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皮肤微生物组的奥秘:揭秘其在乳腺癌放疗相关皮炎中的作用

03月21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JAMA Oncology

2024年2月1日,JAMA Oncology(IF: 24.799)期刊在线刊登了一篇由奥格斯堡大学医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Claudia Hülpüsch担任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的研究文章。该文章深入探讨了皮肤微生物组的丰度及其变化与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放疗期间所经历的急性放疗性皮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本文整理了文章概要,助您一文通晓研究精粹。

屏幕截图 2024-03-19 133230.png

背景

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不同患者对急性放疗性皮炎的反应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目前,关于微生物组在放疗前后与皮炎之间的病理机制以及相互作用仍待挖掘。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皮肤微生物组的初始构成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因素与乳腺癌患者在辅助放疗期间皮炎严重程度之间的潜在联系。

研究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研究者在一所城市学术大学癌症中心开展了一项纵向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研究的测序数据在2021年3月完成收集,随后的数据分析工作从2021年8月开始,一直持续到2023年3月。共连续入组了21例乳腺癌术后女性患者,其中1例患者在研究开始前撤回知情同意。

暴露因素:乳腺癌辅助放疗7周。

主要研究目标是探究基线时皮肤微生物组的组成及其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放疗引起的皮炎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为此,研究者收集了360个皮肤微生物组样本,这些样本分别在放疗前、放疗期间以及放疗后从患者的治疗区域及其对侧健康皮肤进行采集。使用16S(V1-V3)扩增子测序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细菌计数分析皮肤微生物组样本。

主要结果

在本研究中,共有20例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术后女性患者参与。患者中位年龄为61(范围:37-81)岁。患者的中位体质指数(BMI)为24.2(范围:17.6-38.4)。

通过16S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基线共生皮肤细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痤疮棒状杆菌)的相对丰度较低 (< 5%) 与重度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相关,准确度为100%(灵敏度和特异性为100%,P < 0.001)。

此外,在重度放射性皮炎患者中,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细菌计数显示,在出现重度症状前,皮肤细菌负荷普遍出现非种属特异性过度生长。随后,严重放射性皮炎共生细菌的丰度增加,与总细菌负荷的下降相吻合。

小结

本项观察性研究的结果揭示了皮肤微生物组可能在严重放射性皮炎的发病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为乳腺癌患者在接受辅助放疗时提供了一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这一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放射性皮炎病理机制的理解,而且为实现个性化预防策略提供了新的方向,有望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Hülpüsch C, Neumann AU, Reiger M, et al. Association of Skin Microbiome Dynamics With Radiodermatiti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JAMA Oncol. 2024 Feb 1:e236533. doi: 10.1001/jamaoncol.2023.6533.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in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in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3月23日
柳文戈
翼城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如何干预是个重要问题
03月23日
雷昕奕
永州市中心医院 | 胃肠外科
皮肤微生物组的奥妙。
03月22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揭秘其在乳腺癌放疗相关皮炎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