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唑帕尼是一款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主要通过抑制VEGFR-1、2、3,PDGF-α、β 和c-Kit 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生长和存活。本期病例分享带来了2例晚期肾癌患者,经过培唑帕尼一线治疗后瘤灶控制良好,生存获益显著。
病例一:
培唑帕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癌患者PFS超1年
病例汇报:齐盼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病例点评:
姜利宁教授 沧州市中心医院
代亮教授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医学硕士 主治医师
河北医大第四医院泌尿外科
河北省泌尿肿瘤协作组秘书
河北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秘书
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泌尿男科专委会常委
病例介绍
1. 患者基本情况
主诉:间断腰腹部疼痛1年,检查发现右肾肿物3天。
个人史、既往史、家族史:高血压病史1周,无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吸烟史35年,每日20支。饮酒史35年,每日约500ml。否认肿瘤家族史。
辅助检查:
胸腹部CT示(2023年4月6日):右肾下极囊实性肿物,考虑肾癌;右侧第9-10肋骨混杂密度肿物伴骨质破坏,胸11椎体骨质破坏,建议ECT检查;左肺上叶尖后段磨玻璃结节;两肺多发微结节,部分呈磨玻璃密度。
图 基线CT
SPECT/CT示(2023年4月11日):静脉注射显像剂99mTc-JDP 2小时后行全身骨显像。全身骨显像清晰,前位像示:颅骨、胸骨、腰椎、盆骨、两侧上下肢骨未见明显异常。后位像示:右9后肋可见片状异常骨显像剂浓聚。左10后肋、右11后肋、胸11椎体偏左侧可见异常骨显像剂浓聚。颅骨、颈椎、腰椎、盆骨、两侧上下肢骨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5.05*109/L,中性粒细胞 2.70*109/L,红细胞 5.12*1012/L,血红蛋白 156g/L,血小板 303*109/L,白蛋白 42.9g/L,钠 138.9mmol/L,钾 4.14mmol/L,钙 2.25mmol/L ,碱性磷酸酶 49.3U/L。
穿刺活检:
患者于2023年4月13日在超声引导下行右肾及右背部肿物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WHO/ISUP分级2级。肾上腺可见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浸润。
诊断:
右肾透明细胞癌骨转移(cT2N0M1),中危
2.治疗经过
2023年4月17日起口服培唑帕尼400mg QD,静脉滴注双磷酸盐行骨保护治疗。治疗2个月和5个月时复查,病灶稳定。之后患者规律于门诊应用培唑帕尼治疗,一般情况良好,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手足综合征、血压升高以及发色改变。未见明显3-4级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后可控。
疗效评价:
腹部CT(2023年6月15日):右肾下极囊实性肿物,较2023年4月6日CT稍缩小;左侧肾上腺钙化点。
胸腹部CT(2023年9月13日):肾癌,右肾下极囊实性肿物,较2023年6月15日片无明显变化;两肺多发微结节,较2023年4月6日片左肺上叶磨玻璃影消失;右侧第9-10肋骨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影稍多,较2023年4月6日范围缩小;胸11椎体骨质破坏,考虑转移;肝多发囊肿;左侧肾上腺钙化点。
图 培唑帕尼治疗评价(肾脏病灶)
图 培唑帕尼治疗评价(肺部病灶)
图 培唑帕尼治疗评价(肋骨转移灶)
胸腹部CT(2024年1月16日):肾癌,右肾下极囊实性肿物,较2023年9月13日片无明显变化;两肺多发微结节,较前片未见明显变化;多发骨质密度不均,右侧第9肋、胸11椎体骨质破坏考虑转移;肝左叶小囊肿;左侧肾上腺钙化点。
3.病例小结
该患者为中老年男性,诊断为中危右肾透明细胞癌骨转移(cT2N0M1)。一线治疗采用培唑帕尼行单药靶向治疗,效果良好,目前PFS已超过1年。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后可控制。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一科副主任
河北省医学会男科分会委员
河北省肿瘤防治联合会泌外专委会委员
河北省急救医学会泌尿外科委员会常委
围手术期医院研究会泌尿学分会委员
沧州市肿瘤防治联合会委员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博士后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多篇
持有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姜利宁教授:
当前,泌尿外科医生不再仅仅局限于手术治疗,对系统治疗药物的认识不断加深,在MDT诊疗中的参与度也在不断提升,这对于肾癌患者的诊疗有非常积极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TKI联合免疫治疗在中高危肾癌患者中可发挥较大的作用。由于免疫药物的治疗费用较高,临床实践中TKI单药应用的场景可能更多。该患者一线治疗采用了培唑帕尼单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代亮教授:
该病例诊疗流程规范,患者生存获益显著。既往收治的肾癌患者中,不乏术后转移患者,培唑帕尼一线治疗的效果良好。培唑帕尼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其他TKI类药物相似,整体可控。值得注意的是,本例患者初诊时已有多处骨转移,培唑帕尼治疗的同时还联用了骨保护剂地舒单抗,体现了个体化治疗原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病例二:
培唑帕尼一线治疗切缘阳性肾癌,PFS已超27个月
病例汇报:黄烨清教授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病例点评:
成兵教授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农绍军教授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主治医师、博士
毕业于东南大学,获外科学博士学位
现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多篇。曾参与和主持国家级省市级多项科研项目
病例介绍
1.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女,38岁
主诉:体检发现右肾占位2周。
既往史:高血压1级,病史2年。
个人史:不嗜好烟酒。
辅助检查:
CT提示:右肾见约45*29mm软组织肿块影,形态欠规则,突向肾外,密度欠均,边界清楚,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内见多房分隔及小点状无强化脂肪密度影。
图 基线CT
术前诊断:右肾肿瘤(囊性肾癌?复杂性肾囊肿?)
