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昨日成就,明日蓝图|2023年乳腺癌年终盘点

02月01日
来源:肿瘤资讯

本次乳腺癌年终盘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马飞教授联袂主持,汇聚了乳腺癌领域的多位专家,共同梳理2023年乳腺癌领域前沿进展,促进学术交流与共同进步。【肿瘤资讯】特别整理了会议的核心内容,以飨读者。


良医汇“年终盘点”项目致力于汇聚和分享肿瘤学领域的年度重要研究成果,同时为未来的发展引领方向。自2017年启动以来,该项目已成功吸引了超过17万人次肿瘤医生同道的关注。

开场致辞

会议伊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马飞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场致辞,表达了对本次会议的殷切期望,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全面回顾2023年乳腺癌研究的丰硕成果,并激励医学同道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与科研探索中不断追求卓越,实现新的突破。
图片1.png

图片2.png

Session1:早期乳腺癌诊疗研究进展

主持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马飞教授
主讲人:广东省人民医院 廖宁教授

廖宁教授深入探讨了2023年早期乳腺癌领域的三大关键议题:如何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降阶梯与升阶梯治疗策略的探讨)、如何利用非传统研究设计和真实世界数据来指导临床实践,以及如何全面关注患者的整体治疗过程。廖宁教授从预防、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以及生存与支持治疗四个维度,为我们梳理了本年度早期乳腺癌领域的前沿进展。
 
在预防研究领域,IBIS-Ⅱ研究揭示了基线雌二醇水平对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效果的影响,引发了对未来通过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定制癌症预防措施及优化治疗剂量以最小化毒性的期待。
 
在局部治疗领域,SENOMAC研究的数据显示,对于T1-T3期原发浸润性乳腺癌或≤2个前哨淋巴结(SLN)宏转移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与否不影响无复发生存期(RFS)。这一发现为低负荷SLN转移患者豁免ALND提供了有力证据。NSABP B-51/RTOG 1304研究指出,新辅助化疗后达到ypN0的患者,局部淋巴结放疗(RNI)并未显著改善无复发间期(IBC-RFI)、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等结局。这表明,对于这类患者,豁免RNI或许可行。另一方面,OPBC05/EUBREAST-14R/ICARO研究证实,新辅助治疗后残留孤立肿瘤细胞(ITC)的患者,ALND治疗并未带来长期生存获益,这为豁免ALND提供了依据。
 
在全身治疗领域,免疫治疗在ER阳性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KEYNOTE-756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显著提高了早期、高危ER+/HER2-乳腺癌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CheckMate 7FL研究中新辅助化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也观察到了类似的pCR获益。这些发现让我们期待EFS数据的出炉,以确定最佳治疗组合。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方面,KEYNOTE-522研究的5年EFS更新显示出持续有临床意义的改善,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另外,CDK4/6抑制剂在HR+/HER2-早期乳腺癌辅助强化治疗的研究,如NATALEE和MonarchE,均显示了改善无浸润性疾病生存期(IDFS)的潜力。然而,这些强化内分泌治疗是否能替代化疗,以及患者的依从性和药物毒性问题,仍待进一步研究。
 
生存和支持治疗领域,我们见证了显著的进步,有研究显示对于早期乳腺癌治疗后的长期随访、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也是患者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在生育力保护方面,POSITIVE研究显示,对于HR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暂时中断内分泌治疗以尝试妊娠,并未增加复发风险,这些最新研究成果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育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4.png

讨论环节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李曼教授强调了在HR阳性乳腺癌治疗中,CDK 4/6抑制剂在辅助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她表示,尽管免疫治疗在HR阳性乳腺癌中展示巨大潜力,但仍需等待长期生存数据才能得出结论。同时,生物标志物在精准筛选免疫治疗受益人群方面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国红教授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在实施免疫治疗时对患者群体的精确筛选至关重要。她特别提到了免疫治疗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如心肌炎,并建议在治疗期间进行密切监测,以确保患者安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益定教授从外科视角探讨了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状态变化对放疗决策的影响,并探讨了在HR阳性乳腺癌治疗中实施降阶梯治疗的可行性。
 
最后,马飞教授在总结中提到,2023年早期乳腺癌治疗的关键词包括升阶梯与降阶梯治疗的统一、生存与生活质量的双重追求,以及从治疗向预防的过渡,并对未来在这些领域的努力和成果表示期待。

