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盘点精要】2023肺癌年终盘点:回望旧岁多硕果,展望新途广无垠

01月26日
来源:肿瘤资讯

封面.jpg

岁末年初,正值新旧交替,为全面梳理过去一年肺癌领域的重要进展,展望未来的探索方向。【肿瘤资讯】重磅栏目之“肺癌年终盘点”如期而至。此次盘点内容分为七大模块,不仅包含肺癌围术期治疗进展、晚期治疗进展,还从经典治疗、新型治疗等不同角度展开梳理,更有一线、后线及全程化管等多维度的解析,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本次大会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韩解非博士和北京医院的赵喆博士主持,会议伊始,两位主持对此次线上和线下参加今年肺癌年终盘点的领导、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对此次肺癌年终盘点表示期待。

微信图片_20240123224002.png

开场致辞

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表示,在即将迎来新春佳节之际,很高心与领域内各位专家齐聚一堂,一起梳理、回顾和思考2023年肺癌重要进展。“读史使人明智”,希望通过对2023年肺癌工作的梳理能够明确未来努力和探讨的方向。王洁教授对肿瘤资讯年终盘点栏目走过9年时间表示祝贺,期待迎来10周年之际,大家能够一同回顾肺癌领域飞速发展的10年,也是中国肺癌领域浓墨重彩的10年。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晓晴教授介绍2023年肺癌领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今年的盘点涉及内容丰富且全面,参与专家有领域内老中青三代,更有资深专家、大咖给予重要点评和高屋建瓴的总结,相信与会的专家、学者定会取得重大收获。最后两位专家预祝本次肺癌年终盘点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Session 1:围术期NSCLC研究进展

主持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刘晓晴教授

图片3.png

2023围术期靶向治疗盘点

杨帆教授从辅助靶向治疗、新辅助靶向治疗以及仍未回答的争议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梳理和盘点。杨帆教授认为ADAURA研究、ALINA研究开创了早期驱动基因阳性NSCLC的辅助靶向治疗先河,成功经验是否能外推其他靶点,尚有期待;早期驱动基因阳性NSCLC的新辅靶向治疗仍在踌躇前行,而对于肿瘤克隆进化机制的深入理解,或许是打破僵局的方式之一;围术期靶向治疗时代到来,对于不同驱动基因突变NSCLC患者的最佳治疗模式和优势人群区隔,仍需更明智的临床研究设计。

图片4.pn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杨帆教授

NSCL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进展与困惑

岳东升教授介绍了免疫治疗的发展飞速,并迅速在围术期应用中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CheckMate 816研究是免疫围术期应用的基石研究,随后AEGEAN研究、Neotorch研究、RATIONALE 315研究、CheckMate 77T研究以及KEYNOTE 671研究奠定了围术期免疫治疗的重要地位。目前,围术期免疫治疗面临的思考与问题包括替代终点、优势人群、手术结局以及突变人群等,未来仍待进一步的探索。
图片5.png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岳东升教授

讨论环节:

毕楠教授表示目前肺癌治疗较以往已取得大幅度提升,并强调了“夹心饼”模式的优秀疗效,但临床具体应用中需结合患者的个体化情况。项轶教授根据临床经验分享了个人观点,尽管不同驱动基因患者对于围术期靶向治疗的敏感性不同,但总体来说,围术期治疗仍是可获得明显疗效的重要治疗模式。茅腾教授介绍到真实世界中治疗与指南仍有一些差异,真实世界的治疗需考量更多的综合因素。陈克能教授从外科医生角度肯定了免疫治疗对肺癌整体治疗的重要地位,并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陈克能教授表示,这是革命时代,肺癌治疗正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片6.png

Session2: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治疗进展

主持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潘跃银教授

图片7.png

联合治疗在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中的应用进展/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管理

在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中,免疫治疗是关键性治疗手段之一,无论是一线还是后线,免疫治疗均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免疫联合策略进一步提升患者获益,巩固了免疫治疗的标准地位。随后王燕教授分享了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特点以及临床管理策略和管理原则,为临床的具体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图片8.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燕教授

讨论环节

对于临床上免疫耐药的复杂机制和应对策略,李琳教授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分享了其对耐药机制的理解以及应对策略,介绍免疫治疗中“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强调了获益人群的精准筛选。宋启斌教授认为标志物的探索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未来仍需利用多学科手段、二次活检以及精准治疗等进一步提升耐药人群的获益。姚煜教授就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的二线治疗分享了自己的临床治疗考量,并着重介绍了活检的重要性。
 图片9.png

Session3:罕见突变NSCLC治疗进展

主持专家:浙江省肿瘤医院 范云教授

图片10.png

ALK/ROS1/MET/HER2阳性NSCLC研究进展

董晓荣教授分别对ALK、ROS1、MET、HER2等多种罕见靶点的国内外相关治疗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董晓荣教授表示,近年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和研究进展为过去无精准靶向药物可用的罕见突变NSCLC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期待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和更多药物的面世以造福更多患者。
 图片11.png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董晓荣教授

ALK阳性NSCLC治疗的创新与探索

杨云鹏教授由ALK阳性NSCLC围术期和晚期一线及后线治疗的最新进展和相关研究展开了全面介绍,并分析了目前临床仍面临的一些难题和挑战。总体来说,杨云鹏教授认为阿来替尼术后辅助治疗疗效确切,应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方案;一线治疗百花齐放,增效减毒是未来探索方向,耐药后挽救治疗强调精准用药的重要性。