2.治疗经过
外科手术:
后腹腔镜右肾部分切除术。术中见多房型囊肿,微黄色透明液体破溃由囊壁内流出。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肿瘤体最大径4.5cm。部分瘤体切面灰白,多发结节状。部分切缘见肿瘤组织。
一线治疗:
患者切缘阳性,术后挽救性培唑帕尼治疗,并随访至今。
术后27个月复查中腹部增强CT提示:术区见金属缝线影,边缘稍毛糙,增强后见微小片状低密度区。左侧肾上腺内侧支见径约12mm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腹腔未见明显积液。
图 左肾上腺低密度影
后腹腔镜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肾上腺肿瘤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
术后病理:皮脂腺瘤。
3.病例小结:
该患者为38岁青年女性,诊断为右肾透明细胞癌。考虑到患者的预期生存和生活质量,采取右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部分切缘阳性。术后患者采用培唑帕尼挽救性抗肿瘤治疗27个月,随访未见疾病进展和转移,也没有发现显著的药物不良反应。足以说明培唑帕尼在多房囊性肾癌的治疗中是确切起效的。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男科主任
江苏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男科学组成员
南通市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南通市医学会泌尿学分会委员
南通市医师学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南通编委会委员
擅长泌尿外科尤其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疑难复杂疾病诊治,专攻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及泌尿结石的微创手术以及手术前后各类相关问题的评估、决策和处理。
主要包括1、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等泌尿系统肿瘤腹腔镜手术,2、输尿管、膀胱尿道等泌尿系统结石腔镜手术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10余篇
擅长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复杂疾病诊治,专攻泌尿系结石的腔内镜治疗,如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等,泌尿系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腔内手术治疗
成兵教授:目前晚期肾癌的治疗手段日渐丰富,患者的生存期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本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规范、全面的评估。对于切缘阳性患者的治疗决策,该病例选择了培唑帕尼单药靶向治疗,取得了较为良好的生存获益,与我们临床应用的情况相似。既往我治疗过的一例肾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肺转移。综合评估后给予该患者培唑帕尼治疗,疾病控制超过4年,一般情况良好。
农绍军教授:既往临床中遇到切缘阳性肾癌患者,考虑到复发风险,可能会进行根治性手术。该患者部分切除术后切缘阳性,一线治疗应用培唑帕尼进行挽救性治疗,效果良好,为这部分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后续我们也将会在临床中进一步积累相关的经验,继续探索培唑帕尼的治疗潜力。
总结
国产培唑帕尼造福更多中国肾癌患者
肾细胞癌(简称肾癌)是泌尿系统中恶性度较高的肿瘤,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肾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根据近日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2022年中国新增肾癌7.37万例,死亡2.4万例[1]。作为TKI的典型代表,培唑帕尼凭借可靠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显著延长了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成为晚期肾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肾癌诊疗指南》推荐晚期肾癌一线治疗可采用培唑帕尼、舒尼替尼等药物。
COMPARZ是培唑帕尼上市前的头对头研究[2],研究结果显示培唑帕尼治疗晚期肾癌的非劣效性。培唑帕尼与舒尼替尼相比,在总体人群一线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方面疗效相当,其中在亚组分析中中国人群接受培唑帕尼治疗后PFS近14个月。同时培唑帕尼具有更好的缩瘤作用,二者中国人群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41%和23%。进一步危险分层分析提示低中危患者获益更加明显,低危、中危、高危组中位OS分别为42.5个月、26.9个月和9.9个月。此外,培唑帕尼在中国人群中一线中位PFS近14个月,ORR达41%,优于全球数据。在疗效相当的前提下,培唑帕尼的安全性更佳。国产培唑帕尼(齐鲁制药)已于2023年3月正式获批上市,这标志着中国的肾细胞癌患者可以通过更经济的价格、更高的药物可及性实现更优的预后。
本期两个病例一线治疗采用培唑帕尼(齐鲁制药)治疗,虽然面临的情况不同,但都是临床实践的缩影。无论是姑息一线治疗还是部分切除术后切缘阳性,培唑帕尼均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更重要的是,培唑帕尼治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不良反应可控。作为一款口服小分子TKI,培唑帕尼也将在晚期肾癌一线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为中国肾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1、郑荣寿, 陈茹, 韩冰峰, 等.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 2024, 46(3):221-231.
2、Motzer et al. N Engl J Med 2013;369:722–31.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