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聚焦热点,大咖对谈 | 2024 POST-AATS直击肺癌围术期前沿话题

2024年05月1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SalYjNg8D5T1EIeExs7OpeaEUoWMwMWQ.jpg

2024年5月15日,A Talk 云端漫谈 NSCLC诊疗前沿学术云端研讨会于云端圆满召开。此次会议作为2024年美国胸外科学会年会(AATS)的会后会,聚集国内多位专家,分享了AATS大会中的最新进展,并交流了EGFR阳性NSCLC患者的辅助靶向治疗中的焦点问题。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分享临床经验,探讨优化策略,共同奉献了一场精彩学术盛宴。

主席致辞,统领全篇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俊峰教授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龙浩教授分别作开幕致辞。

刘俊峰教授表示,此次会议作为第 104 届美国胸外科学会年会(AATS)的会后会,将聚焦于肺癌围手术期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包括靶向药物在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等,希望通过对相关前沿学术内容的整理与讨论,加深对于最新临床进展的了解,希望与会者有所收获。

致辞刘.png

龙浩教授表示,AATS是受到关注的学术会议,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了解AATS中关于肺癌围术期治疗的相关进展,交流EGFR阳性NSCLC患者的围术期治疗,希望各位与会专家有所收获。

主席致辞龙.png

追寻前沿,书写新篇章

主持嘉宾:韩育宁教授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主持韩.png

上海市肺科医院谢冬教授分享了“2024 POST-AATS 肺癌围术期热点追踪”,分别从诊断标准与技术、新辅助治疗、手术治疗、辅助治疗及预后分析五个方面介绍了最新进展。

诊断方面,机器人支气管镜检查诊断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1cm肺部病变初始采样方法,更适合需活检肺结节患者。

新辅助治疗方面,IIIA期NSCLC患者额外接受2个周期新辅助治疗可达到更高pCR率,但动态ctDNA检测提示转阴率并未增加;新辅助信迪利单抗+化疗治疗EGFR突变NSCLC患者,ORR达到75%,为EGFR阳性患者使用新辅助免疫化疗提供了支持性证据;ChecakMate-77T研究更新结果显示,可切除NSCLC患者接受纳武利尤单抗围术期治疗显著改善无事件生存期,而且不影响手术可行性。

手术方面,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显示可切除NSCLC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微创手术,≥3级AE发生率,30/90天死亡率显著低于开胸手术;JCOG0802/WJOG4607L研究提示肺段切除数量与术后12个月肺功能显著相关,保留肺实质对于降低术后非肺癌死亡率至关重要;JCOG1413研究提示I-II期NSCLC患者接受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的淋巴结切除数量及N2分期比例相当,提示两种手术类型淋巴结清扫质量相当;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提示早期NSCLC患者“诊断-手术”间隔超过8周可能增加1年死亡风险,患者应尽量在诊断8周内进行手术;对于淋巴结转移的IA期肺腺癌患者,淋巴结切除数量≥12个可显著提高RFS和OS;无手术禁忌症患者的微创亚肺叶切除对比SBRT,30天死亡率较高,但90天死亡率更低,总生存率更高;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报道,II期SCLC患者接受手术对比未接受手术,1年和5年总生存率显著提高;不同的SLR术式、不同切缘距离生存率之间无显著差异;ThoracoAI人工智能VATS系统通过增强结节与手术结构识别,可简化手术过程、促进手术教育,改善胸部手术。

辅助治疗方面,ALINA研究更新结果显示,阿来替尼辅助治疗ALK阳性NSCLC患者,在各个淋巴结分期DFS均显著优于化疗。

预后分析方面,驱动基因突变最终阴性状态的患者病理缓解率和生存率更高,提示应在多个时间点进行驱动基因测序;回顾性分析提示对于高危患者应提供辅助治疗及更严格的监测方案;侵袭性病变与术后复发相关,特定基因组改变仅在早期复发中发挥重要影响;脑转移通常发生在术后2年内,侵袭性肿瘤生物学表现、淋巴血管侵犯、TPP53突变都与脑转移显著相关。