图片5.png

Session2:晚期乳腺癌诊疗研究进展

主持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史艳侠教授
主讲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王碧芸教授

 
王碧芸教授的报告聚焦于乳腺癌的三个亚型。在HR阳性乳腺癌的研究领域,在CDK4/6抑制剂一线治疗中,PALOMA-2(哌柏西利)、MONALEESA-7和MONALEESA-2(瑞波西利)和MONARCH-3(阿贝西利)均取得了中位PFS的显著获益,但在OS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结果。王碧芸教授进一步分析了CDK4/6抑制剂的应用策略,探讨了研究结果差异的可能原因、最佳治疗搭档的选择、一线治疗的适用性以及疾病进展后的治疗方案等。并分享了PARSIFAL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为选择最佳内分泌治疗搭档提供了新的视角;SONIA研究则为CDK4/6抑制剂在一线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见解;PALMIRA研究则尝试了跨线治疗策略;而INAVO120研究则为联合治疗方案提供了启示。
 
在新药研发领域,elacestrant基于EMERALD研究在2023年1月获得FDA批准,成为首个口服SERD药物,用于治疗ESR1突变的ER+/HER2-晚期乳腺癌。2023年11月,AKT抑制剂capivasertib也获得了FDA的批准,用于与氟维司群联合治疗携带PIK3CA/AKT1/PTEN变异的HR+/HER2-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王碧芸教授还深入讨论了PI3KCA/AKT/mTOR通路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在ADC领域,德曲妥珠单抗(T-DXd)的DESTINY-Breast04研究和戈沙妥珠单抗(SG)的TROPICS-02研究的最新数据在PFS和OS方面取得了与之前报道一致的积极成果。值得注意的是,新药Dato-DXd在TROPION-Breast01研究中展现出显著的PFS获益。在临床应用方面,T-DXd和Dato-DXd在化疗后的应用获得了循证医学的支持。T-DXd适用于HER2低表达的患者,而SG的证据则支持其在2-4线化疗后的应用。尽管这些ADC药物的临床布局已经相当广泛,我们仍期待前线研究数据的进一步呈现,以确定它们在治疗序列中的最佳位置。
 
在TNBC治疗领域,王碧芸教授探讨了如何优化当前以化疗和免疫治疗为基础的标准治疗方案,并分享了三种提高疗效的策略,包括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基础上加药的三药联合策略(如ATRACTIB研究、KEYLYNK-009研究、FUTURE-C-PLUS研究、IPATunity170研究);ADC取代化疗(ASCENT-04/KEYNOTE-D19研究、BEGONIA研究);以及加强免疫治疗策略,尽管这一领域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此外,王碧芸教授还提到了国内研究团队在免疫治疗领域的贡献,如殷咏梅教授领衔的SKB264用于后线TNBC治疗的研究,在2023SABCS年会更新了疗效数据,为TNB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领域,HER2CLIMB-02和HER2CLIMB-04研究展示了ADC药物与小分子TKI联合治疗的潜力,尤其是在脑转移患者中,这种联合治疗策略可能成为未来治疗的新选择。
 图片7.png

讨论环节

江苏省肿瘤医院张莉莉教授强调了CDK 4/6抑制剂在HR阳性乳腺癌治疗中的核心地位,并深入探讨了一线治疗策略的选择,指出并非所有患者都需在一线治疗中使用CDK 4/6抑制剂,尤其是在内分泌治疗反应良好的患者。她还提到了CDK 4/6抑制剂与内分泌治疗的联合应用,以及PI3K抑制剂在特定患者群体中的潜在价值。在骨转移问题上,张莉莉教授强调了预防下颌骨坏死的重要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樊英教授聚焦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耐药性问题,探讨了新型ADC和TKI药物的联合治疗策略。她指出,尽管在耐药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仍需更多创新性研究来克服HER2阳性乳腺癌的耐药性。樊英教授还强调了内分泌治疗新药研发的紧迫性,并提到了骨转移治疗中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菲教授讨论了HR阳性乳腺癌的治疗策略,提出了关于CDK 4/6抑制剂适用性的临床困惑,包括如何确定真正能从这种治疗中获益的患者群体,并分析了CDK 4/6抑制剂跨线使用的可行性。
 