图片12.png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杨云鹏教授

讨论环节

苏春霞教授和王佳蕾教授就临床上多种罕见靶点突变NSCLC患者的用药选择问题,分别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和体会进行了分享,并对特殊患者,例如脑转移患者以及耐药患者治疗方案制定的考量因素进行了深入讨论。

图片13.png

Session4:IV期NSCLC患者全程化管理

诊疗进展

主持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韩宝惠教授

图片14.png 

Ⅳ期NSCLC患者全程化管理诊疗进展

储天晴教授聚焦晚期NSCLC脑转移和骨转移患者,针对该类特殊人群的诊疗现状、治疗规范、全面管理以及随访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介绍和分享。储天晴教授表示,IV期NSCLC常见合并脑、骨部位等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存,需提高临床重视,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需进行全程监测和随访。 

图片15.png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储天晴教授

讨论环节

李勇教授和储天晴教授围绕驱动基因阳性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展开了临床经验和见解的讨论,并就靶向药物和联合治疗方案选择的依据展开了分享。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显著提升了晚期和围术期患者的治疗结局,但临床应用中仍需精准筛选获益人群。

图片16.png

Session5:经典突变NSCLC治疗进展

主持专家:上海市肺科医院 周彩存教授

图片17.png

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一线及后线治疗进展梳理

段建春教授围绕“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一线治疗进展梳理”和“EGFR TKI耐药后治疗方案的探索”两个模块展开了深入分享和充分解读,段建春教授分享到,未来,三代EGFR TKI耐药后治疗策略的探索可主要从基于耐药机制和不基于耐药机制两个方向进行,新型检测平台及Biomarker或将进一步指导肺癌患者精准化诊疗管理。

图片18.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段建春教授

2023年全新三代EGFR-TKI新进展

虞永峰教授由IBIO-103和IBIO-102两项重要研究为切入点,全面梳理了以贝福替尼为代表的中国原研EGFR-TKI的重要进展。虞永峰教授介绍到,基于前期研究数据,贝福替尼或可成为中国T790M突变阳性或EGFR敏感突变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全新治疗选择。

图片19.png

 上海市胸科医院 虞永峰教授 

讨论环节:

对于EGFR突变N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朱正飞教授表示,根据目前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其更多的会选择靶向治疗而非联合治疗方案,这其中还出于对临床获益和不良反应的综合考量。朱正飞教授说到,在肿瘤临床治疗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未来还有巨大的探索空间以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图片20.png

Session6:SCLC治疗进展

主持专家:吉林省肿瘤医院 程颖教授

图片21.png

广泛期/难治性SCLC治疗进展梳理

王慧娟教授首先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该领域首个免疫联合化疗5年OS数据、2项Ⅲ期临床研究阳性数据公布,进一步巩固免疫联合化疗的一线治疗地位,在此基础上,联合序贯/同步放疗,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需进一步验证。紧接着,王慧娟教授分享了复发难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其认为小细胞肺癌的精准分型、新的靶点和新机制药物等是未来重要的探索方向。
 图片22.png

河南省肿瘤医院 王慧娟教授

讨论环节:

对于临床上快速复发SCLC患者的治疗方案的选择,郭其森教授根据自身临床经验认为单药疗效略显不足,联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而柳菁菁教授则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和全程化管理在复发性SCLC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对于SCLC尚未实现精准治疗,二位教授指出了未来解决该类难题的一些探索方向。
 
 图片23.png

Session7:肺癌领域ADC等新型治疗研究进展

主持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洁教授

图片24.png

肺癌领域ADC药物研究进展

任胜祥教授首先介绍了ADC药物发展史、组成、抗肿瘤机制及主要抗体靶点。紧接着,任胜祥教授全面解析了ADC单药数据更新和双抗ADC及联合治疗的进展。2023年,HER2-ADC已获批,TROP-2完成3期临床研究,HER3、MET、B7H3靶点均显示良好效果;双抗ADC和联合治疗或许是ADC增强疗效的重要策略。

图片25.png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任胜祥教授

Trop2 ADC肺癌研究最新进展

胡洁教授着眼于TROP2 ADC在肺癌领域的研究进展展开了精细且全面的梳理。TROP2在肺癌中广泛表达,是理想的ADC靶点,TROP2-ADC单药均在经治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中初步显示出有效性和可控的安全性;目前均在积极布局“从单药到联合治疗”、“从后线到一线”的NSCLC临床研究探索。
图片26.pn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胡洁教授

讨论环节:

对于目前ADC药物的发展,李子明教授谈到TROP2-ADC在肺癌治疗中,尽管疗效有所提高,但仍不尽如人意,肺癌领域获批的ADC类药物寥寥无几。未来精准筛选患者人群或许可进一步提升其疗效,而加强疗效方面联合策略值得进一步探索。汤传昊教授从一个全新的视角,ADC抗肿瘤作用机制方面分析了未来或许可探索的方向,但其强调未来在追求疗效的同时,仍需注重可能带来的临床毒性。
 图片27.png

大会总结

会议临近尾声之时,大会主席王洁教授感触到,肿瘤资讯肺癌年终盘点已走过9年历程,这9年也是肺癌领域以及中国肺癌诊疗快速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期待该栏目未来能够持续开展。王洁教授和刘晓晴教授总结,在众多专家的参与下,今年的盘点内容全面且深入,是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期待2024年肺癌领域能够迎来更多的进展与突破。最后,两位专家对与会的所有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春节问候,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N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Vick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1月29日
刘祥东
湛江市第一中医院 | 肿瘤科
学习
01月29日
刘全义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庆新桥医院) | 药剂科
学习肿瘤新知识新进展
01月28日
李刚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 肿瘤内科
内容丰富,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