治疗周期数、术后辅助治疗的必要性等影响治疗决策,并且新辅助VS 辅助VS新辅助+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仍需进一步探索。基于当前早期肺癌肿瘤领域,通过生物标志物筛选优势人群或探索患者获益最大化可能是未来进一步提升患者获益的重要方向。

图片 7.png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腔外科赵晋波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蒋日成教授围绕《2024年晚期NSCLC靶向治疗进展荟萃》做了精彩分享。内容涉及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新进展,包括药物迭代更新和新型治疗靶点的探索,EGFR和KRAS等靶点在治疗中的应用及耐药后的应对策略,以及非驱动基因靶点通过ADC药物实现疗效突破等问题。

图片 8.png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蒋日成教授

随后的思维碰撞环节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谭锋维教授作为主持,邀请家彬教授、金亮亮教授、李晖教授、王蓉教授、吴宇琪教授、张东峰教授、赵喆教授对本环节的两个发言进行学术观点分享。各位专家学者讨论了免疫和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重要性及突破进展,特别是在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中的治疗策略和耐药后的处理。同时,探讨了不同联合治疗方式的可行性,强调了临床研究在解决耐药问题中的重要性。此外,还提到了在肺癌治疗中关注患者整体生存期(OS)的延长,并呼吁开展更多相关的临床研究。

图片 9.png

第二篇章学术讨论由廉建红教授、白桦教授主持

白桦教授


廉建红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赵亮教授围绕《热消融技术在胸外科的应用及思考》作为主题发言。分别从肺癌单纯外科手术面临困境、热消融成为治疗肺癌新选择、医肿肺癌热消融现况及探索以及热消融在胸外科应用的思考四方面做了具体的汇报。他在报告中尤其强调了热消融技术的“8个新”——即新技术、新生活、新模式、新选择、新团队、新认知、新方向、新时代。

图片 12.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赵亮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郭沁香教授围绕《2024 ASCO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及思考》进行主题汇报。她强调PD-L1联合新靶点药物以及PD-L1作为巩固治疗的探索结果良好,有望丰富不可切除III期患者的治疗选择,在晚期非鳞NSCLC中,一线免疫化疗如阿替利珠单抗等生存获益明显,同时双免方案和ADC联合免疫或免疫化疗方案也在不断突破、获益显著。而在晚期耐药NSCLC中,III期EVOKE-01 ITT人群中的主要终点OS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意义,ADC VS多西他赛的疗效探索还需不断深入。
图片 13.png

山西省肿瘤医院郭沁香教授

第二部分学术讨论思维碰撞环节由山西省肿瘤医院王志芳教授作为主持,邀请戴鹏教授、雷俊梅教授、李晓丽教授、刘莹教授、任平教授、田彩琴教授、许宁教授共同参与。七位讨论嘉宾的观点虽然各有侧重,但是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因为肺癌各个时期的治疗都需要各个专科医生共同努力去完成这样一项共同任务,最终实现患者长期生存的获益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图片 14.png

第三篇章学术讨论环节由苏文忠教授、郭沁香教授、崔有斌教授分别进行主持

崔有斌教授


苏文忠教授

本环节首先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关印教授围绕《EGFR及ALK阳性肺癌靶向治疗热点》进行主题发言。他强调,ALINA不仅为ALK阳性早期NSCLC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选择,还改写了这部分人群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阿来替尼作为ALK-TKI的代表药物,在改善DFS和CNS-DFS方面均显示出显著优势,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这一研究结果的公布有望推动ALK阳性NSCLC治疗策略的变革,促进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疗的发展。ALK阳性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多种ALK抑制剂均表现出显著疗效,不同患者的具体疗效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因此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

图片 17.pn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关印教授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夏旸教授围绕《罕见突变靶向治疗新药及进展》进行分享。他介绍了MET TKI助力Met变异患者实现长期生存,但联合治疗方案尚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从单瘤种到泛瘤种,BRAF、HER2等靶点从肺癌到其他瘤种,从成人到儿童的不断探索已成为治疗新趋势。从单药到联合治疗,KRAS疗效突破,但联合治疗的安全性问题仍值得关注。ROS1、EGFR、20INS等罕见靶点治疗手段的不断探索革新,也期待着他们在未来肺癌领域的数据呈现。

图片 18.pn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夏旸教授

来自燃石医学的蔡尚立博士围绕《MRD知道早起肺癌辅助治疗:为时尚早?》做了主题分享。蔡博士在分享中强调,MRD在实体瘤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如生物学机制(包括MRD来源、复发机制、术后ctDNA含量/丰度分布、MRD自然清除率等)、应用原则和前提(包括适用癌种、适用人群、适用场景等)、技术路线及性能(性能评估体系等)、临床价值(治疗决策指导、保器官功能等)、以及临床应用价值的验证(如癌种/亚型/分期/治疗方案等差异)等方面。

图片 19.png

燃石医学的蔡尚立博士

第三部分学术讨论思维碰撞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贾军梅教授主持,邀请冯慧晶教授、郭毅教授、王飞教授、王菁教授、吴谦教授、要静妍教授、杨勐航教授共同参与讨论。7位专家围绕肺癌治疗的进展进行讨论,涉及靶向治疗、罕见靶点治疗、围手术期进展以及MRD检测等多个方面。专家们探讨了内科治疗与放疗的综合作用,强调了临床诊治中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内容还涵盖了针对罕见靶点的治疗策略探讨、早期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指引以及基因检测技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同时,专家们分享了对肺癌治疗领域的感悟和期待,以及对未来临床数据和医学证据的期望,旨在提升肺癌治疗的水平,促进临床医生对肺癌治疗新进展的了解和应用。

