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杨勇教授&李进教授&冯晨院长:如何共同促进中国原研ADC的开发和应用?

2024年07月08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抗体偶联药物(ADC)是当下新药研发浪潮中的一大热点,我国的ADC药物研发更是从跟随者逐渐走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目前,靶向HER2、TROP2等靶点的ADC蓬勃发展,逐渐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成果,开始走向临床实践。药物的研发离不开高校/科研机构、医院与药企的通力合作,在ADC高层闭门研讨会中,【肿瘤资讯】特邀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杨勇教授、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李进教授与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执行院长冯晨先生开展圆桌对谈,分享院校与研究型医院如何积极参与新药研发,畅谈ADC药物在国内的发展之路。

杨勇

二级教授/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药科大学 党委常委、副校长
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肿瘤发病机制研究与新药创制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百千万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和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

李进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 院长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 终身教授
亚洲肿瘤联盟(FACO)主席
CSCO基金会 理事长
中国药促会肿瘤临床研究专委会 主任委员

国家卫健委能建与继教肿瘤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前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Cancer Science 副主编

冯 晨

高博医疗集团 副总裁/上海地区 总经理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 执行院长
200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同年作为创始团队之一加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从事医院建设与管理工作,期间三度赴台湾长庚医院进行医院管理的深造。
其后先后任职于清华大学医学中心、远洋健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及首都医疗集团,担任管理职位
2017年加入高博医疗集团,担任副总裁,负责集团旗下上海和广东地区医院运营管理工作。

打造中国特色first in class创新药,高校将提供重要基础研究支持

杨勇教授:目前,全球医药产业位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医药产业也在从仿制、仿创结合走向主打创新药物。创新药物可包括me better、best in class等类型,未来也要努力探索first in class,基于中国临床实践,打造更适合中国患者的创新药物。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参与非常重要,因为药企、医院相对更少参与基础研究,而想要打造first in class创新药物,便需要从基础研究入手,而非顺着他人的脚步,做me too研发。我认为,应当在基础研究领域深入耕耘,努力转化成果,才能真正做到first in class。

这其中,高校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一领域深耕不辍,发表大量成果,收获针对细分人群的数据。基于这些成果,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展与医院、企业的合作,才能真正打造中国的first in class创新药物。药科大学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药科大学,也是学科门类最齐全、在校人数最多的药科大学,在培养人才之余,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开展基础研究及成果转化。高校不仅需要致力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也需要做好成果转化,成为科研的“仓库”,这对未来国家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药科大学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包括与南京市政府成立南京生物医药创新转化研究院,打造一站式的新药研发生态,希望通过平台的建设覆盖靶点研究到化合物设计、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的全链路转化,依靠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赋能,由战略研究院智库进行把关,通过创新药研发生态的建设,吸引全球科学家来到南京进行成果转化。我们也将和上海、长三角的医疗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共同研发创新药物,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品落地及市场化,搭建研究者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形成产业融合共同体。下个月我们即将召开相关会议,通过这样的优质创新转化平台发布研究者的成果与企业需求,将其有机串联,真正做到成果的落地和转化这一单独依靠学校或医院难以做到的事。我们希望在政府的有效引导和社会资本的加持下,共同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这一平台的搭建促进国内创新药的落地。

我国ADC研发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靶点优化和疗效提高是重要发展方向

李进教授:中国的ADC药物研发目前位于世界第一梯队,在2023年四五家企业将专利转让给欧美药企进行当地的市场化开发,体现了中国的ADC药物研发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目前,ADC药物对比化疗药物具有很大优势,作为一种具有靶向性的药物,由于其通过单克隆抗体精准作用于肿瘤表面抗原蛋白,作用更精准,因此毒性相对来说较低,疗效较好,达到了高效低毒的效果。

目前,国内的ADC药物中,TROP2、HER2靶点ADC的研发已经较为成熟,HER3、Claudin 18.2等也在开发中,相信未来随着不断对肿瘤表面抗原蛋白的挖掘,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靶点。而这些前置步骤可能需要大学帮忙完成,医院则负责临床研究的部分,最后由企业推动药品上市,完成整条产业链。

近五年来,新药研发的开展如火如荼,但也仍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靶点的适用人群太少。在胃癌中,HER2阳性人群即使包括++人群,占比可能也仅为15%,仍有85%的患者难以从HER2-ADC的治疗中获益。在新的时期下,希望我们可以继续挖掘更多创新靶点,开发更多创新产品,这一路程困难与希望并存。

另一个困难是疗效的提高。尽管现阶段ADC的疗效已经令人鼓舞,然而距离患者和临床医生的要求仍有一段距离,例如靶向HER2、Claudin 18.2的ADC,在二线或三线的应用中,无进展生存期(PFS)仅半年左右,总生存期(OS)仅1年。如果可以找到更好的连接子,更合适的有效载荷,或许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包括达到更好的安全性。这些都是未来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总体而言,ADC已经初步显示了希望,使得研究者认同其开发价值,希望未来可以从中取得更多研发成果。

研究型医院是研究者与企业间的桥梁,全方位流程优化助推药品尽早上市

冯晨院长:不止局限于ADC赛道,在整个生物产业的创新中,研究型医院都起到了重要的、全面的推进作用。当然,当下ADC赛道是研发热点,而我国的ADC研发又处于世界相对领先水平,因此,这便对我国的药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并没有过去的经验可以借鉴。

研究型医院最重要的职能在于搭建桥梁,辅助科学家与企业在平台中进行互动,包括与投资机构、相关部门的领导的交流。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型医院的衔接,使得所有相关方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的发展。其次,研究型医院作为最懂PI与最懂企业需求的研究机构,需要将各方需求结合,进行自身发展的完善,包括技术迭代、有效载荷的创新等。如何合理地开展临床研究,使用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完成前期验证,进入到临床研究阶段,这其中便需要李进教授这样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提供早期支持,从方案设计阶段深入介入,帮助企业少走弯路,降低不必要的时间及成本支出。

另一方面,我们也有更优化的管理机制,从项目立项到正式启动入组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远超同类医院,甚至既往经历中最快仅用3天便完成了伦理审批。因此,我们也在努力契合企业的需求匹配相关研究资源,希望通过有机地互动加快药物上市,即使在药物上市后,也可以给予到一定的帮助。例如按照需求灵活采购新型ADC。

我院在开展ADC相关临床研究时高度严格按照各类标准进行研究及数据记录,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分析,完善后续的研发及新适应症的申请。我们希望通过合作帮助企业更好地拓展事业,发现新的机会。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Tengyuan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