谢冬.png

随后,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金成教授、徐州市肿瘤医院侯予龙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张晓凯教授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赵洪林教授围绕2024 AATS大会中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讨论。微创手术对比SBRT的30天死亡率更高,但90天死亡率更低,越来越多数据支持了微创手术在早期肺癌中的安全性优势,未来建议在可接受手术的患者中仍应尽量接受手术;对于应接受手术的患者应尽量及时接受手术,国内一般不会太过推迟手术;术中清除淋巴结≥12个将可显著改善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该结果或将对临床实践产生影响。

郭金成.png侯.png张.png赵.png

聚焦靶向,共创新未来

主持嘉宾:胡卫东教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胡卫东.png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汪巍教授分享了“EGFR突变阳性NSCLC辅助靶向治疗优化策略及临床实践”。早中期NSCLC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5年O率仍不理想,近年来,EGFR+NSCLC辅助靶向治疗进行了多项探索。其中,ADAURA研究是全球首个证实在完全切除术后EGFRm IB-IIIA期NSCLC中采用靶向治疗具有统计学意义和显著临床改善的OS获益的III期研究,中位DFS则达到了65.8个月,夯实了奥希替尼作为此类患者辅助治疗的地位。国内自主研发的阿美替尼也开展了辅助治疗注册研究302研究,这是一项随机、对照、双盲、III期、多中心临床研究,目前研究已经完成入组,预计2024年下半年公布数据。

目前辅助治疗的开展仍存在CNS控制、高危人群获益、I期患者获益、去化疗等优化方向。对于CNS病灶,一代EGFR-TKI疗效欠佳,奥希替尼复发患者主要为局部复发,在研究中CNS转移率较低,阿美替尼的术后辅助治疗长期随访结果更新也显示3年DFS率达到92.4%,3年CNS DFS率达99%。而对于高级别成分/共突变/GGO残留的这类预后较差的患者,阿美替尼在研究中报告了积极的数据,对于I-III期伴高级别成分肺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2年DFS率可达98%,治疗EGFR伴共突变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1年DFS率也达到100%,对术后残留病灶也表现出疗效。对于I期患者,ADAURA研究显示了奥希替尼对于IB期患者的DFS和OS获益,目前探索阿美替尼针对I期人群辅助治疗有效性以及MRD精准指导价值的ASSIST研究正在进行中。针对高危人群,阿美替尼的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中也首证了对于I期甚至是IA期伴高级别成分肺腺癌患者,阿美替尼辅助治疗可显著获益。探索阿美替尼对于含高级别结构I期NSCLC进行辅助治疗疗效的APPOINT研究已经完成入组,正在随访中。关于辅助治疗去化疗的讨论,阿美替尼开展了联合或不联合化疗作为EGFR敏感突变阳性的可完全切除的II-IIIA期非鳞NSCLC术后辅助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标签临床研究APEX研究,目前该研究正在进行中。

图片1.png

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白钰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秋实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硕教授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杨志教授围绕早中期NSCLC患者术后控制CNS转移、辅助靶向治疗对于高级别成分患者的价值及辅助靶向治疗药物的安全性等话题分享了各自的看法。三代EGFR-TKI在控制CNS转移方面的疗效较一代EGFR-TKI更好。阿美替尼在辅助治疗研究中表现出色,对于高级别成分患者也同样具有出色疗效,这类患者即便分期较早也可能出现复发,应考虑进行辅助靶向治疗。辅助靶向治疗的安全性较为可靠,未来随着临床研究开展,阿美替尼有望成为EGFR阳性NSCL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用药。

白钰.png王秋实.png王硕.png杨志.png

会议总结

大会临近尾声,大会主席刘俊峰教授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本次会议围绕2024 AATS的相关进展及EGFR阳性NSCLC辅助靶向治疗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希望未来国内专家学者更多参与领域内顶尖学术会议。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围绕EGFR阳性NSCLC辅助靶向治疗进行了探索,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包括优势人群筛选、辅助治疗周期、联合化疗等,期待更多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数据解决这些问题。

总结刘.pn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
排版编辑: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