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MDT模式下肿瘤中心建设如何破题?综流砥柱——综合性医院肿瘤中心建设专题会成功举办

05月17日

综流砥柱 ——

综合性医院肿瘤中心建设专题会成功举办




高位谋划,再谱新篇。5月16日,继专科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综合性医院肿瘤中心建设专项调研启动会后, 首场线上交流会成功举办。


大会以“综流砥柱——综合性医院肿瘤中心建设专题会”为主题 ,吸引了来自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的领导、专家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袁双虎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黄二丹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致辞,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罗力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大江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宁教授出席会议并作报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峰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淦鑫教授、山东省立医院杨哲教授、中日友好医院杨萌教授、山东省立医院冯虹教授出席会议并参与讨论,大会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承志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张红梅教授主持。


综合性医院在肿瘤防治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肩负肿瘤患者早诊早治和全生命周期管理重任,推动综合性医院肿瘤中心建设关乎医改大计、民生福祉,本次大会的召开,意义重大。 大会设致辞、知之益明、深度碰撞、行之愈笃、圆桌讨论等环节 ,参会嘉宾分享各自的真知灼见,构成了本次大会的一系列闪光时刻。






黄二丹 教授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黄二丹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在我国,初诊、手术和综合管理往往发生在综合性医院,后期治疗和防控往往出现在肿瘤专科医院,如何加强二者协同,各自明确工作定位,至关重要。在综合性医院建设肿瘤中心,将分散在各个专科的资源有效集中起来,探索单个重大疾病的一体化诊疗流程,做好肿瘤患者全周期管理,成为重要议题。


黄二丹教授强调, 发展肿瘤学科是目前综合医院必由之路 。肿瘤中心建设需要哪些与之配套的激励政策和评价指标,通过何种组织模式实现,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黄二丹教授透露,综合性医院肿瘤中心建设专项调研项目计划走访全国20家综合医院,分析处于不同程度的肿瘤中心面临的问题,帮助综合性医院以肿瘤专科优势打出品牌,并实现区域内肿瘤专科覆盖。


黄二丹教授希望,综合性医院肿瘤中心建设专项调研项目能够给医院高质量发展、学科进一步提升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管理的依据。


知之益明:

破题综合性医院肿瘤中心建设






罗 力 教授

复旦大学医院

管理研究所

罗力教授作了 “绩效国考视角下的临床专科建设”主题报告。他表示,医院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临床技能型医院、高诊疗水平医院、研究型医院,其中研究型医院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展的最高阶段。无论哪种规模、等级、性质的医院都要有动态发展观念,不断向更高层发展。


罗力教授表示,专科、学科、研科本质上是一回事,都由临床医生来承担,系由于视角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名称。


▸会上,罗力教授分享了关于学科建设的三点思考:



一是传统学科已经固化,突破在于新领域、新计划和新方法;


二是关注文化。“人才重要,培养人才的土壤更重要;规模重要,支撑规模的声誉更重要。”


三是关注协同。注重科研对声誉的带动作用。






李大江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李大江教授作了 “专病中心建设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从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与挑战、国际专病诊疗建设经验、华西专病发展模式探索、创新机制破解专病中心等方面进行了分享。李大江教授用“打造奇峰秀水”形容华西专病中心建设模式。


华西多学科诊疗经历了粗放、集中、整合的过程。如今,华西医院各专病中心已成为同行争相学习的对象。据李大江教授介绍,华西医院专病中心建设面向患者疑难重大疾病诊疗需求,结合特色专科资源优势,聚焦肿瘤、疑难杂症和多系统疾病,提升患者体验。 “专病专治”取得良好成效,各专病中心专病收治率均达90%以上


李大江教授表示, 专病中心是一种新型医疗服务组织形式 ,必然存在诸多与原有框架、机制不相容的问题。如何实现“新旧转换”,让专病中心真正融入医院高质量发展大局,是专病中心发展的关键问题。



行之愈笃:

四次MDT精准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



在病例分享环节,刘宁教授分享了“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1例”,该病例先后进行四次MDT,生动体现了MDT诊疗模式之于肿瘤患者治疗的重要价值。


2020年5月6日,该病例患者病理示:(左肺下叶组织)查见少量异型细胞,不除外腺癌;(纵隔淋巴结)符合腺癌;NGS基因检测示:EGFR、ALK等驱动基因(-)、PD-L1表达:TPS 5%。初步诊断及分期:左肺腺癌双颈部、纵膈淋巴结转移;双肺转移(cT4N3M1,IV期);驱动基因(-)、PD-L1表达:TPS 5%。


第一次MDT确定治疗方案

为化疗+免疫+抗血管生成治疗。 患者及家属担心化疗胃肠道反应,拒绝铂类化疗,2020年5月13日起给予患者培美曲塞二钠单药化疗+PD-1免疫+贝伐珠单抗抗血管治疗。治疗后整体疗效评价达到部分缓解(PR),病情进展缓慢。


第二次MDT确定治疗方案

为大分割放疗+PD-1单抗+GM-CSF。 治疗后,胸腔积液引流细胞学未查到癌细胞,贝伐珠单抗胸腔灌注,继续免疫单药维持治疗。


2021年7月7日至2021年9月6日,2周期单药免疫维持治疗,患者头晕、行走不稳、颅脑转移,追溯2021年5月颅脑MR 未见转移,进行第三次MDT。Meta分析显示,肺癌脑转移患者放疗联合免疫生存优于单纯放疗;肺癌脑转移放疗,同步免疫优于序贯。采取颅脑转移灶放疗3Gy×18次+PD-1治疗方案。


至此, 该病例整体治疗策略为应用抗血管生成+化疗+免疫治疗三联模式 ,两次局部进展后均加入放疗干预,免疫治疗贯穿始终。


一段时间后,该病例外院PET-MR检查发现多发转移瘤,进行第四次MDT,重新基因检测,患者拒绝。2021年12月2日复查CT示:双肺小类结节灶,考虑转移;双肺炎性病变;右肺间质性病变,较前加重,考虑癌性淋巴管炎,骨转移,肝多发转移,病情再次PD。


此次治疗方案:2021年12月4日行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200mg d1,8+卡铂治疗 400mg dl q21d;化疗期间患者IV骨髓抑制,给予促红、升白及升血小板治疗。未行第8天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化疗。2021年12月14日行血液版NGS基因检测:RET基因MCM10~RET融合 34.9%。






刘 宁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宁教授表示,免疫治疗时代三联治疗模式具有三大优势: 一是三联有效克服肿瘤异质性耐药,有效率更高;铂二联治疗模式作为后续治疗选择;去铂类化疗毒性更低,患者耐受更好。同时,三联治疗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二线治疗手段有限,PFS获益能否最终转变为OS的显著获益,毒副反应的患者耐受问题,以及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是否提高等。


刘宁教授指出, 放疗+免疫在临床上已经明显带来生存获益,但具体联合模式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刘宁教授总结, 以MDT为基石进行规范诊疗、精准施治,需要从影像、病理、生化、基因检测等多个方面充分了解患者病情 ,结合既往病史,对照诊疗指南和行业规范,通过多学科紧密合作,制定个体化精准放疗方案,以保证患者获益最大化。






袁双虎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会在袁双虎教授的总结中结束。 袁双虎教授对与会专家精彩分享和深入讨论表示感谢,同时,他希望,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综合性医院肿瘤中心建设和发展能取得新的进步,并在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评论
05月17日
周晓灿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药店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