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BOC/BOA 2024 | 梁军教授:艾托组合抗体机制独特,肝癌免疫治疗再上新台阶

2024年07月1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7月5-7日,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4 China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期间,由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秦叔逵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以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梁军教授担任主席的“组合抗体肿瘤治疗进展专题会”顺利召开。会议内容主要围绕组合抗体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以下简称“艾托组合抗体”)在宫颈癌、肝癌以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等多个实体瘤中的前沿进展。会后,【肿瘤资讯】特邀参会嘉宾、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接受专访,畅谈艾托组合抗体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梁军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党委书记、肿瘤中心主任,北京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 

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内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内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姑息和康复专业委员会(CRPC)副主任委员 

国家抗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管理与协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药协会肿瘤药物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健委肝癌专家治疗组专家组成员

【访谈实录】
双免治疗的下一站:疗效更佳,安全更优

Q1:您如何评价当前双免疫治疗在肝癌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在您看来,这一治疗方法在肝癌治疗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梁军教授: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免疫学的深入探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开辟了肿瘤治疗新局面。以ICIs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模式在肝癌治疗中不断获得新的突破,进一步提升了肝癌患者的临床获益。IMbrave150研究显示,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方案)能够显著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可将中国肝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延长至24个月1。随后,HIMALAYA研究2-3以及CheckMate 9DW研究4的双免疫联合治疗也展现出卓越的疗效,有望成为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此外,艾托组合抗体作为一种靶向PD-1和CTLA-4的新型组合抗体,在Ib/II期研究中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应用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可达到6.7个月5,这一数据为晚期HC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再次证明了免疫治疗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重要价值。
 
艾托组合抗体作为PD-1和CTLA-4组合抗体,具有给药简便、价格实惠、临床管理便捷等多种优势。通过同时靶向PD-1和CTLA-4两个靶点,艾托组合抗体可更有效地解除肿瘤对免疫系统的抑制,增强T细胞的活性。而且,抗CTLA-4抗体被设计为具有较短的消除半衰期(t1/2),以减少其暴露并降低irAE的风险。在抗PD-1暴露持续时间稳定的情况下,减少抗CTLA-4暴露的独特特征可以提高耐受性,从而使患者能够更长时间地接受艾托组合抗体而不会因CTLA-4抗体介导的irAE而中断6
 
根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牵头完成的Ⅰ期研究显示6,艾托组合抗体在宫颈癌、非小细胞肺癌、肝癌等多个实体瘤带来了极具潜力的疗效与安全性,该研究纳入518例晚期实体瘤患者,是目前国内PD-1和PD-L1抗体上市前规模最大的I期临床试验,为艾托组合抗体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期待艾托组合抗体能够早日上市,造福国内广大的肿瘤患者。

艾托组合抗体的下一站:精准治疗,联合探索

Q2:在肝癌的综合治疗策略中,免疫治疗如何与其他治疗手段协同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梁军教授:我国是肝癌大国,国内肝癌的发病率位列第5位,死亡人数和死亡率位列第2位7。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筛查普及程度不够,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肝癌是一种生物学特性复杂的恶性肿瘤,意味着单一的治疗方法可能无法有效针对所有类型的癌细胞。从肝癌的疾病特点来看,肝癌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参与,综合使用多种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已显示出与其他治疗手段协同作用的巨大潜力,免疫治疗能够加强患者的免疫系统,在与靶向药物联合应用时可以在多个维度对肿瘤进行打击,提升抗肿瘤效果。目前靶向+免疫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有进步的空间。靶免联合治疗、系统治疗联合TACE/HAIC/消融/放疗等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随着对肝癌生物学特性的深入了解,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不断涌现。艾托组合抗体是PD-1和CTLA-4组合抗体,这一创新性药物的开发代表了国内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相信随着艾托组合抗体这样的创新药物在临床上的逐步使用,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会进一步提升,最终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参考文献

[1] Qin S, Ren Z, et al. Liver Cancer.2021;10(4):296-308.
[2] Sangro B, Chan SL, Kelley RK, et al. Ann Oncol.2024;35(5):448-457.
[3] Abou-Alfa GK, Lau G, Kudo M, et al. NEJM evidence.2022;1(8):EVIDoa2100070.
[4] Galle Peter R, et al. 2024 ASCO LBA4008.
[5] Bi F, et al. 2023 ASCO abstract 4077.
[6] Zhao YY, Ma YX, Zang A, et al. J Hematol Oncol.2023;16(1):50.
[7]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版).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Lis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jx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