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坚守初心十五载,砥砺前行再启航:上海乳房重建论坛圆满举办

2023年12月1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3年12月13-14日,由上海市抗癌协会,上海市防癌抗癌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复肿”)承办的第十五届上海乳房重建论坛圆满落幕。众智荟萃,思想激荡。乳腺外科、整形外科学界的专家、学者以及同道们齐聚黄浦江畔,共话乳房重建新兴进展。本次会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广泛,以手术演示、MDT讨论与分享授课等多元形式全面追寻前沿进展,分享诊疗经验,为与会嘉宾缔造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高质量学术盛宴,在黄浦江畔唱响了乳房重建醍醐之音。

华章初启:上海乳房重建论坛正式开幕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犇龙教授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沈镇宙教授、吴炅教授与邵志敏教授共同献上了开场致辞。吴炅教授回溯了上海乳房重建论坛举办的历史,感言道论坛规模迅猛扩张的背后,隐含的是我国乳房重建医学发展的跃迁,如今论坛作为乳房重建技术交流的高质量学术平台,蜚声中外,相信将继续助力引领着我国临床医生在乳癌治疗的同时关注乳房保护。邵志敏教授则通过对复肿自2000年建科一路走到现在,形成相当规模、相当水平学术队伍中难忘历程的追忆,表达了对论坛继续打造医疗技术高地和医学人文高地的期待,也表达了希望论坛的平台力量能助力高质量的乳房重建技术广泛铺向整个华夏大地的美好愿景。沈镇宙教授则在两位发言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分享了论坛开展的初衷,表达了对与会专家、学者们“永葆初心,践行始终”的深深厚望,与对诸位学者将习得的先进理念、经验真正实践到患者身上,让我国更多乳癌患者获益的殷殷期盼。

(按致辞先后顺序排序,从左至右分别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邵志敏教授、沈镇宙教授

蓄势已发:临床实战,“手把手”、“面对面”解读重建

为了给与会嘉宾带来更加精彩详实的内容,本次手术直播教学于NO.61、NO.66、NO.67三个手术间同步开展。NO.61首台手术由我国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赖鸿文教授为我们带来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NSM(保留乳头乳晕的全乳切除术)+ SLNB(前哨淋巴结活检)+胸肌前假体重建+补片。赖教授术前使用美蓝+透明质酸钠混合凝胶进行了腺体边缘的标记,对于标记腺体边缘的方式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杜正贵教授点评指出:美蓝+透明质酸钠标记的方式可有效避免亚甲蓝的扩散,并使术者能在腔镜下精准识别标记点,便于术中明确腺体边界。紧随其后的NO.61次台手术为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John W. Shuck教授演示的SSM(保留皮肤的全乳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DIEP(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重建术。广东省人民医院廖宁教授点评道,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具有独特优势,如可通过对位置的转换使术者更好地观摩更深层次的胸大肌前缘、乳房后间隙等处,并对之进行操作;其次,达芬奇系统可使手术更加精准化、无痕化。期待达芬奇手术在我国更大范围的开展。
 
在NO.66手术间,中国台湾三军总医院陈锡根教授同步为我们展示了SSM+DIEP重建术后改型手术,包括乳头重建+局部脂肪抽吸移植+腹壁猫耳朵修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穆籣教授点评道,局部皮瓣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乳头重建术式,然而通过此法重建的乳头,高度会萎缩至少30%~50%,所以在手术时需注意使乳头高度高于对侧50%。其他乳头重建术式也有各术式需要注意的点。无论使用何种术式,乳头直径、高度、朝向、颜色的对称性都应是术者的追求。之后,牛津大学外科学、英国肿瘤外科协会主席(BASO)Michael Douek教授为我们演示了NSM+SLNB+胸肌前假体重建术。在操作术前画线步骤中,江苏省人民医院史京萍教授点评道,画线标注体表标志和测量基本径线是乳房整形外科的重要步骤。重要的体表标志、内外界、乳头的高低、下皱襞等都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加上术前良好的设计规划、术中的调整与术后的包扎,才能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关于假体放置于胸肌前/胸肌后的选择,Douek教授指出这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皮瓣厚度,对于体型消瘦(皮瓣薄)的患者,不建议进行胸肌前乳房重建,否则会导致外观不协调。
 
NO.67手术间首台手术由浙江省台州医院郑有卯教授操作完成,他带来了淋巴水肿LVA(淋巴管-静脉吻合)演示。郑有卯教授在术中充分展示了ICG(吲哚菁绿)淋巴管显影的图像,并介绍了切口选取的方法。随后,吴炅教授为我们演示了NSM+SLNB+TUG(横行股薄肌皮瓣)重建教学,并介绍了TUF与DIEP皮瓣的区别和优缺点。NO.67最后一台手术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晓燕教授主刀的左乳肿块扩大切除+OPS(保乳整型)手术,具体方式为胸外侧脂肪筋膜瓣容积替代。
 
