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领前沿,汇真声 | 第九届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外科规范化治疗论坛盛大开幕!

06月2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4年6月14-15日,第九届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外科规范化治疗论坛暨第六届北京肿瘤学会乳腺外科高峰论坛隆重开幕!此次大会旨在探讨乳腺肿瘤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发展方向,以推动临床诊疗水平进步。【肿瘤资讯】特别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2024年6月14下午

大会序幕徐徐拉开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孔祥溢教授作为主持人,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翔教授作为大会主席进行开幕致辞。王教授介绍了下午的会议日程,主要围绕乳腺癌外科、靶向、内分泌、免疫治疗等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在专家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提升区域乳腺癌的整体治疗水平。

image001.jpg王翔教授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彩刚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蒋宏传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郭宝良教授作为讲题及讨论环节的主持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杨其峰教授带来乳腺癌淋巴转移的新发现及精准诊疗的思考。他指出,淋巴转移研究揭示了腋窝淋巴结分组的不精准性,区域前哨淋巴结新解剖理论和背阔肌旁淋巴结新通路提供了更精细的转移路径理解,而胸肌间淋巴结在预后评估中扮演重要角色。

image003.jpg

杨其峰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对于腋窝淋巴结(SLN)评估策略的降阶发表了深刻见解。腋窝手术的降阶之路涉及多方面思考。需深入理解SLN的解剖学和功能学特性,重新评估切除手术的范围和目的。同时,腋窝手术的降阶并不意味着腋窝处理简化,而是需要放疗等手段的升阶来弥补。

image005.jpg

王殊教授

在讨论环节,赵海东教授、徐晓洲教授探讨了前哨淋巴结的研究进展与现状,指出当前处理阳性SLN的复杂性及挑战。同时,强调了影像评估在术前的重要性,以避免误诊和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黄建教授,北京世纪坛医院吕大鹏教授的精彩主持下开场。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郝晓鹏教授带来早期乳腺癌免疫治疗的行与思。郝教授指出,目前诸多临床试验表明免疫药物在各类分型新辅助治疗均有突破,但这些药物需要良好的预测疗效指标,并细分获益人群免疫药物的配伍和选择。

image007.jpg

郝晓鹏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国红教授详细梳理了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治疗策略。TNBC一般分化差,疾病侵袭性较强,可根据基因表达谱分析将其细分为不同亚型。当前以化疗为基础,并且分型而治,包括免疫治疗、PARP抑制剂、ADC药物等。

image009.jpg

宋国红教授

在讨论环节,徐玲教授、毛晓韵教授表示,尽管免疫治疗前景广阔,但临床应用需更多研究指导精准治疗,以最大化患者获益。早期应用免疫治疗的呼声较高,但实际操作中仍面临挑战,期待未来进一步推广至早期阶段。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由山西省肿瘤医院王玉教授,首医康复医学院徐青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范志民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韩国晖教授共同主持。

唐山市乳腺疾病防治中心马杰教授介绍了HER2+乳腺癌的治疗进展。在早期,以双靶联合化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是主要选择,而探索方向包括降阶梯治疗等。此外,新皮下制剂为患者提供了便捷的新选择。在晚期,后线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方案,但特殊人群如脑转移患者值得特别关注。

image011.jpg

马杰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俏教授梳理了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的治疗进展。对于早期HR+乳腺癌强调了强化辅助治疗的选择以及新辅助免疫治疗;而对于晚期乳腺癌,则着重关注CDK4/6抑制剂和post-CDK4/6抑制剂的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image013.jpg

李俏教授

北京医院华彬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的更新内容,包括进一步细化OFS获益的用药人群、OFS联合方案的选择,以及GnRHa用药时机。新增要点包括高危患者行GnRHa长效制剂的推荐,以及绝经前HR+/HER2-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路径。

image015.jpg

在讨论环节,丁百放教授、王文彦教授、刘刚教授探讨了HER2+乳腺癌的升阶梯和降阶梯治疗。同时,讨论了高危HR+乳腺癌强化辅助治疗的患者特征、高龄患者CDK4/6抑制剂的选择,特别关注了育龄期女性的生育问题以及放疗期间OFS的联合应用。

2024年6月15上午

开幕致辞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方仪教授作为主持人,赫捷院士、张勇书记、徐兵河院士作为名誉主席发表致辞,指出当前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防治工作加强但挑战犹存,如社会重视不足、筛查不广、诊疗水平不均。未来需加强宣教、扩大筛查、提升规范化诊疗水平。

image017.jpg

方仪教授

image019.jpg

赫捷院士

image021.jpg

张勇书记

image023.jpg

徐兵河院士

大会主席王翔教授、王靖教授表示,本次论坛就乳腺癌的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多学科综合治疗等进行深入交流,旨在加强学科间合作,探索新方向。同时,强调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并积极鼓励创新,共同推动乳腺疾病诊治的发展。

王翔.jpg

王翔教授

image025.jpg

王靖教授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翔教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余之刚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孙刚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王本忠教授作为主持人。

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再议早期乳腺癌治疗若干热点问题,例如基因检测、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策略。

image028.jpg

江泽飞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分享了中国肿瘤原创研究发展历程,并指出“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数智化将引领创新科研范式,实现肿瘤患者生存与生活质量双获益的局面。

image029.jpg

马飞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莹莹教授就早期乳腺癌高风险人群的识别发表见解,并通过临床研究提出当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分型而治实现个体化的精准治疗。

image031.jpg

在讨论环节,刘蜀教授、王一澎教授、高德宗教授就乳腺癌的诊疗规范、中国原研药物应用、高危人群治疗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了规范化、中国化和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骆成玉教授,国家癌症中心高纪东教授,包头市肿瘤医院张钢龄教授作为主持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朱丽教授分享了微创乳房手术市一经验,介绍了从开放手术到腔镜手术,再到机器人手术的变化发展。在引进推广和应用腔镜的技术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手术的技巧,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image034.jpg