史艳侠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尽管CDK 4/6抑制剂在HR阳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已经确立,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其应用策略。她提到新型药物的不断涌现,以及如何合理选择和组合这些药物以提高疗效。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史艳侠教授强调了克服耐药性的重要性,并期待未来有更多进展。在TNBC领域,她提到了免疫治疗药物联合应用的潜力,并强调了在骨转移SRE的全程管理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图片8.png

Session3:乳腺癌靶向治疗新疗法研究进展

主持人:浙江省肿瘤医院 王晓稼教授
主讲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张剑教授

 
张剑教授深入剖析了国内外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他首先提及了乳腺癌临床领域的十大热词,这些热词涉及CDK4/6抑制剂、TROP2抑制剂、AKT抑制剂以及免疫治疗等前沿领域,凸显了新药研发在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中的核心地位。
 
关于2023 SABCS年会,张剑教授特别关注了9项针对HER2、ER、AR、FGFR和PI3K等关键靶点的新药研究。他详细介绍了Zanidatamab,一种靶向HER2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与哌柏西利和氟维司群的联合应用在HER2+/HR+乳腺癌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他还提到了BB-1701,一种新型ADC药物,由马飞教授团队报告,该药物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中显示出初步的抗肿瘤活性。在ER和AR靶向治疗领域,张剑教授分享了vepdegestrant(ARV-471)的应用,这是一种基于PROTAC技术的新型药物,即使在多线治疗后仍能维持良好的疗效。他还探讨了在HR阳性乳腺癌中,促进雄激素治疗的新思路,以及PI3K、AKT和FGFR通路异常对治疗策略的影响和相应的抑制剂在这些通路异常乳腺癌中的应用。此外,他还分享了多激酶抑制剂Tinengotinib在转移性HR+/HER2-或TNBC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

图片9.png 
在国内乳腺癌治疗领域,我们见证了诸多令人振奋的进展。LEORARDA-1研究中的新型CDK4/6抑制剂Lerociclib、靶向HER2的ADC药物ARX788、针对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双抗JSKN003,以及TROP2抑制剂SKB264和新型B7-H4 ADC药物HS20089的研究,均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科研的实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此外,TORCHLIGHT研究中特瑞普利单抗在TNBC的应用,为我国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治疗视角。随后,张剑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在2023 ESMO年会上的3项口头报告,以及在2023 SABCS年会上的3项壁报讨论研究,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在乳腺癌研究领域的贡献,也为全球乳腺癌治疗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张剑教授强调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新靶点的探索、新药的联合应用以及新治疗方案的开发。他期待与国内外同行共同推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发展,以期达到更高的治疗水平。
 
图片11.png

讨论环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赵卫红教授强调了创新药物和新型治疗在乳腺癌研究中的热点地位,并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生物基础科学的飞速发展,我们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新药研发模式和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赵卫红教授提到了双特异性抗体的突破性进展和雄激素受体治疗策略的转变,以及基因检测技术指导个体化治疗的应用前景。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宋振川教授提到了ADC药物的两个发展方向:更精准的靶点和泛靶点药物。宋振川教授强调了新ADC药物的疗效、搭配策略和不良反应管理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治疗模式的变化,如对脑转移患者的系统治疗优先考虑,以及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一线治疗策略的更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熊慧华教授强调了肿瘤科医生应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她提到了双抗药物的未来发展,特别是针对单一靶点和不同机制药物的双抗,以及这些新药物可能对临床实践带来的变革。熊慧华教授还提到了个体化靶向治疗的重要性,以及随着治疗进展,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基因检测以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
 
在会议的总结环节,王晓稼教授强调了新药研发对于满足临床需求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随着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我们有望实现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从而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图片12.png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马飞教授对专家们对2023年乳腺癌研究进展的深入探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些讨论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马飞教授强调了诊疗体系的系统化和全面化,特别是在分子分型、(新)辅助治疗和生育管理等方面的显著进步。感谢专家们的辛勤付出,相信未来我们将迎来乳腺癌诊疗领域的更大突破。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Amber


评论
03月14日
邓勇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 | 乳腺外科
谢谢分享,学习学习
02月03日
颜昕
漳州市医院 | 乳腺外科
腺癌领域前沿进展,促进学术交
02月02日
李刚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 肿瘤内科
乳腺癌领域前沿大盘点,促进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