至此,论坛首日的手术教学已圆满呈现,直播长达9小时,业内人士赞誉有加。 

精彩持续:中外名家齐聚,交流中共促重建理念的碰撞、融合

Session1 回顾与现状

次日的论坛在吴炅教授对中国乳房重建及乳房重建论坛的15年历程和现状点评做中拉开帷幕。他感言道,十五个春秋以来,我们共同见证了上海乳房重建论坛的发展,与中国乳腺癌患者保乳比例的显著提升。让我国乳腺癌保乳与乳房重建技术与国际同行比肩是复肿团队苦心孤诣举办论坛的初衷与使命,期待同行锐意进取,砥砺前行,为我国乳房重建揭开崭新篇章。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

Session2 前沿视角

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Jesse C. Selber教授的《机器人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主旨报告下,我们迎来了次日的学术内容环节。Jesse C. Selber教授指出,目前,达芬奇机器人在整形手术中已有一定规模的实践,未来应用前景广阔,John W. Shuck教授对Jesse C. Selber教授“The future is robotic“的观点表达了高度认可,表示期待“机器人外科”领域的持续探索。

12.jpg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Jesse C. Selber教授

紧随其后,美国克利夫兰诊所Chen Weifan教授系统性地回顾了淋巴外科的现状、争议、共识以及经验,他指出从最早的淋巴结移植术,到淋巴管移植术,到目前广为人知的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再到近十年的新技术LYMPHA、DD-LVA等,都有各自的长短板和适用条件,并围绕当前淋巴外科的前沿问题进行了讨论。郑有卯教授称赞Chen教授在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上不断攀登、挑战高峰,并表示他对于预防性淋巴水肿手术和淋巴结静脉吻合的经验为全世界范围内淋巴外科领域医生均带来了宝贵启迪。

13.jpg美国克利夫兰诊所Chen Weifan教授

下一位讲者是来自我国宝岛台湾的陈锡根教授,其对目前中国台湾乳腺癌治疗、乳房重建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对如何落实跨学科合作及整合的治疗进行了展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柳光宇教授表示我国台湾的乳腺癌筛查和乳腺癌健康保险政策都值得大陆学习,目前我国大陆存在的乳房整形项目不纳入医保、整形率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14.jpg(中国)台湾三军总医院陈锡根教授

紧接着,美国乳腺外科协会(ASBrS)前任主委,现任董事会主席Jill Dietz教授介绍了美国乳腺外科医生培训的相关内容,以及美国的外科学协会对建章立制工作的一些见解。吴炅教授则对应地分享了“中国视角”,指出中美两国医学教学背景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乳腺专科医生培养模式,比如,在相关学协会与国家所推行的包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修制度等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帮助下促进中国乳腺医师的成长。

15.jpg美国乳腺外科协会(ASBrS)前任主委,现任董事会主席Jill Dietz教授

紧随其后,牛津大学外科学、英国肿瘤外科协会主席(BASO)Michael Douek教授聚焦植入物重建的临床热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享,总结了乳房植入物相关研究进展、不良事件、与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关系等热点问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锋教授指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探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6.jpg牛津大学外科学、英国肿瘤外科协会主席(BASO)Michael Douek教授

接下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刘春军教授以《乳房再造中如何像整形外科医生那样进行思考》为题,基于自身实践传递了对整形外科核心理念的理解,以及在切除+重建手术中贯彻相应理念的方法论。金锋教授对刘春军教授的观点表达了认同,并表示一个乳腺外科医生想要做好乳房重建工作,首先需要具备整形外科的整体思维,然后才是对技艺精湛度的追求。

17.jpg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刘春军教授

Session3 学术进展

在这一环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章一新团队的喜雯婧分享了其所在团队在人工智能在修复重建外科领域中研究进展的一些学习和探讨,并展示了AI DIEP穿支定位项目的一些初步探索。

18.jpg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喜雯婧

吴炅教授随后介绍了其团队进行的一项COSTA随机对照研究的数据,汇报了目前一步法与两步法植入重建在满意度、并发症等方面的数据。他总结道,从围术期的总体短期并发症发生率角度来看,两步法的并发症显著低于一步法。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国胜教授介绍了脂肪移植在乳房重建技术当中的应用,总结了脂肪移植的优势、适应症、安全性等问题,并分享了他们保乳联合即刻脂肪移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注册研究结果,认为脂肪移植不仅具有良好的效果,也具有较好的长期安全性。