朱丽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犇龙教授详细介绍了两步法乳房重建的现状和优势。它是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安全有效的方式之一,可让患者获得较好的术后美容结局,满足不同患者术后外形满意度的需要。

image035.jpg

杨犇龙教授

在讨论环节,罗飞教授、孙献甫教授表示,目前微创手术已普及,显示我国医疗水平的显著提升。机械技术推动手术方式变革,使得手术选择多样,但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体现从疾病到患者的理念转变。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滕月娥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聂建云教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欧江华教授作为主持人。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万青教授全面概述了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相关情况,包括国内外的癌症发病率、生存情况、死亡趋势变化,中国相比发达国家的生存率还需进一步提升。

陈万青.jpg

陈万青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唐玉教授介绍了探索性临床研究设计的十大关键问题。探索性试验具有新、小、快、灵活的特点,其目标追求确证性的实现,应以临床问题为抓手、临床价值指导下设计试验。

image037.jpg

唐玉教授

在讨论环节,王丽教授、俞悦教授表示,陈教授的讲题揭示了中国肿瘤发病的严峻形势,呼吁我们加强科普工作;而唐教授分享了临床研究的关键点,对临床研究者有重要启示。

2024年6月15下午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锋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曦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南林教授共同主持。

方仪教授分享了一项国产再生型补片用于乳房重建的临床试验结果,证实了其用于乳房重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未来可进一步验证乳房组织补片在不同乳房整形重建手术技术中应用效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

方仪.jpg

方仪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韩宝三教授概述了中央区乏脂型乳房的新定义,并深入探讨了即刻重建手术在面对这一特殊类型乳房时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创新策略。

image041.jpg

韩宝三教授

在讨论环节,张小丽教授、邢泽宇教授表示,方教授详细阐述了再生型补片的发展历史和手术变迁,强调了选择多样性对患者的重要性;而韩主任提出了中央区乏脂型乳房的新理念,并对乳头、乳晕的手术切除和保留程度发表了深刻见解。

第五部分

第五部分由北京协和医院周易冬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建东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波教授作为主持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程琳教授分享了疼痛管理在乳腺外科ERAS中的应用和实施。ERAS的核心理念是减少创伤和应激,其实施离不开多学科的有效协作,而缓解疼痛是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体验。

image044.jpg

程琳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毅教授带来了消融技术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与思考。对于消融治疗的应用前景,可用于评估乳腺癌新辅助效果;对于部分早期乳腺癌降阶梯治疗,消融可替代保乳;对于乳腺癌局部复发可替代治疗。

image045.jpg

周毅教授

在讨论环节,齐立强教授、刘秀军教授、王振宇教授表示,疼痛管理在乳腺癌全程管理中极为重要,需通过MDT和术前疼痛预防等手段来优化管理。同时,也指出消融技术应用于乳腺肿瘤时,需更精确的评估和适应症把控,以及充分的患者沟通。

第六部分

第六部分讲题及讨论环节由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曾健教授,北京肿瘤医院邵彬教授作为主持人。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葛睿教授详细梳理了HR+/HER2-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策略与合适人群,探讨了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价指标,以及CDK4/6抑制剂、ADC、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葛睿.jpg

葛睿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郭嫦媛教授分析了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瘤的特点与诊断要点,并介绍了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的要点、标本取材的流程、保乳手术切缘的判断方法等。

image048.jpg

郭嫦媛教授

在讨论环节,张树琦教授、侯天教授讨论了乳腺癌治疗中的麻醉选择、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策略及免疫治疗的应用。强调了对心脏问题较重的乳腺癌患者采用局麻手术的重要性,并提到HR+患者新辅助治疗的评判标准。

会议总结

会议尾声,王翔教授系统回顾了今日的精彩讲题,并发表了扼要精辟的点评。强调了在乳腺癌治疗中,不仅要考虑治疗技术的创新和进步,还要关注患者的具体需求和个体差异。

护理分会场

大会主席王翔教授、王靖教授、刘燕教授发表开幕致辞。高质量的护理不仅可以使患者的生理状况得以改善,更能在心理和社会层面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支持,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峰会聚焦乳腺癌康复、护理与管理创新模式,分享前沿护理知识,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

image049.jpg

刘燕教授

护理分会场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卢爱蓉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张志茹教授主持。

image051.jpg

张志茹教授(左)、卢爱蓉教授(右)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裘佳佳教授全面介绍了乳腺癌患者形体管理干预技术的研究与护理实践。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黄利虹教授分享了乳腺癌个案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及临床实践。个案管理即多学科团队、一对一的、全程化管理,确保患者接受完整的治疗与照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叶教授介绍了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体力活动、膳食营养、复查随访等。

裘佳佳.jpg

裘佳佳教授

黄利虹教授

刘叶教授

第二部分由湖南省肿瘤医院刘高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何昕教授共同主持。

image053.jpg

何昕教授(左)、刘高明教授(右)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燕教授分享了乳房再造的决策与管理,应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医护合作共同推动共享决策理念。方仪教授汇报了一例乳腺癌术后肩关节活动障碍、水肿病例,全面梳理了治疗过程,为临床实践积累了经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欣教授概述了淋巴水肿的定义,并分享了淋巴水肿综合消肿疗法的步骤与实践演示。

王燕教授

方仪教授

张欣教授

在与会嘉宾热烈的讨论下,护理分会场进入尾声。最后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伟教授总结陈词,指出此次大会不仅概述了当前乳腺外科护理的成就,也开启了新的起点,为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期待未来护理专业的发展更加广阔!

image055.jpg

张伟教授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in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nn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