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4妇瘤专家高峰论坛 | 聚焦首个三代双分子G-CSF艾贝格司亭α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

2024年03月0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4年3月2日,由澳门妇产科学会以及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主办,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委会承办的2024妇瘤专家高峰论坛在中国澳门盛大召开。此次会议旨在聚焦妇科肿瘤诊疗的最新动态,交流港澳粤大湾区妇科肿瘤诊疗现状与临床经验,并探讨创新药物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进展。会中,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妇科程雯教授受邀以“全新升代,亿立长舒—全球首个三代双分子G-CSF亿立舒®”为题作学术讲演,分享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发展历程及首个三代双分子G-CSF艾贝格司亭α(亿立舒®)的临床应用。

“亿” 昔追今:G-CSF发展之路

G-CSF由造血细胞(原始集落形成细胞、中性粒细胞系祖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产生,具有抑制中性粒细胞凋亡,促进干细胞向中性粒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动员成熟中性粒细胞从骨髓进入外周血及增强成熟粒细胞的功能。1991年,第一代短效rhG-CSF上市,采用无额外修饰的单分子G-CSF结构,大部分由大肠杆菌具备,由于其局限性,具有半衰期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缺点。2002年问世的聚乙二醇化rhG-CSF(PEG-G-CSF)使用了PEG化修饰,使其具有较一代G-CSF更长的半衰期,但PEG化同样降低了G-CSF与受体的亲和力,在疗效和安全性未升级的前提下具有潜在的致敏风险。临床研究中,PEG-rhG-CSF与rhG-CSF也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表现相当。

图1.png

图1. 临床研究中,PEG-rhG-CSF与rhG-CSF的疗效和安全性表现相当[1-3]

G-CSF多年来的研发,注重疗效、安全与便捷三者间的平衡,如何提高药物亲和力、提高临床使用便捷性、化疗后尽早可用,同时进一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成为临床医生的关注重点。2023年,首个三代rhG-CSF-Fc融合蛋白艾贝格司亭α在中国和美国上市。

图2.png

图2. G-CSF发展历程回顾

“立”足当下:艾贝格司亭α创新之道

作为首个三代G-CSF,艾贝格司亭α具有三大结构创新优势。艾贝格司亭α是基于Di-Kine TM 双分子技术平台开发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Fc 融合蛋白,为国家一类新药,对比二代的聚乙二醇化G-CSF产品有差异化特征。艾贝格司亭α是全球首个G-CSF-Fc融合蛋白,并采取了独特的G-CSF双分子设计,制备则采取了哺乳动物细胞(CHO细胞)体系。通过Fc融合蛋白取代了PEG以在延长半衰期的同时保留了功能蛋白活性,此外由于采用了人源IgG2 Fc片段,避免了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DCC)及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效应。

图3.png

图3. 艾贝格司亭α采用了独特的双分子G-CSF与Fc融合蛋白结构

临床前研究中,去掉了PEG包裹的艾贝格司亭α较此前的非格司亭、培非格司亭具有更强的体外药效学活性;艾贝格司亭α独特的G-CSF双分子结构使得G-CSF与受体的结合概率大大提高;不同于大部分rhG-CSF采用的大肠杆菌制备,CHO细胞制备使艾贝格司亭α的蛋白产物更接近人体天然的G-CSF,活性更好,不容易引起过敏反应;避免使用了乙醇和吐温80,从而降低了相关过敏反应发生的风险。

“舒”写未来—艾贝格司亭α临床优势

在临床前动物模型中,艾贝格司亭α具有强于非格司亭和培非格司亭的药效学活性。艾贝格司亭α在其长达13年的研发历程中,历经7项I期临床、2项II期临床与3项III期临床,纳入受试者总计超1200人。

图4.png

图4. 艾贝格司亭α临床研究回顾

其中,在中国开展的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对照的III期SP11631研究中[4],艾贝格司亭α对比非格司亭用于乳腺癌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一级预防。在治疗中第1周期3级和4级中性粒细胞(ANC)减少的持续天数,艾贝格司亭α都非劣效于非格司亭,艾贝格司亭α组在3-4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ANC谷值水平和恢复时间等方面表现更优,整体不良反应特征与非格司亭相似,但骨痛、背痛的发生率更低。

图5.png

图5. SP11631研究中,艾贝格司亭α非劣效于非格司亭

图6.png

图6. SP11631研究中,艾贝格司亭α与非格司亭的安全表现

另一项全球、多中心、开放性、随机、双臂、阳性对照III期非劣效GC-627-05研究中[5],艾贝格司亭α对比培非格司亭用于乳腺癌化疗引起的ANC减少的一级预防。研究显示艾贝格司亭α可持续有效降低4级ANC减少的发生率,优于培非格司亭;第1周期4级ANC减少的持续天数,艾贝格司亭α非劣效于培非格司亭;艾贝格司亭α组与培非格司亭组ANC曲线变化相似,在化疗2-4周期都可持续降低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

图7.png

图7. GC-627-05研究中,艾贝格司亭α降低4级ANC减少的发生率优于培非格司亭 

多项研究中,艾贝格司亭α都显示可持续降低中重度ANC减少的发生率,同时,汇总分析也显示,艾贝格司亭α治疗依从性高,骨痛、背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图8.png

图8.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艾贝格司亭α可持续降低中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4-6]

目前,艾贝格司亭α是唯一在中、美两个获批上市且在美国获批化疗结束后24h用药的长效G-CSF,并在2024 NCCN造血生长因子指南中获得2A类推荐,国内也成功发布了《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临床用药指导原则》。艾贝格司亭α的三大结构创新带来了疗效、安全性、依从性等多重获益,将为接受抗肿瘤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更好地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聚乙二醇化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说明书.
[2] Drugs 2002; 62 (8): 1207-1213.
[3] J Clin Oncol. 2002 Feb 1;20(3):727-31. 
[4] Cancer Res (2022) 82 (4_Supplement): P5-16-14
[5] Blood (2021) 138 (Supplement 1): 4290
[6] 艾贝格司亭α临床研究报告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v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Do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