20.jpg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国胜教授

最后,来自日本国立全球健康医学中心整形与重建外科部的Takumi Yamamoto教授线上分享了淋巴水肿相关研究进展,介绍了淋巴水肿、放射性溃疡、淋巴瘘的各种治疗手段和手术方式,并对他们中心的病例进行了分享。

21.jpg日本国立全球健康医学中心整形与重建外科部Takumi Yamamoto教授

Session4 实践与争议


灵感交织:圆桌讨论,同策未来

下午进行的是本次会议组织者独具匠心设计的圆桌会议环节,以线上投票+专家观点的形式紧扣乳腺癌治疗和重建中的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


议题一:辅助治疗与乳房重建:优化与革新

弗吉尼亚大学Inova Schar癌症研究所乳腺癌研究主席,弗吉尼亚大学医学教授,美国乳腺外科协会(ASBrS)前任主委,前任董事会主席Shawna C. Willey教授首先就腋窝管理进行了专题引言,详细列举了腋窝降级治疗大背景下从早期到新辅腋窝治疗中已达成的共识、尚存在的争议和即将发布的新研究,并着重分享了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Magtrace在延迟SLNB中的应用与价值。紧接着,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余科达教授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俞晓立、云南省肿瘤医院聂建云、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王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傅佩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汪成教授围绕乳房重建与新辅助化疗、放疗的关系,针对5个具体问题展开了投票和讨论。余科达教授总结道,每位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病情都具有独特的背景,但首先凌驾于个性管理之上的,一定是对共通性管理的追求,只有贯彻统一原则,执行统一高水准的质量标准,才能为患者提供最规范化的治疗。

22.jpg弗吉尼亚大学Inova Schar癌症研究所乳腺癌研究主席,弗吉尼亚大学医学教授,美国乳腺外科协会(ASBrS)前任主委,前任董事会主席Shawna C. Willey教授

讨论嘉宾

议题二:腔镜乳房手术:进展与争议

在本议题环节中,赖鸿文教授首先就乳房腔镜手术的发展沿革做了专题引言,并围绕即将讨论的腔镜乳腺手术热点问题发表了个人观点。接着,在杨犇龙主持下,讨论嘉宾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陈益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杜正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子涵及屈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吕青、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志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朱丽教授就腔镜手术禁忌症、辅助孔利弊与去留、溶脂vs非溶脂、机器人技术是否必要开展等问题展开精彩讨论。王永胜教授总结道,对腔镜手术的重视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的转变。注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的美容效果,这也是乳腺外科发展的大势所趋。

29.jpg中国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赖鸿文教授

讨论嘉宾

议题三:自体皮瓣乳房重建:新技术与新思路

第三部分议题为关于自体皮瓣乳房重建领域的热点话题,分为术前决策、术中检测、术后管理、植入物vs自体皮瓣何去何从等几个板块进行。引言部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董佳生教授首先围绕几个问题总结了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的讨论投票在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亓发芝教授的主持下,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厉红元、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曾晓华、江西省肿瘤医院孙正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金贻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郝爽教授几位嘉宾进行,几位专家各自发表了自己中心的经验和个人的真知灼见。厉红元教授最后总结,患者的意愿、肿瘤的病理特点和诊疗团队是自体皮瓣乳房重建术共同决策中的重要环节。

37.jpg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董佳生教授

讨论嘉宾

鸣金收兵,期待重逢

至此,本次第15届上海乳房重建论坛已告一段落。本次会议可谓疫情以来全国深耕乳房重建领域的各位专家的首次大规模相聚,会场嘉宾雅集,群贤毕至。本次会议围绕前沿学术进展,倾听国际权威声音,立足国内临床实践,共话学术争议,以前所未有的形式与技术,带领领域内医师同仁们共同见证了上海乳房重建论坛别样的第十五年。风好正扬帆,奋楫谱新篇。期待各位与会嘉宾乘兴而来,满载而归,更期待我国乳房重建相关领域多学科医师同仁们,与我们共同携手,凝心聚力提升乳腺癌综合诊治水平,通力合作打造乳腺癌外科诊疗全新时代。而上海乳房重建论坛也将继续永葆初心,为我国乳房重建领域学者提供最新鲜、最全面、最持续的乳房重建领域前沿进展,在传承精华的同时,锐意进取,守正创新,期待迎来我们更精彩、更热烈、更辉煌的第十六年!

责任编辑:Annie
排版编辑:Cindy.W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