图片 20.png

第四篇章学术讨论分别由张建新教授、李红霞教授、魏淑青教授主持

张建新教授、李红霞教授、魏淑青教授

首先,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王汉萍教授围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进行了主题分享。王教授从免疫不良反应的机制和特点,包括单药联合用药引起免疫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对免疫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人群筛查等,并且以生动的病例对免疫相关性肺炎和免疫相关性肝炎的分期治疗及转归做了非常精彩的梳理。

图片 24.png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王汉萍教授

随后,来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科晋刚教授围绕《驱动基因阳性NSCLC TKI治疗失败后的免疫治疗机会》展开主题分享,内容涉及经治驱动基因阳性NSCLC的免疫治疗现状和免疫治疗在不同靶点中的治疗疗效。晋教授总结到经治驱动基因阳性NSCLC免疫治疗现状为不同驱动基因突变的免疫微环境差距较大,导致ICI治疗效果差别大,而EGFR-TKIs耐药后肿瘤免疫微环境上调,应用四药联合获益明确,但不适于1/2代续3代TKI多线治疗的患者,ALK-TKI耐药后ICIs治疗获益有限,而KRAS突变会导致免疫原性增加,更容易从以ICIs为基础的治疗策略中获益,KRAS合并TP53的免疫治疗获益可能更多,而合并STK11则可能导致免疫治疗效果更差。

图片 25.png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科晋刚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佳晨博士围绕《ADC在肺癌研究中的新进展》进行分享。抗体偶联药物(ADC)较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具有低毒、高效、精准等优势,HER2、TROP2等靶点是ADC药物在肺癌治疗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且目前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多种不同靶点的ADC,HER2、TROP2、HER3、MET-ADC等在晚期NSCLC中已显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且安全可控,将带给晚期NSCLC更多选择。如以T-DXd为代表的HER2 ADC成为全球首个批准用于治疗NSCLC的抗HER2疗法,实现了HER2m精准靶点“从零到一”的突破,并且有望突破HER2m NSCLC脑转移治疗困境;以Dato-DXd未达标的TROP2 ADC突破传统化疗瓶颈,将成为晚期经治肺鳞NSCLC新型治疗选择。ADC药物在NSCLC领域研究的序幕已经被拉开,未来还有更多方向等待我们的深入探索。

图片 26.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佳晨博士

本阶段学术讨论思维碰撞环节由山西省肿瘤医院呼吸科郭伟主任进行主持,邀请到7位嘉宾(窦云教授、费凯伦教授、高晓玲教授、贾莉教授、马海霞教授、孟庆军教授、田建明教授)共同参与讨论。

图片 27.png

第五篇章学术讨论主要围绕小细胞肺癌诊治进展展开,分别由王文卿教授、田瑞芬教授、李杰教授分别进行主持

王文卿教授、田瑞芬教授、李杰教授

第一部分由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王健仰教授围绕《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疗与综合治疗进展与挑战》进行主题分享。45Gy/1.5Gy BID依然是LS-SCLC的标准分割模式,精准放疗技术下同步加量取得更优聊下,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放疗疗程需要考虑SCLC的肿瘤倍增时间,QD大分割放疗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二。PACIFIC模式在LS-SCLC中得到证实,更多联合模式也在进一步探索当中,而对于SCLC-BM,局部放疗可能与WBRT在OS方面无差异,但在神经认知方面更具优势。

图片 31.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王健仰教授

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万蕊教授围绕《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内科治疗进展与挑战》作专题分享。同步放化疗后免疫巩固治疗将成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新标准,免疫与放化疗联合的最佳时机有待后续研究给出具体的答案,免疫化疗基础上联合安罗替尼可以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带来更高的生存获益,新型药物(如ADC类药物)在复发进展的小细胞肺癌中也显示出具有前景的抗肿瘤活性。

图片 32.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万蕊教授

山西省肿瘤医院曹建忠教授则以《肺癌脑转移放疗进展与挑战》为题做了精彩的分享。放疗联合EGFR-TKI治疗EGFR突变的NSCLC脑转移优于单用EGFR-TKI,EGFR突变NSCLC脑转移,一代TKI基础上联合颅内病灶SRS/SRT,特别是SRS/SRT早介入,对于提高患者获益率非常必要。EGFR突变NSCLC脑转移,三代TKI基础上联合颅内病灶SRS/SRT,对于脑寡转移(3个以下病灶,病灶≤3 cm)患者,有生存及颅脑病灶控制的优势。驱动基因阴性NSCLC脑转移,免疫联合SRS/SRT安全性可控,颅内控制及生存可能获益,但仍有待于更多的证据进行支持。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进行全脑放疗仍面临挑战,未来SRS/SRT局部治疗可能是有效的放疗技术,尚需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依据脑转移Nomagram预测模型,筛选不同风险脑转移患者,对于低风险者可避免PCI,高风险者予以PCI,达到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图片 33.png

山西省肿瘤医院曹建忠教授 

本阶段学术讨论思维碰撞环节由山西白求恩医院肿瘤中心张俊萍教授进行主持,邀请李晓飞教授、孙博洋教授、唐威教授、薛瑞教授、杨艳丽教授、张霞教授、赵庆文教授、吴宇琪教授共同参与讨论。

大会总结

本次大会聚焦肺癌前沿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众多肺癌领域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引人深思。本次大会希望各位专家以肿瘤罕见靶点精准诊疗专委会成立为契机,共同努力,提升肺癌的诊疗水平和改善预后,更好地造福肺癌患者群体。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云初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Vick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