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超凡联盟】贾占奎教授:重建希望,探讨膀胱癌患者的保膀胱之路

01月0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侵袭性和异质性,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保膀胱治疗需求越来越多。本期【肿瘤资讯】特别邀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贾占奎教授对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保膀胱治疗以及随访进行深入解读。

本期特邀专家—贾占奎 教授

贾占奎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全国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机器人学组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促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健康科技学会泌尿外科疾病诊疗创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健康科技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泌尿外科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
河南省中青年骨干学科带头人
河南省中青年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中国泌尿系结石联盟华南基地河南中心副主任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通讯编委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青年编委
《BJUI中文版》编委
河南省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

警惕膀胱癌常见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加强早期筛查

贾占奎教授:膀胱癌的发生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变化过程,既有内在的遗传因素,又有外在的环境因素。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30% ~50%的膀胱癌由吸烟引起,吸烟可使膀胱癌危险率增加2~4倍,其危险率与吸烟强度和时间成正比。另一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为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职业因素是最早获知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约20% 的膀胱癌是由职业因素引起的,包括从事纺织、染料制造、橡胶化学、药物制剂和杀虫剂生产、油漆、皮革及铝、铁和钢生产等职业。另外,膀胱癌还可能与遗传有关,有家族史者发生膀胱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症状,尤其是间歇全程无痛性血尿,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血尿出现时间及出血量与肿瘤恶性程度、分期、大小、数目、形态并不一致。此外,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和盆腔疼痛等症状也是常见表现。这些症状常与弥漫性原位癌或浸润性膀胱癌有关,而早期膀胱癌无此类症状。其他症状还包括输尿管梗阻所致腰肋部疼痛、下肢水肿、盆腔包块和尿潴留等。有的患者就诊时即表现为体重减轻、肾功能不全、腹痛或骨痛等晚期症状。

膀胱癌的发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出现了临床症状,另一种是在体检的时候意外发现。早期发现膀胱癌,首先患者本身要有健康意识,出现问题(血尿)不能拖延,需要及时就医。对于血尿患者,首先需要做尿常规,泌尿系彩超进行初步筛查。如果高度怀疑,则进一步行增强CT、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保膀胱方案丰富膀胱癌患者治疗选择,但也需平衡获益与风险  

贾占奎教授:膀胱尿路上皮癌约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的90%,根据其是否侵犯膀胱肌层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是MIBC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不仅难度大,还伴随着较多的术后并发症,如感染、麻痹性肠梗阻和伤口愈合等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膀胱全切给患者带来的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临床诊疗中患者在了解到具体治疗细节后,往往更加恐惧与抗拒。

随着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日益增加,寻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以外能够达到治愈的、保留膀胱的治疗方案显得极为重要。目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膀胱部分切除术(PC)、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都是保膀胱治疗的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上推荐应该建立保膀胱多学科协作团队,由泌尿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以及超声介入康复等多个科室组成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可以根据每位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保膀胱治疗可避免因手术带来的不良反应和排尿方式改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即使肿瘤复发仍有进行挽救性手术的机会。保膀胱治疗的优点是可以保持膀胱功能和生活质量,但也有一些缺点,如治疗效果不稳定、需要密切随访、可能延误最佳手术时机等。因此,保膀胱治疗也并不适合所有的NMIBC患者,尤其是那些有高危因素或肿瘤进展迅速的患者,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保膀胱治疗后需要注意定期随访和复查

贾占奎教授:《中国膀胱癌保膀胱治疗多学科诊治协作共识》提到,保膀胱治疗期间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疗效评估,以及及时处理复发或进展的情况。随访和评估的方法包括尿液脱落细胞学、膀胱镜、影像学检查(超声、CT和MRI等)。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判断患者是否达到完全缓解(CR),即肿瘤完全消失;是否出现复发或进展,即肿瘤再次生长或侵犯到肌层;是否出现转移,即肿瘤扩散到其他部位。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调整治疗方案或转换治疗策略。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r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BJ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